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肢體語言的經典案例

  人的情感溝通能力只有7%是通過語言所表現的,37%在於你在話中所強調的詞,56%完全與言辭無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當今的全球貿易環境中,管理的成功離不了國際上的戰略性接洽。隨著全球日益緊密相聯,商務洽談將更多地在國外的環境中進行。因此,理解不同文化中商務洽談者的交流行為,將促進跨文化商務洽談的成功、推動跨國界的合作。

  商務洽談在本質上是一個交流過程。儘管洽談中的非語言暗示是交流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經理人卻常常忽視了自己及對方發出的非語言暗示。結果呢,雖然現在的國際商務洽談者一般使用的是同一種語言***通常是英語***,但一個人的非語言行為仍會表達出不同的含義。對此的誤解常會削弱洽談的成效。

  非語言交流主要有:***1***臉部表情、***2***凝望及目光接觸、***3***手勢、***4***身體動作、***5***身體姿勢、***6***空間和距離、***7***碰觸、***8***語調、***9***外觀、***10***時間的利用。第1個副欄中對中國香港和大陸所做的調查結果說明了不同文化的情況。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暗示,從中獲得的收益該如何用於跨文化洽談呢?魏寶元的調查包括了中國香港和大陸許多例項,為跨文化環境下負責商務洽談的經理人提供了以下實用方法。

  在啟程去談判之前,要具體、可靠地瞭解對方國經理人一些特別的非語言暗示。 對異鄉經理人而言,這一點非同小可。它可以避免因誤解當地洽談者的非語言行為而產生的高昂代價。理解了香港洽談者對效率的重視,就可以避免誤會他們盛氣凌人、不真誠或冷淡。他們喜歡按時開始,按時結束。寒喧幾分鐘後,他們便會直奔主題。他們希望在前20分鐘內達成協議,然後在短暫的寒喧中***不超過15分鐘***結束會談。在高節奏的香港,會談時間短、對方與你共度時間少並不表示他們缺少興趣或熱情。

  中國大陸則與之對照鮮明。對方的熱忱程度的確反映了其合作興趣的多少。例如,對方不在機場或車站迎接,就表示他們對達成協議無甚興趣。這意味著你要投入更多精力並做出一定妥協。當中方談判者推遲做結論或迴避討論中的問題,就表示他們不同意,且不準備再花時間考慮你的建議。

  大陸人以沉默表示反對,而香港人則以沉默表示該結束會談,並不表示意見衝突。理解另一文化下主要談判者行為的象徵意義,就可以使自己避免誤解對方行為而造成高昂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