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演講的聲音

  演講是以“講”為主的,因而,有聲語言在演講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公認的看法是:同樣的話語以不同質量的有聲語言表達出來,表達效果就不同。那麼要?練習演講的聲音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練習演講的聲音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練習演講的聲音的方法一、“數詩歌”法

  所謂“數詩歌”法,就是數數、誦詩、歌唱相結合,以“一口氣”為單位,訓練語流的和諧性的有聲語言訓練方法。演講有聲語言要求語速、語調、語氣、語長語流的長度等各方面的充分和諧——即在強調有聲語言的一種構成要素時,其它各方面也必須以較高的水平顯示在整個語流中。

  “數詩歌”法就是以訓練語長為出發點,融會了語速、語調、語氣等各方面訓練的一種有聲語言訓練方法。

  “數詩歌”法的訓練分三個階梯:

  第一階梯:數shǔ數。自然地吸一口氣,然後以能聽得清晰的語速數數:“1、2、3、4、5、6……”數得越多越好。

  數的時候要注意,每個數字都要以標準的發音數出來,要能聽得清清楚楚;音量、語速都要均勻、穩定;中間不能出現語流中斷,語流中斷則重新開始。數數與說繞口令的作用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只是如果能夠在數數的過程中平衡而標準地發音,則比說繞口令難些。而且,數數比繞口令更易計算長度。

  “數數”的主要作用,是訓練語長的長度、語速的均衡性以及發音的穩定性。

  第二階梯:數詩。就是每數十個數字後朗誦一句古詩。如:“1、2、3……8、9、10,春眠不覺曉,11、12……18、19、20,處處聞啼鳥……”就這樣遞次進行。

  “數詩”階梯的訓練要求,在“數數”達到要求的基礎之上,詩歌的朗誦合乎正常情況下詩歌朗誦的標準,而且平仄、節奏、情感等也應比較鮮明。

  在平板的數數中,比較均勻地插入情感飽滿的詩歌朗誦,對訓練語氣的應用能力和語氣應用中的變化能力有很大好處。當然,語氣的變化使發聲的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因而也就需要更多的氣流支援,所以,“數詩”同時也是在鍛鍊語長。下一步“數詩歌”當然也是如此。

  第三階梯:數詩歌。就是在“數詩”的基礎上,加上歌唱。如:“1、2、3……8、9、10,春眠不覺曉,跑馬溜溜的山上,11、12……18、19、20,處處聞啼鳥,一朵溜溜的雲啊……”依此遞次進行。本階梯要求唱歌時要儘量保持原汁原味,還要唱出感情來。

  “數詩歌”在訓練中,以活潑的方式充分利用了普通發音、朗誦、歌唱等多種不同的發音方式和情感、思想的有聲表達方式,是能夠起到使語速、語調、語氣、語長等各方面達到和諧的作用的。“數詩歌”法的訓練過程可長可短,可固定時間,也可隨時隨地進行。經過三個階梯的訓練後,演講者應該能夠做到語流長短適用、自然流暢、吐字清晰圓潤、語氣靈活多變、情感鮮明。

  練習演講的聲音的方法二、語流變化法

  演講的有聲語言貴在變化。語速、語氣、語調、節奏、變音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共同構成了演講的有聲語言藝術。變化中,演講者的思想感情資訊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聽眾的腦海中;變化中,有聲語言才能顯現出其美感。

  語流變化法就是用來訓練演講有聲語言的變化能力的。所謂語流變化法,就是通過語速、語氣、語調、節奏、變音的漸變、突變、混合變化等來訓練演講者的有聲語言的變化能力的訓練方法。

  一漸變法

  所謂漸變法,就是通過語速、音量、語氣、節奏、變音等各方面的逐步變化來訓練有聲語言的變化能力的訓練方法。漸變法要求各方面的包括語速的快慢,音量的高低,語調的升降,節奏的抑揚頓挫,變音與本音的差別大小,語氣輕重、喜怒、褒貶、莊諧等調節變化,應在同一語句中或整個語流中按一定的升降順序逐步進行。如語速越來越快或慢,聲音越來越大或小,等等。

  下面這個繞口令我們都很熟悉:

  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扁擔想要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這個繞口令就可以用來進行有聲語言的漸變訓練。

  如,語速和音量的漸變訓練。可以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每一次只說一遍,在同一遍內,一句比一句說得快或一句比一句說得音量高。

  另一種是連說幾遍,每一遍都比前一遍的語速快一些音量高一些。

  再如,語氣變化的訓練。設計不同的語氣變化情況,然後根據實際變化過程說出上面這個繞口令。舉兩個例子:

  1.如果要訓練的語氣變化是由喜到怒,就可以這樣說:扁擔長,板凳寬興奮的語氣,板凳沒有扁擔長愉快的語氣,扁擔沒有板凳寬無奈的語氣,扁擔想要綁在板凳上煩躁的語氣,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惱怒的語氣。

  2.如果要表現的語氣變化是由褒到貶,就可以這樣說:扁擔長,板凳寬讚美的語氣,板凳沒有扁擔長愉快的語氣,扁擔沒有板凳寬陳述的語氣,扁擔想要綁在板凳上否定的語氣,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嘲諷的語氣。

  漸變訓練使演講者能夠清晰地分辨語氣之間的細微差別,使演講語氣豐富,變化細膩、自然流暢。

  二突變法

  所謂突變法,就是通過語速、音量、語氣、節奏、變音等各方面的突然變化來訓練有聲語言的變化能力的訓練方法。突變法要求有聲語言各方面構成因素的調節變化在一瞬間完成。如音量的突然加大,語速突然加快,語氣突然由喜到怒、由褒到貶,等等。

  實際演講中,語氣的突變容易發生在情感的大幅度變化、結構的轉換、邏輯的焦點、敘事的高潮等處,因而訓練之時,我們也可以找一些這樣的演講段落或句子來做訓練的材料。

  有一個很傳統的句子: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這個句子,我們可以用來做多種突、漸變訓練。

  如,音量突高:祖國啊,我親愛的中等音量祖國高等音量!

  再如,語速突慢:

  祖國啊,我正常語速親—愛—的—祖—國較慢語速!

  又如,變音:

  祖國啊正常語氣,我親愛的氣音祖國顫音!

  三混合法

  所謂混合法,就是把突變、漸變混合起來,或把各種語音構成要素的變化混合起來共同進行訓練的方法。如“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個句子的音量突高、語速突慢、變音等各方面如果綜合起來,效果一定很理想。

  下面這段話是我們很熟悉的,請試把“音量突高”、“語速漸快”、“顫音”、“語氣由憤怒變得崇高而堅定”等幾個方面的訓練融合進去。

  例句:

  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看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力量!此外還有廣大的市民!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

  練習演講的聲音的方法三、對比法

  在任何訓練中,對比法都是最能夠讓人深入知悉訓練內容的實質和自身的訓練水平的方法。而對於自我訓練來說,對比法就更是不可缺的好方法。

  所謂對比法,就是通過對有聲語言要素的不同處理來體會有聲語言的運用技能的訓練方法。以下幾個例子有利於你熟練運用對比法進行自我訓練。

  一語速對比訓練:

  語速對比訓練的作用是使得演講的語速快慢有致。

  隨便找一篇文章,擇出一定字數,然後按不同的時間要求朗讀它或演講它。

  如,300字的文章,可按以下三種速度進行對比訓練:300字/90秒——300字/60秒——300字/45秒。

  進行語速對比訓練時,要注意,無論語速如何,都應吐字清晰圓潤,都應儘可能符合所讀文章的情感要求和邏輯要求。

  二語氣對比訓練

  語氣對比訓練的作用是使得演講的語氣靈活多變,使得演講者的態度足夠鮮明。

  語氣對比訓練的主要方法是同句異讀法,就是用不同的語氣去表達同一個句子。如:“既然來當兵,就知責任大。”這句話本來的感情基調大家都熟悉,但若反覆地用“標準”的語氣去說它,對提高演講者的有聲語言運用能力不見得有什麼幫助,若能用不同的語氣去表達一下,就能很好地體會到演講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對語言的能動性。試一試:

  既然來當兵,就知責任大。莊嚴

  既然來當兵,就知責任大。激動

  既然來當兵,就知責任大。憤怒

  既然來當兵,就知責任大。嘲諷

  三語調對比訓練

  語調對比訓練的目的是通過語調的高低、升降抑揚等方面的對比,來使演講的語調高低抑揚搭配合理,升降流暢自然。

  同一句話,用升調和降調錶現,有時效果相似,如“我們就是黃河泰山”這句話;有時卻相差較遠,如“為了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努力奮鬥吧!”所以,經常進行語調的對比訓練,是有利於演講中的不同情感表現的需要的。

  除了普通的單句性的語調對比訓練,一波三折法效果也很不錯,就是把幾句話的高低升降連續起來,形成起伏跌宕的效果。如:

  我們就是民族的脊樑降調,我們就是民族的希望升調,我們就是黃河泰山降調,我們就是長城長江升調,當時代的大潮湧起降調,奮鬥吧平調,蕩起時代的雙槳升調!

  四重音對比訓練

  重音對比訓練可以使演講中的強調意味更加明顯,同時可使語意更加明確。主要的訓練方法就是逐詞重讀法——就是對同一個句子中的各個有意義的詞語逐個重讀。如: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強調物件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強調肯定性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強調範圍廣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強調程度深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強調地位高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強調性質

  我們還可以利用輕重反顯法進行重音對比訓練,即交叉安排同一句中的輕、重音。如: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人;教育,是太陽一樣光照千秋的偉業!

  五變音對比訓練

  變音對比訓練的作用是使得演講的有聲語言合理地藝術化,情感充沛,合乎主題、情感的表現需求,合乎演講內容的需求。

  變音對比訓練的主要方法有兩個,一是繪聲法,如描摹人聲、動物聲、物體運動聲等;另一個是繪情法,如顫音、拖腔、破聲等。

  練習演講的聲音的方法四、模仿法

  模仿的最大益處是可以集眾家所長,納百家精華,增加閱歷,解除自己平時在有聲語言的運用中的疑難問題,模仿也有利於形成自己的風格。

  模仿的物件很多,可以說,凡是有聲語言,都值得我們去模仿。如:

  模仿名家演講,可以訓練自己的演講風度和演講的聲音形象,還可以學到很多有聲語言技巧;模仿領導人,尤其是歷代領袖的講話,可以學會強調,學會創造節奏和把握高潮;模仿新聞聯播可以校正音準,練習停頓,均勻語速;模仿小品、相聲、電影、電視劇,可以使自己的語氣豐富多彩;模仿可以整體模仿,也可以模仿區域性、片斷;模仿時,可以一絲不差地全盤照搬,也可以在模仿過程中融入自己的體會……總之,以對自己有所提高為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