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傳人的養生經

  養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是什麼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保養生命;維持生計。 漢 荀悅 《申鑑·政體》:“故在上者,先豐民財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後桑蠶宮,國無遊民,野無荒業,財不虛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謂養生。” 唐 韓愈 《與李翱書》:“僕之家本窮空,重遇攻刼,衣服無所得,養生之具無所有。”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夫鳥獸雜處,角力以養生。”

  2、攝養身心使長壽。《莊子·養生主》:“ 文惠君 曰:‘善哉!吾聞 庖丁 之言,得養生焉。’” 宋 陸游 《齋居紀事》:“食罷,行五十七步,然後解襟褫帶,低枕少臥,此養生最急事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同年 儲梅夫 宗丞,能養生,七十而有嬰兒之色。”

  3、畜養生物。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 趙閱道 為人清素,好養生,知成都 ,獨與一道人及大龜偕行。”

  4、謂駐紮在物產豐富、便於生活之處。《孫子·行軍》:“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張預 注:“養生,謂就善水草放牧也;處實,謂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5、生育。《史記·日者列傳》:“而以義置數十百錢,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生:此之為德,豈直數十百錢哉!”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娘兒們也不行》:“‘養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滿之患。”

  6、指奉養父母。《孟子·離婁下》:“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焦循 正義:“孝子事親致養,未足以為大事,送終加禮,則為能奉大事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義》:“聖人知之,故多其愛而少嚴,厚養生而謹送終,就天之制也。”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捲上:“送死養生,立後繼絕。”

  秋冬養身要注意的事項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