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漢英詞語國俗語義對比及翻譯
論文關鍵詞:國俗語義 漢英對比 跨文化交際
論文摘要:本文將舉例並對比分析漢英詞語國俗語義差異的幾種型別,即國俗語義基本一致;國俗語義部分一致;國俗語義不一致或者相反;國俗語義只在一種語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漢英兩種語言在這些方面的異同,為進行更好的翻譯、跨文化交際做好準備。
一、引言
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涉及到得不僅僅是語言,更多的是對兩種文化的轉換。作為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詞彙本身承載著很多文化民族意義,也就是國俗語義。因此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需要充分考慮到漢英兩種詞彙在國俗語義方面的差距,為更好的跨文化交際做準備。
二、漢英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關係及其翻譯
國俗語義是指在詞彙的實體指稱意義上新增的一個民族文化含義,在反映概念的基礎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離開民族文化背景,難以準確理解詞語的含義。英漢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在跨文化交際中呈現出同異並存的現象。下文就這四種情形分別舉例植物詞以及習語進行討論。
1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基本一致時的翻譯
由於事物本身的屬性是一致的,人們對某些事物的現象的認識能力大同小異,因此,英漢有些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基本一致。在對此瞭解的基礎上,譯者方可直譯意象,達到傳神。
植物詞。laurel***桂樹***:中西方人都將laurels***桂冠***視為“勝利”、“榮譽”和“輝煌成就”的象徵。漢語中“蟾宮折桂”喻指科舉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稱、“桂樹”喻指“長壽”。因此在翻譯“look to one’s laurels”和“win one’s laurels”可分別洋為“確保聲譽”和“金榜題名”。
習浯。這裡的國俗語義基本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在內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樣或幾乎完全一樣。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詞、句的表達方面完全一樣或幾乎完全一樣。比如“just so so”和“不過爾爾”;”A No.1”和“天字第一號”等等。第二種如“to burn one’s boat”和“破釜沉舟”;”t0 one’s heart’s
desire”和“稱心如意”等,這些習語形式不一,但是表達了相同的內容。從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瞭解國俗語義差別對翻譯具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2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部分一致時的翻譯
漢英對應詞的國俗語義存在只有部分一致或相似,也就是說,對應的國俗同語在某些方面會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聯想,而在其它方面卻會引起不同的聯想。此時要求譯者充分了解語境,對詞彙意義進行分析,而後選擇翻譯策略。
植物詞。willow***柳***:從前英國人戴柳枝編成的帽子表示哀思,英美許多文學作品中,就用willow來象徵因失去心愛的人,尤其是戀人而感到的悲傷。“柳”在漢語中也有“離別”、“憂渤”、“苗條”、“避邪”等國俗語義。古代送別詩中,常以“折柳贈別”或以“折柳”代稱送別,其中蘊含著諸多令人神傷的離情別緒。同時漢語中也用“柳姿”形容女子姿色,又用“柳”比喻女子眉毛纖細、身段苗條。這在英語中就會顯得奇怪,如紅樓夢中對黛玉的描述,在翻譯時要注意。
習語。在習語方面,漢英的對應詞上出現了一種不對等的部分對應,即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的卻是相同的國俗語義。例如,“torob Peter tO pay Paul”和“拆東牆補西牆”,“the kiss of Judas”和“口蜜腹劍”,“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揮金如土”等等。習語國俗語義上的相似,可以使得譯文的傳神達意更加的到位。
3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不一致或者相反時的翻譯
基於以上談到的兩點,我們不難想到在漢、英語言的對應詞中,會有一部分詞彙的國俗語義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這時作者最好採取意譯的翻譯方法對其進行解釋說明。
植物詞。“Apple***蘋果***”一詞在漢語中與“平安”諧音,因此中國古代新娘出嫁坐花轎的時候要手捧蘋果,意蘊平安。而在英語中,對“a11 appie of discord”的翻譯應為,引起不和的因素。在希臘神話中,競美的三位女神為爭奪它而引發特洛伊戰爭,因此有意為引起不和的寓意。
習語。英語中跟“dog”有關的習語大多有褒義,如love me,love my dog;lucky dog;dressed like a dog’s dinner。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以上英語俗語應翻譯成:愛屋及烏,幸運兒,穿著極為講究等。漢語中跟“dog”有關的習語大多有貶義,如“狗急跳牆”;“狗尾續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
4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只在一種語言中存在時的翻譯
每一種文化都有一些其獨有的詞彙;這些詞彙包含的文化蘊涵是來自於另一文化背景的語言使用者不明瞭或者很難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包含歷史、地理、宗教、風俗習慣、典故知識的習語。此時譯者可以根據譯文的目的分別採用意譯或直譯加註釋的方法進行翻譯。
植物詞。竹***bamboo***:“竹”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極深的關係。古人常用“高風亮節”概括其品性,象徵“正直、堅貞、有骨氣”等高尚品格。如《孔子家語》曰:“山南之竹,不博自直,斬而為箭,射而達”,以此教人正直、堅強。竹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由此,竹子便成了活躍的喻體,如“勢如破竹”、“功垂竹帛”、“胸有成竹”、“竹籃打水一場空”等等。
習語。漢英習語空缺主要出現在宗教、文學和神話等方面。例如“the Achilies’heel’’;“the Tower of Babe”等在漢語中均找不到相應的對應,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則要通過上下文進行解釋,分別譯為“致命弱點,薄弱環節”和“空想的計劃”。
三、結語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漢英對應詞的國俗語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其獨特性,作為跨文化交際主體的我們應該充分了解漢英兩種語言在這些方面的異同,為進行更好的進行蘊含文化民族語義的詞彙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穎:中英動物語彙及其文化價值之關聯與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2002***1***.
[2]潘紅編著,英漢國俗語義例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胡壯麟,劉潤清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4]張培基,英語顏色與翻譯[M].北京:商務出版社.1979.
論文摘要:本文將舉例並對比分析漢英詞語國俗語義差異的幾種型別,即國俗語義基本一致;國俗語義部分一致;國俗語義不一致或者相反;國俗語義只在一種語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漢英兩種語言在這些方面的異同,為進行更好的翻譯、跨文化交際做好準備。
一、引言
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涉及到得不僅僅是語言,更多的是對兩種文化的轉換。作為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詞彙本身承載著很多文化民族意義,也就是國俗語義。因此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需要充分考慮到漢英兩種詞彙在國俗語義方面的差距,為更好的跨文化交際做準備。
國俗語義是指在詞彙的實體指稱意義上新增的一個民族文化含義,在反映概念的基礎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離開民族文化背景,難以準確理解詞語的含義。英漢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在跨文化交際中呈現出同異並存的現象。下文就這四種情形分別舉例植物詞以及習語進行討論。
1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基本一致時的翻譯
由於事物本身的屬性是一致的,人們對某些事物的現象的認識能力大同小異,因此,英漢有些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基本一致。在對此瞭解的基礎上,譯者方可直譯意象,達到傳神。
植物詞。laurel***桂樹***:中西方人都將laurels***桂冠***視為“勝利”、“榮譽”和“輝煌成就”的象徵。漢語中“蟾宮折桂”喻指科舉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稱、“桂樹”喻指“長壽”。因此在翻譯“look to one’s laurels”和“win one’s laurels”可分別洋為“確保聲譽”和“金榜題名”。
2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部分一致時的翻譯
漢英對應詞的國俗語義存在只有部分一致或相似,也就是說,對應的國俗同語在某些方面會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聯想,而在其它方面卻會引起不同的聯想。此時要求譯者充分了解語境,對詞彙意義進行分析,而後選擇翻譯策略。
植物詞。willow***柳***:從前英國人戴柳枝編成的帽子表示哀思,英美許多文學作品中,就用willow來象徵因失去心愛的人,尤其是戀人而感到的悲傷。“柳”在漢語中也有“離別”、“憂渤”、“苗條”、“避邪”等國俗語義。古代送別詩中,常以“折柳贈別”或以“折柳”代稱送別,其中蘊含著諸多令人神傷的離情別緒。同時漢語中也用“柳姿”形容女子姿色,又用“柳”比喻女子眉毛纖細、身段苗條。這在英語中就會顯得奇怪,如紅樓夢中對黛玉的描述,在翻譯時要注意。
習語。在習語方面,漢英的對應詞上出現了一種不對等的部分對應,即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的卻是相同的國俗語義。例如,“torob Peter tO pay Paul”和“拆東牆補西牆”,“the kiss of Judas”和“口蜜腹劍”,“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揮金如土”等等。習語國俗語義上的相似,可以使得譯文的傳神達意更加的到位。
3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不一致或者相反時的翻譯
基於以上談到的兩點,我們不難想到在漢、英語言的對應詞中,會有一部分詞彙的國俗語義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這時作者最好採取意譯的翻譯方法對其進行解釋說明。
植物詞。“Apple***蘋果***”一詞在漢語中與“平安”諧音,因此中國古代新娘出嫁坐花轎的時候要手捧蘋果,意蘊平安。而在英語中,對“a11 appie of discord”的翻譯應為,引起不和的因素。在希臘神話中,競美的三位女神為爭奪它而引發特洛伊戰爭,因此有意為引起不和的寓意。
習語。英語中跟“dog”有關的習語大多有褒義,如love me,love my dog;lucky dog;dressed like a dog’s dinner。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以上英語俗語應翻譯成:愛屋及烏,幸運兒,穿著極為講究等。漢語中跟“dog”有關的習語大多有貶義,如“狗急跳牆”;“狗尾續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
4 對應詞語的國俗語義只在一種語言中存在時的翻譯
每一種文化都有一些其獨有的詞彙;這些詞彙包含的文化蘊涵是來自於另一文化背景的語言使用者不明瞭或者很難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包含歷史、地理、宗教、風俗習慣、典故知識的習語。此時譯者可以根據譯文的目的分別採用意譯或直譯加註釋的方法進行翻譯。
植物詞。竹***bamboo***:“竹”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極深的關係。古人常用“高風亮節”概括其品性,象徵“正直、堅貞、有骨氣”等高尚品格。如《孔子家語》曰:“山南之竹,不博自直,斬而為箭,射而達”,以此教人正直、堅強。竹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由此,竹子便成了活躍的喻體,如“勢如破竹”、“功垂竹帛”、“胸有成竹”、“竹籃打水一場空”等等。
習語。漢英習語空缺主要出現在宗教、文學和神話等方面。例如“the Achilies’heel’’;“the Tower of Babe”等在漢語中均找不到相應的對應,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則要通過上下文進行解釋,分別譯為“致命弱點,薄弱環節”和“空想的計劃”。
三、結語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漢英對應詞的國俗語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其獨特性,作為跨文化交際主體的我們應該充分了解漢英兩種語言在這些方面的異同,為進行更好的進行蘊含文化民族語義的詞彙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穎:中英動物語彙及其文化價值之關聯與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2002***1***.
[2]潘紅編著,英漢國俗語義例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胡壯麟,劉潤清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4]張培基,英語顏色與翻譯[M].北京:商務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