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陶歷史的發展與衰落
中國彩陶藝術有著深遠的歷史文化底蘊。那麼,關於中國的彩陶歷史,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半坡文化的彩陶
半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4300年***發源於渭河流域,它的彩陶流行動物紋裝飾,魚紋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半坡魚紋的樣式很多,大都是魚的平展側面形象,魚體各主要部位都加以描寫,風格頗為寫實。
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出土的一件彩陶缽,腹部繪有三尾魚,相互追逐。魚的形象逼真,線條規整,比例也很勻稱,反映出史前人類的觀察能力和繪畫水平。
陝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一件彩陶盆,盆底繪著五條魚,圍成一圈,錯落有致。筆法變化自然,黑白映襯,表現魚兒遊戲追逐中,仰合翻騰的身姿;一條小魚還依傍在大魚的身邊,分外親暱。想象當盆中水影晃動,五條小魚會隨波搖擺,該是一幅多麼生動的畫面。另有一件著名的人面魚紋盆,出自西安半坡遺址。盆底對稱地繪有兩張人面和兩條魚。魚紋簡化成長三角形,以網格紋表示魚鱗。人面作閉目態,兩耳和兩腮外側各繪一條魚,整幅圖案似乎帶有某種隱晦的含義。
半坡文化晚期的魚紋,漸漸變得寫意而更具符號化,往往用直線勾勒輪廓,三角形成為最常見的結構。此外,半坡文化中還出現了鳥紋、鹿紋、犬紋等多種動物的影象。半坡文化的居民像孩子一般,描繪他們的生活,彩陶中流露出活潑、質樸的童年氣息。
廟底溝文化的彩陶
公元前4000年左右,半坡文化的東方――豫西晉南地區――繼起了另一種特徵鮮明的史前文化――廟底溝文化。它在早期受到半坡文化的影響,生成了很有特點的彩陶系統。進入公元前四千紀,這種文化迅速發展,並以一種磅礴氣勢向四周擴張。它的彩陶數量非常豐富,對周邊產生了很強的輻射作用。以動植物紋***鳥紋、花瓣紋、樹葉紋***和幾何紋***圓點、弧邊三角、波浪紋***為母題的圖案,甚至可以在長江中下游的遺址中找到。可以說,正是廟底溝文化將彩陶推廣到了整個華夏大地。
這些彩陶更加成熟,線條柔美、點線搭配得當、空間疏朗明快、紋樣更富節奏感,靜心端詳,似乎可以感受到美妙的樂聲在流淌。晚期廟底溝文化的彩陶,在賦色與留白之間,意趣盎然,手繪圖案繞體一週而沒有明顯的介面,這是經過了巧妙設計的。我們可以相信,製陶在這個時候已經專業化了。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
公元前3300年以後,廟底溝文化由盛轉衰,黃河中游地區的彩陶也漸漸失去了往日光彩。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馬家窯文化在此時崛起。它繼承了以往彩陶藝術的精華,又有許多創新和發展。首先,它的題材非常豐富,我們目前分解出來的母題有螺旋、水波、蛙、鳥等,也有描述人類自身的圖案;其次,它的繪彩以流暢而生動的黑色線條為主,工整、細緻、清麗,有學者認為它是中國工筆畫的源頭。
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一件舞蹈紋彩陶盆,內壁的四圈平行帶紋上,繪有三組集體舞蹈的影象。符號化的人物雖然勾畫簡單,卻極富表現力。舞者挽手起舞,髮辮隨風飄動,極富動感。透過這靈動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了舞者內心的快樂。我想,這也是繪者有意無意間流露出的情感。
馬家窯文化中晚期的彩陶,圖案的絢麗華美達到了極致的境地。它的水波紋更加誇張地繪成大漩渦紋,佈滿整個器物表面,給人眩目和神祕之感。動物紋***蛙紋為代表***則變得簡化,出現符號化趨勢。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日益形成粗獷、雄渾的風格,它產生在彩陶時代行將結束的新石器時代末期,達到了中國史前彩陶藝術史的巔峰。
陶紋下的故事
在這裡列舉出的彩陶器,只是考古工作所發現的千萬之一,遠未能體現史前彩陶藝術的全貌。根據幾十年的發現,我們感覺到變化的彩陶藝術,作為思想意識的體現,是區別不同文化重要的標誌,也是文化自身變化發展的晴雨表。
紋飾的變遷往往是有跡可尋的,以往的考古研究對此已有所歸納。比如對半坡文化魚紋的演變,學界目前就有著較為統一的看法,認為這是一個由寫實、具體向寫意、抽象的轉變。根據眾多地點的發現,我們看到了中間演變的更為詳細的環節。
我們現在無法就這種變化的動因給出確切的解釋,但魚紋的大量出現,至少表明魚是一種常見而且為人們喜愛的事物。它在人們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或許已經具有了族徽甚至圖騰的意味。
廟底溝文化的鳥紋和曲線圓點紋,也有著同樣的因果關聯。那麼,鳥對於廟底溝文化的主人,是否也包含著某種神聖的含義?
這使我想起一件發現於河南臨汝縣的廟底溝文化彩陶器――鳥魚石斧缸。缸的外壁上,一隻鸛鳥銜魚而立,旁邊是一把豎立的石斧。在傳統觀念裡,斧鉞是權力的象徵,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幅圖理解成一張寫生畫,它也包含了征服與權力的意象。如果我們把魚看成是半坡文化,而鳥代表廟底溝文化,聯絡前面所述文化的更迭,是不是可以將這件彩陶看做是一場角逐後,後者對前者的摧毀和取代?
我相信,奇幻的彩陶中,隱藏著一個神祕的王國。
彩陶的消失
符號化的過程,在馬家窯彩陶的蛙紋中,同樣可以看出端倪。在馬家窯文化中,我們注意到,晚期的彩陶大都出現在墓葬中。考古工作者揭開一座座墓葬,往往為其中隨葬彩陶的難以計數和精美所震撼。而現實生活中的陶器,紋飾則歸於簡化。彩陶,已經漸漸脫離了人們的普通生活,成為一種繁縟的禮儀化的用品,並且為上層社會所壟斷。每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都有著深厚的時代土壤。禮儀化的彩陶越來越生長在一種脆弱的基礎上,當更具
“禮”的表現力的玉器和青銅器出現以後,美麗的彩陶也就慢慢地走到了生命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