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袖子是不是可以放東西

  袖子是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著服裝整體的造型與風格。連袖作為東西方最古老的袖子形態,以其獨有的造型特徵和內涵豐富的藝術性在整個服飾文化框架中佔有重要地位。那麼?

  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一般付錢或者取東西的時候,人們都會突然從袖子裡面拿出來,彷彿變戲法一般,而袖子就好像一個百寶箱,裡面什麼都可以放。那麼,古代人的袖子,真的能放東西?

  從漢代開始,當時的衣服袖子叫做琵琶袖***貌似又是垂胡袖***,袖口很小,一般跟手腕差不多大小,可以放一些小的東西。不過古代並不像電視裡面那樣,人人都穿著寬大袖子的衣服,只有一些貴族才會這樣穿。

  還有,古人的袖子也有窄袖,就是袖子是直的,請不要被現在的電視劇誤導了,寬袍大袖一般只有貴族會穿,既然是貴族,也沒有帶銀子的必要。在古代,有身份的人都會穿寬幅大袖的衣服。而在袖子裡縫有口袋,那個口袋開口的方向與袖子是相反的,而且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狀。這樣,把銀子、書信什麼的放口袋裡,即使雙手下垂或作揖什麼的,裡面的東東也不會掉出來。正因為袖子經常裝錢財,所以才會用“兩袖清風”來形容清貧的人或者不貪汙的清官。

  當然,古人的東西並不是都放在袖子裡面,畢竟不太方便,一般都是放在胸口的衣襟裡面,或者塞進腰帶,也有的在腰間掛上一個荷包。再者古時候一些王孫貴族,都是把東西打包起來,讓下人拎著送回家。而一般情況從袖子裡面放東西或者去東西,多半是發生在上朝的時候,或者兩個大官見面時,畢竟在這種場合下,伸手到懷裡掏東西還是很不雅觀的。

  我國古代人的服裝都沒有口袋,如需帶些小物件,像手帕、 碎銀等,不是放在袖子裡,就是揣在懷內。從北京十三陵地下宮殿中整理出來的文物中,有皇帝和后妃穿的服裝,上面也沒有口袋,但是有一種叫“香囊”的東西,比人的手掌稍大一些,用帶子縛在腰間,供帝王、后妃們放小東西用。

  服裝上沒有口袋,連皇帝也感到不便。據說秦始皇出巡時,身邊常佩帶一個絲質的“算袋”,裡面放著不同顏色的小棍子我國早年的計算工具,叫做“算籌”。旅途中如遇到賬目進出、財政開支需要計算時,可拿出來運算。而我國服裝上究竟何時開始有口袋的,尚有待專家們的考證。一般認為是清末民初,西式服裝傳入我國後,人們都感到有口袋的方便,於是逐漸普及開來。

  延伸閱讀

  1、裝袖分為圓裝袖和平裝袖 是一種比較適體的袖型,造型根據手臂的結構形態,袖身多為筒形,肥瘦適體,—般袖山高則袖根瘦,袖山低則袖根肥,袖型筆挺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靜態效果比較好,但穿著時手臂活動受一定的限制。

  平裝袖 與圓裝袖結構原理一樣,不同的是袖山較低,袖窿弧平直,袖根較肥,肩點下落,所以又叫落肩袖。平裝袖多采一片袖的裁剪方式,穿著自然、寬鬆、舒適、大方,應用於休閒裝、夾克、襯衫等服裝的設計。一片袖雖然簡單,但造型變化豐富。

  2、插肩袖 插肩袖的袖窿較深,袖山一直連插圍線,肩部甚至全被袖子覆蓋,形成流展的結構線和寬鬆灑脫的風格,其袖窿較深,更適合自由寬博的服裝,插肩袖拼線可根據造型需要而變化,並且可以山弧線和袖窿處收襉、加花邊等裝飾化。

  3、連袖又稱中式袖、和服袖等 是起源很早的袖型,也是東方民族服裝的一種獨特造型,衣身和袖片連成一體裁製而成,呈平面形態的袖型。由於沒有生硬的拼接線縫,肩部平整圓順,有渾然一體、天衣無縫的感覺,但腋下處往往肥大不合體,出現衣褶堆砌擁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