如何練習說話發聲
說話也是一種學問,那麼你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吧!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怎麼練習說話發聲才標準
首先一定要用發音標準的教材進行學習,否則再練習也是不標準的,從網上下載或者書店購買學習標準發音的材料;磨耳朵,反覆聽正確的發音,這是自己發出標準聲音的前提條件;跟讀練習,一遍一遍跟讀,直到自己覺得發音標準;利用復讀機的復讀對比功能,把自己的發音和標準發音進行對照,找出有問題的部分進行改正;多和別人交流,請別人幫忙糾正發音錯誤。
1.先練習深呼吸。注意:與一般深呼吸不同,要保證吸氣時胸腔***即胸口***不動,吐氣時胸腔也不動哈!
如果做到了上面一點,可以開始下一步。
2.練習氣沉丹田。丹田即小腹部位。用上面說的吸氣方法吸入氣後,把氣向下壓,壓到丹田。吐氣時,是用小腹的肌肉向內壓,將丹田中的氣壓出來。注意:強調一下,再這裡氣沉丹田和“向外壓氣”都不能動胸腔哈!tips:你可以躺再床上呼吸,並用手感覺一下躺著呼吸時吸氣及吐氣時腹部的變化。***和我們正常呼吸時腹部的起伏時相反的***記住這變化,這就是站著練氣沉丹田的應該做到的。
前兩步可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做到。
3.當你能夠熟練的氣沉丹田後,再做簡單的發聲練習,是用上面說的呼吸方法哈。***目的是找用腹腔發聲的感覺***。這個過程有點“玄”,需要一定的天賦。
第一,發聲***也可唱歌***時努力找到體腔內的那股氣的動向。
第二,“控制”這股氣,讓它往頭頂衝。***如果在持續發聲一段時間後發現頭暈和呼吸困難,那麼就說明你已經把氣往頭頂衝了,可以開始下一步***
第三,唱歌時控制腹部的起伏即可。
練習說話發聲的具體方法
第一、用穴位滑動感去穩定呼吸控制
要全面理解呼吸的內涵。生理學上將氣息從口鼻到肺部一呼一吸的過程,稱為外呼吸;而通過血液迴圈完成人體各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稱為內呼吸。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由口鼻吸入的氣息,最終是由體內細胞完成氣體交換的。氣息從口鼻不是吸入肺底,而是吸至通體細胞。在發聲訓練過程中,不斷捕捉這樣的感覺,對控制呼吸狀態大有幫助。在練聲時,首要一點是精神集中。靜坐或站立時,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位***下丹田,臍下約一寸三分處***,要防止“心猿意馬”。怎樣入手呢?應當平時就不要亂想,靜坐時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反覆練習。久而久之,妄念自然會逐漸減少,達到無念的境界。其次是體會“緣督以為經”,這裡的“督”是指人體內順脊而上的中脈。內氣自丹田下沉至會陰穴,再往後從尾間關***尾巴骨處***,循夾脊關***腎穴處***,至上嘴脣,謂之“督脈”。然後再由下嘴脣到胸部到丹田,至會陰處,謂之“任脈”。還有一種方法,將兩眼輕輕閉合,而用“數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使精神自然集中,這叫做“心息相依”。莊子的“心齋法”是這樣解釋“聽息”的:凡是呼吸系統正常、呼吸不發生障礙的人,鼻息都沒有聲音,但是自己卻知道鼻中氣息一出—入,或慢或快,或粗或細,縱然是聾子也會有所感覺,所以說“聽之以心”。要保持吸氣的感覺呼氣,吸氣是感覺氣從後背吸入、從全身毛細血管吸入、像聞花那樣吸氣等等。我們借鑑氣功練習的方法,從穴位滑動的感覺去做呼氣和吸氣的練習,也許更容易找到控制支點。
第二、讓狀態鬆弛成為本能
播音員、主持人發聲訓練要求具有鬆弛的狀態,可以解釋為,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充分鬆弛***不是鬆懈***,心理與生理保持本來面目的自然運動狀態,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發揮的狀態。只有實現心理放鬆,才能使大腦保持高度的調節能力;實現肌肉組織放鬆,才能使用氣發聲,各部位有機地、自然地、協調配合運動,使肌肉產生彈性,從而使聲音具有彈性。
首先,借鑑莊子外篇《達生》中舉過的一例:醉者墜車,雖受傷而不致死。是因為醉中意識朦朧,雖墜車而不知墜車,雖傷害而不知傷害,這種不知不覺渾然的狀態便是“神全”。而保守純和之氣,不在智巧果敢之列,因為智巧果敢是有意識的指導,而“純氣之守”是不自覺的。“神全”的人自覺未被侵入,純和之氣未受侵害,這與練氣用功的放鬆、入靜,歸於自然的狀態同一道理,都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的心理現象。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潛意識是一種具有強烈心理能量的負荷體。其二,“辟穀”作為一種短期現象在氣功界是認可的。在“辟穀”期間,練功者不但可以不吃不喝,而且“其息深深”的練氣功者,用的是胎式呼吸,而非常人所說的用喉呼吸***胸式呼吸***。不過氣功界的“守竅”部位頗有差異,“至人之息以踵”就是強調從腳後跟吸氣。而體會這些,對播音練氣則有著很好的借鑑。其三,播音發聲訓練中,很多練習是靠意念調控的。思想高度集中於內心而“凝神”,從而體會一種可以傳導外氣的“意念力”。
練聲時,不能放鬆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一是不懂發聲方法,以為發聲就是用力。二是心理緊張,如怕發不好、發不準等。三是肌肉組織和發聲器官不放鬆。這是習慣,或者是發聲意識太強造成的。當我們把練聲的目的淡化,注意力放在氣感的培養和穴位的滑動上,時間長了就會慢慢頓悟。
第三、找到適合練聲的氣感
根據氣功理論:所謂氣感,就是由人體內一系列生理活動所引發的感覺,而這一系列的生理活動,卻並非由思維中樞所直接驅動,因而這種氣感對於人體思維中樞來講,就是體內組織自發活動的結果。而這種體內組織的自發活動也就是內氣活動,其特點就是循經絡發展。人體生命活動的精氣神,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而播音練聲的目的性很強,當練聲者覺得不好掌握狀態時,適當借鑑氣功方法,對控制技能向深度拓展有一定的幫助,而無須深厚的氣功功力。
第一步,注意吸氣。經過後天訓練,開始領悟腹壁站定,而且對氣沉丹田、肩胸、喉部、下巴放鬆,和上顎、軟顎等“迴音壁”堅挺的狀態,逐漸有所體會,吸氣時就要體會氣流按穴位滑動,從人中到神庭、百會至玉枕沿脊柱下行,至腎俞逐漸集中到丹田。這樣再體會像聞花那樣吸氣、從後背吸入,進而感覺氣息從毛細血管吸入,就更加穩定、持久、自如。第二步,注意疏通任脈,使氣根穩定在丹田。呼氣過程中氣流是上行的,隨著肺中氣息量減少,丹田的控制力要逐漸加強,這時要體會真氣和上行的呼氣氣流相反,沿任脈一步步下趨丹田的感覺,練得時間長了,會體會到真氣隨臟器在丹田部位呈良性迴圈。第三步,在呼氣時,還應注意氣息撥出時的穴位滑動,即從丹田上行至胸部支點,然後至玉枕、百會、人中。心窩部真氣旺盛起來,就要充實下丹田,補充先天真氣。
情動於內、聲發於外,情是內涵、聲是形式。情動則心動,血液迴圈變化了,氣息也就水到渠成地變化了。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有練功的毅力。氣息功力的深淺,與呼吸訓練的方法、訓練的規律性和永續性有關。穩勁、持久、自如是播音發聲氣息控制的三個層次,而要掌握每個層次的控制技能也非一日之功,練氣時的感覺往往很難正確把握,在始終保持鬆弛的狀態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