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史學家關內侯華嶠生平

  引言:嶠性嗜酒,率常沈醉。所撰書十典未成而終,祕書監何劭奏嶠中子徹為佐著作郎,使踵成之,未竟而卒。後監繆徵又奏嶠少子暢為佐著作郎,克成十典,並草魏、晉紀傳,與著作郎張載等俱在史官。永嘉喪亂,經籍遺沒,嶠書存者五十餘卷。

  

  華嶠***?—293年***,字叔駿,平原高唐***今山東高唐縣固河鎮大華村***人。華嶠是西晉時期的學者、史學家,他改作《東觀漢記》為《漢後書》,時稱“有遷固之規,實錄之風”。***《晉書》本傳,下引同***

  華嶠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其祖父即三國時任曹魏太尉的華歆。晉文帝時,華嶠為車侍從事中郎;武帝時,賜爵關內侯,任太子中庶子,又以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惠帝初年,封東鄉侯,遷尚書。

  華嶠雖終身為官,但他真正的志向卻在從事史學著述。華嶠學識精深廣博,年少時便已小有名氣。在研讀史籍過程中,華嶠發現東漢官修記載東漢史事的《東觀漢記》有“煩穢”之處,早就有改作之意。

  晉惠帝時,有人推薦華嶠“博聞多識”,“有良史之志”,於是惠帝命華嶠轉祕書監,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當時中書、散騎、著作及治禮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華嶠“皆典統之”。這個職務使華嶠得以便覽深藏於祕府的書籍,這無疑為華嶠從事史學著述創造了條件。從這時起,華嶠開始著手蒐集資料,從事著述,最終寫成了記載東漢歷史的《漢後書》。

  延伸閱讀:

  嶠字叔駿,才學深博,少有令聞。文帝為大,闢為掾屬,補尚書郎,轉車騎從事中郎。泰始初,賜爵關內侯。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安平太守。辭親老不行,更拜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

  太康末,武帝頗親宴樂,又多疾病。屬小瘳,嶠與侍臣表賀,因微諫曰:"伏惟聖體漸就平和,上下同慶,不覺抃舞。臣等愚戇,竊有微懷,以為收功於所忽,事乃無悔;慮福於垂成,祚乃日新。唯願陛下深垂聖明,遠思所忽之悔,以成日新之福。衝靜和氣,嗇養精神,頤身於清簡之宇,留心於虛曠之域。無厭世俗常戒,以忽群下之言,則豐慶日延,天下幸甚!"帝手詔報曰:"輒自訊息,無所為慮。"元康初,封宣昌亭侯。誅楊駿,改封樂鄉侯,遷尚書。

  後以嶠博聞多識,屬書典實,有良史之志,轉祕書監,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寺為內臺,中書、散騎、著作及治禮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皆典統之。初,嶠以《漢紀》煩穢,慨然有改作之意。會為臺郎,典官制事,由是得遍觀祕籍,遂就其緒,起於光武,終於孝獻,一百九十五年,為帝紀十二卷、皇后紀二卷、十典十卷、傳七十卷及三譜、序傳、目錄,凡九十七卷。嶠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非其義也,故易為皇后紀,以次帝紀。又改志為典,以有《堯典》故也。而改名《漢後書》奏之。詔朝臣會議。時中書監荀勖、令和嶠、太常張華、侍中王濟鹹以嶠文質事核,有遷固之規,實錄之風,藏之祕府。後太尉汝南王亮、司空衛瓘為東宮傅,列上通講,事遂施行。嶠所著論議難駁詩賦之屬數十萬言,其所奏官制、太子宜還宮及安邊、雩祭、明堂辟雍、浚導河渠,巡禹之舊跡置都水官,修蠶宮之禮置長秋,事多施行。元康三年卒,追贈少府,諡曰簡。

  嶠性嗜酒,率常沈醉。所撰書十典未成而終,祕書監何劭奏嶠中子徹為佐著作郎,使踵成之,未竟而卒。後監繆徵又奏嶠少子暢為佐著作郎,克成十典,並草魏、晉紀傳,與著作郎張載等俱在史官。永嘉喪亂,經籍遺沒,嶠書存者五十餘卷。

  嶠有三子:頤、徹、暢。頤嗣,官至長樂內史。暢有才思,所著文章數萬言。遭寇亂,避難荊州,為賊所害,時年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