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人與天地相呼應,春季,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舒發。因此,春季養生也要掌握春養陽氣的原則和春令之氣向外伸發舒展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逐漸旺盛起來。那麼春季養生飲食有哪些小常識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養生之道

  湯、粥、羹、汁等作為中醫藥膳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受到養生學家的重視。它們製作簡便、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特別適合幼兒、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如果注意“按時、按點”,在最佳時間選用最合適的湯水,還能錦上添花,化日常飲食為“養生藥膳”。

  早起喝水

  中醫有句古話,“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早上起床後喝杯白開水或淡鹽水,可補充夜間身體流失的水分,幫助“喚醒”身體。

  此外,人們一般上午腦力勞動比較多,早飯時可以喝一杯牛奶, 增強腸蠕動,滿足人體的鈣和蛋白質等營養需要。對消化不好的老人來說,清淡的粥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午喝湯

  中午飯前喝一些湯,不僅能起到保健作用,還可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滋養胃部,並增強飽腹感,避免進食過多,這對肥胖或希望減肥的人來說很有益處。蘿蔔湯、冬瓜湯、番茄湯、海帶湯、紫菜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晚飯喝粥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一書中稱讚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中醫認為,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晚上喝粥,既能補充一天耗損的元氣,又容易消化吸收。煮粥時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特點,適當加入山藥、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食材,增加保健功效。

  睡前喝蜜。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補強身、排毒美容的佳品,其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易於被人體吸收,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排毒養顏功效顯著。睡前用溫開水調服10~20毫升蜂蜜,給忙碌一天一個“甜蜜的結尾”,還有助於和胃潤腸,提高睡眠質量。

  其他知識

  吃好每餐,才是健康飲食養生之道,為你整理九條每天應遵循的合理飲食之道。

  春季注意食用這些蔬菜

  1、藍紫色的紫菜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藍紫色的紫菜,這種紫菜的特點是被水泡過後會呈現紫色。

  說明在海中生長時已被有毒物質環狀多肽汙染。這些毒素蒸煮也不能解毒,所以不可食用。

  2、四季豆和菜豆

  說四季豆和菜豆是有“毒”蔬菜的原因是,他們都還有有毒成分皁疳和胰蛋白酶抑制物。

  烹調時,應先將其煮熟,然後撈出,再加上調味佐料燜煮,便可解毒性。

  3、鮮木耳

  鮮木耳含有一種啉類光感物質,它對光線敏感,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引起日光皮炎,個別嚴重的還會因咽喉水腫發生呼吸困難。為此,不可食用。

  4、新鮮黃花菜

  所含秋水仙鹼進入人體後經氧化會產生有毒物質,食後會引起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極易誤診。而幹黃花菜在加工時經清水充分浸泡,已將大部分秋水仙鹼溶出,所以一般不會中毒。

  5、蠶豆

  蠶豆體內紅細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氧酶吃了蠶豆後會得溶血性黃疸,又稱蠶豆病。這種病多有遺傳性,因此,有家族病史的人應到醫院檢查,並避免吃蠶豆。

  人在冬季的活動量很小,因此在春天,應該加強鍛鍊,使身體更健康。正值春季,也正是身體覺得疲乏無力的時候,總說自己被春困所纏上,那就是冬天沒有保養好腎臟,提醒大家春季養生一定要切忌5個不宜,做到健康的養生。

  春季飲食如何養生

  1、春季飲食要養陽

  陽氣對於人體起著保護的作用,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免疫力更高,避免受到自然界溼邪的入侵。春季飲食要養陽,指的是要多吃一些能夠溫補人體是央企的食物,讓體內的陽氣更加充實,這樣才能增加抵抗力,用來抵抗邪氣對人體的侵襲。

  日常生活中,蔥、蒜和韭菜可以說是養陽的蔬菜首選,除此之外,例如蓼、蒿等野菜也是補陽的蔬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提到:“以蔥、蒜、韭菜、蓼、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而食”的主張。

  2、春季飲食要多吃甜少吃酸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物,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中醫認為,脾胃是我們的後天之本,也是人體氣血的中藥來源,脾胃好,對於我們來說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在春季的時候,正是肝氣的季節,這時候的肝功能會偏旺。根據中醫的五行理論來看,肝是屬木,脾是屬土,土木會相剋,因此,如果肝氣旺盛會傷害到脾,進而影響到脾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所以,在春季飲食上,要少吃酸味的食物,防止肝氣過於偏旺,損害到脾的功能。同時,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有助於補益脾氣,所以要多吃一點,例如紅棗、山藥等帶有甜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