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歷史
初中歷史,需要記憶的很多,雜七雜八。要怎麼學好歷史呢?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 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有頭腦的“明智”之人,就必須學好歷史。呢?最基本的就是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學好歷史方法一、學而時習之第三部曲──複習要及時
“學而時習之”。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要達到“在腦子裡翻書”的境界。一般來說,複習的型別有隨堂複習、課下複習、階段複習、期末複習等,每一種型別的複習目的、複習範圍、複習要求是不同的。複習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學習筆記、編寫複習提綱、重點閱讀、比較相關的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構建知識體系等,並與練習相結合。最好是能每星期複習一次,每個月再複習一次。複習時關鍵是要反覆地看書,在反覆中提高。因為歷史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所以複習歷史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哪段時間複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
學好歷史方法二、未雨綢繆第一部曲──預習要充分
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瞭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絡有關知識,瞭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為上課作好準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並弄懂舊知識。
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好歷史方法三、聚精會神第二部曲──聽課要認真
聽課是關鍵環節。聽課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一種主要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資訊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來說,一堂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如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概念***如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現***如一個歷史事件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上重複講述***。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資訊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資訊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資訊: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要整潔,以便於複習。
學好歷史方法四、及時演練第四部曲──練習再提高
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提高我們的應用能力,進行鞏固練習。練習題分為兩類,一類是考查記憶能力的,把書背會了,就行;一類是側重於考查思維的,這一部分題目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書背得再多也沒用。練習對於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有意義的練習實際上是一種新情境下的繼續學習,學會做作業,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要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規則,按照要求進行解題;要把握答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總之,運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好歷史的知識脈絡,汲取智慧和營養,就能學好歷史,並用歷史知識來豐富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