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典的生平事蹟
劉文典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國學大師,他具有傳統士大夫的傲骨與近代文人的氣節,顯現出“狷狂”模樣,他內心追求的卻是獨立與尊嚴。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劉文典幼年時,家裡就請了私塾先生與美國基督教會院士,教他經書、古文與英文,所以劉文典很早就接觸到了中國古典和西洋文化。後來劉文典就讀於蕪湖安徽公學,受教於陳獨秀、劉師培等名師。在此學習時,劉文典接觸到了當時的進步思潮,後來,他東渡日本留學,結識了章太炎先生,成為章門弟子。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劉文典回國擔任當時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的《民立報》編輯和英文翻譯。時隔不久,劉文典與範鴻仙等人赴安徽蕪湖,決議成立討袁第一軍、第二軍,醞釀討袁行動。後來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通緝革命黨人,劉文典不得已再度赴日本。
1914 年7 月,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孫中山任。劉文典經人介紹,任中華革命黨黨部祕書,主要負責孫中山英文電報的起草工作。袁世凱倒臺後,劉文典回國,經陳獨秀引薦,在北京大學擔任預科教授,併兼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教員。
1926 年,劉文典在安徽致力於籌建安徽大學,安徽大學成立後,劉文典被推舉為文學院籌備主任,並代行校長之職,主持校務。後來因在維護學生利益時頂撞了蔣介石,於 1928 年辭去了安徽大學職務,重回北京大學任教。
1942 年,有西南聯大的學生請劉文典到普洱的磨黑講學。後來因小人誣陷,西南聯大解聘了劉文典,但不久劉文典就在友人的推薦下到雲南大學任教,抗戰勝利後,劉文典選擇留在雲南大學任教,與家人留在了雲南,一直到去世。
劉文典的小故事
劉文典一生鍼砭時弊、恃才傲物,是一位怪傑,一生中卻有一次心甘情願地接受別人的“棍棒”。劉文典說:“我一生除了被一位老和尚打過,沒有誰敢打我,蔣介石雖然把我關進牢房,並不敢動手打我。”
劉文典任教清華大學時,遇到一個佛學上的難題,需要解決難題,北京西山的香山寺藏經閣藏有大量珍貴的佛經資料。劉文典決定去香山寺查閱資料。雖然他不是佛家子弟,但是主持特許他借閱書籍,借書前,住持將本寺的借書規定講述了一遍。住持走後,劉文典在念經堂看書到深夜,他有些疲倦了,見室內有一張空床,劉文典就躺在床上看起書來。不知不覺中睡著了,手中的佛經也就隨之掉在地上了。住持本想與他談論佛學,進來一看這情景,非常生氣,拿起掃帚就打過來。吃過一頓“棍棒”之後,劉文典頓時清醒,他一面苦苦求饒,一面在佛堂內抱頭鼠竄。住持見他甘心捱打,並沒有大師架子,也就轉怒為喜。
從件劉文典軼事中,他們不打不成交,這次事情之後,劉文典和老和尚成了好朋友。不久,住持到清華大學拜訪,劉文典還專門設素齋招待。劉文典後來回憶此事說:“我的腦袋雖然不太高貴,但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打的。但這次捱打應該,君子不可失諾!”面對強權敢於以身犯險,而失信於一個普通的佛門中人卻甘願捱打,這就是一代國學大師的可敬之處。
對劉文典的評價
劉文典,曾在北京大學、國立安徽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雲南大學任教,是一位傑出的國學大師、文史大師,是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之一,劉文典善於狂言妙論、見解獨到,極具傳統士大夫的傲骨,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副“狂生”模樣。
劉文典師承劉師培、章太炎,結交胡適,自稱“十二萬分”佩服陳寅恪,在西南聯大中文系任教時,不把朱自清、沈從文這些“才子”出身的教授放在眼裡。
追隨過孫中山,營救過陳獨秀,驅趕過章士釗,痛斥過蔣介石。他內心追逐的永遠是獨立與尊嚴,堅守的是對社會命運的思考與悲鳴。
劉文典一生治學嚴謹“一字之微,徵及萬卷”便是劉文典的治學格言。劉文典學識淵博,一生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講授的課程有《淮南子研究》、《莊子研究》、《先秦諸子研究》、《大唐西域記研究》、《論衡研究》、《杜甫研究》、《史通研究》、《校勘學》、《文選學》等,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並且做出了重要貢獻。劉文典的主要著作包括《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說苑斠補》、《三餘札記》、《群書校補》、《杜甫年譜》等,他在學術上的地位和對我國教育事業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