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的發展與文化

  陶藝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那麼,你對陶藝的文化了解多少?現在跟小編一起來了解陶藝的文化吧!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陶藝的發展

  新石器時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國的先民就已經開始製作陶器。由於當時人類的社會生產力很低下,社會的物質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導致了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粗糙、古樸製作不精良的特點。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十幾個文化遺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種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幾何印紋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繪紋飾又多以幾何形出現,手法粗糙,構圖新穎流暢,表現了當時中國製陶的技藝水平。龍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裝飾,卻整體渾圓端正,器壁薄而均勻,表現出驚人的技巧。

  夏至兩晉時期

  商朝陶器,總體上繼承了新石器時代的樣式,在種類上並沒有多大的發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發展,是陶器應用到了建築方面,如版瓦、簡瓦、瓦當、瓦釘、闌干磚等。 兩漢時期,釉陶大量替代銅質日用品,從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發展。漢代的釉陶已發展到很高階段,這是由陶向瓷過渡的橋樑。 西晉時期,國家的穩定,越窯的青瓷的燒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時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時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突出發展的時期。陶瓷發展到隋唐,也進入一個繁榮成長的階段。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因經常使用黃、綠、褐三種色彩得名,一般作為陪葬品,分為器皿、人物、動物,是我國古代陶器工藝的精品。

  宋、元時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國製瓷業極其輝煌的歷史時期,各地新興窯場不斷,湧現出不少馳名中外的瓷窯。所謂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定窯,也稱粉定,以燒白瓷而著稱,碗、盤製品彩覆燒工藝,口沿上不施釉,俗稱“芒口”汝窯專為宮廷燒製御用青瓷器,燒造工藝達到了中國陶瓷史上的極致。官窯的瓷器釉色胎骨堅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潤如脂,紋片縱橫,飄逸流暢。哥窯,又稱章窯。瓷器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傳世者禰足珍貴。鈞窯以燒製乳濁釉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而聞名。宋瓷在工藝上取得較高成就,形成品種豐富多彩、造型簡潔優美、裝飾方法多種多樣。官私名窯名瓷都風格各異,有的清秀、有的渾厚、有的典雅、有的絢麗、有的淳樸、有的民間色彩濃厚、百花爭豔,個現獨特的風格之美。 元代由於戰亂,打擊了制瓷業,但制瓷業工藝仍有新創新,出現了青花瓷和釉裡紅技法。

  明、清時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為主,明代以降則白瓷為大宗,為瓷器的裝飾創造了物質條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達到了歷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從整個社會來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會經濟進人了一個繁榮時期,我國制瓷工藝達到了歷史高峰,造瓷技術有更大進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藝和品種,大多有所提高或創新。

  陶藝的文化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陶瓷史,是一部巨集偉而輝煌的科技史畫卷。世界各國瓷器的發展,都遠遠遲於中國、中國古代陶瓷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創舉,為人類物質文化的發展、科技和生產的進步、社會的繁榮,都起到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使我們引以自豪的最重大的古代科技成就。

  陶器和瓷器是指所有用可塑性粘土,長石和石英等原料通過成型、乾燥、燒製而成的製品,主要有日用、藝術、和建築陶器等三種。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上了比較固定的生活,客觀上對陶器有了需求。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質量,逐漸通過燒製粘土燒製出了陶器。陶器的製作,可以說是人類最早的一項手工生產勞動,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我國境內的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了陶器的製作其起源甚至還可追溯到更遠古的年代。

  陶器的發明和原始人用火是分不開的。最原始的陶器燒成方法就是用火直接燒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漸漸知道如何把陶器做得更好,這也是遠古人類綜合運用當時所掌握有關方面知識與技術所取得的成就,同時它對當時文化、藝術、生產技術等方面也有一定影響和促進作用。例如:在陶器上繪出精美彩畫和圖案。

  由於陶器的發展,可以提供用於金屬冶煉的耐火用具、耐火材料等,促進了冶金的發展,加速了銅器和鐵器時代的相繼到來。原始瓷的出現使中國陶瓷生產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使得中國在隨後的幾千年中逐漸發展成為陶瓷大國,並引領世界潮流。

  原始瓷早在商代就已出現,其燒製溫度比瓷器低、釉面輕薄,屬於瓷器生產的早期和初級階段。商代原始瓷多用泥條盤築成型,有的器表排印飾,全部或是上半部施釉,釉層常不均勻並有流釉現象。從無釉的陶器發展到敷釉的原始瓷,在技術上是突破性的進步,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次飛躍。

  陶與瓷有著質的區別,但二者卻極為密切。可以說,如果沒有悠久的製陶發展史,要燒製出瓷器,哪怕是原始瓷也難以實現。從原料的製備到成型技術再到燒製等工藝過程來看,陶與瓷也是相同的。但二者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既在原料的配方、燒成溫度和器表施釉等方面有著根本不同。

  我國陶瓷在唐代已有相當數量輸出國外,到了宋代,瓷器對外輸出又有發展。在亞洲的東部、南部、西部及非州東海岸很多國家發現了我國宋代瓷器,不僅行銷的市場較唐代有了擴大,而且數量也有了急劇的增長。國外對於中國瓷器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特別是歐州人對於中國瓷器的喜愛,不亞於對奇珍異寶,中國瓷器不僅作為日用品受到廣大顧客的喜愛,而且在貴族上層間,優質的中國瓷器已經作為誇耀財富的手段。

  我國古代瓷器的輸出,主要通過政府對各國外交使節的‘賜贈”和民間的對外貿易這兩條途徑。中國的瓷器,特別是青花瓷器,幾乎遍及亞、非、歐、美各州,世界許多國家的大型博物館都收藏有中國明代瓷器。

  陶瓷藝術發展到現代更注重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種閃爍出新的光彩。更注意綜合運用多種材質和裝飾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優勢和特性,體現材質美肌理美,創造和開發出眾多新彩類、新品種。新材料的開發和運用已經成為藝術創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賦予了現代陶瓷藝術新的生命、新的氣息、新的風格。

  現代社會給藝術家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素材。現代陶瓷藝術家們既重視這些傳統名瓷所蘊含的優秀傳統,從縱向綜合古今中外陶瓷藝術的設計觀念、創造思維、藝術語言、表現技法、工藝技術、亦從橫向融匯其它工藝美術、工業美術等多門類、多學科的精華,著力注入現代藝術審美觀念的新血液,化而超之,使傳統名瓷煥發出新的光彩。並且發明和創造了不少新彩類、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藝、新材料。綜觀現代陶瓷藝術,她正向全方位、多層次和更縱深的方向發展,並且在向著新的領域不斷探索、開拓、發展創新。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應了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

  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現代陶藝是一種新的技藝術門類,是從傳統陶藝中衍生出來的,現代陶藝中的“現代”一詞不僅是隻時間上的概念、思維方式上的突破與變化,而且是相對的。我們的過去就是古人的現代,而我們的現代也將成為後人的過去。

  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並不矛盾。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觀念與表達方式上,與傳統陶藝相比,現代陶藝在總體上體現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開放性思維和綜合交叉的多項思維方式,具有強雷的個性追求,現代陶藝更注重藝術的表現力,心靈的揭示力,精神的感染力和思維的創造力。

  關於陶藝,我們必須女裡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向傳統學習,向其他綜合藝術門類學習,想哲學自然科學等學科學習,這樣才會有藝術創作靈感的源泉和火花,作品才會有深度,有內涵和震撼力。

  陶器的發明和原始人用火是分不開的。最原始的陶器燒成方法就是用火直接燒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漸漸知道如何把陶器做得更好,這也是遠古人類綜合運用當時所掌握有關方面知識與技術所取得的成就,同時它對當時文化、藝術、生產技術等方面也有一定影響和促進作用。例如:在陶器上繪出精美彩畫和圖案。

  由於陶器的發展,可以提供用於金屬冶煉的耐火用具、耐火材料等,促進了冶金的發展,加速了銅器和鐵器時代的相繼到來。原始瓷的出現使中國陶瓷生產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使得中國在隨後的幾千年中逐漸發展成為陶瓷大國,並引領世界潮流。原始瓷早在商代就已出現,其燒製溫度比瓷器低、釉面輕薄,屬於瓷器生產的早期和初級階段。商代原始瓷多用泥條盤築成型,有的器表排印飾,全部或是上半部施釉,釉層常不均勻並有流釉現象。從無釉的陶器發展到敷釉的原始瓷,在技術上是突破性的進步,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次飛躍。

  陶與瓷有著質的區別,但二者卻極為密切。可以說,如果沒有悠久的製陶發展史,要燒製出瓷器,哪怕是原始瓷也難以實現。從原料的製備到成型技術再到燒製等工藝過程來看,陶與瓷也是相同的。但二者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既在原料的配方、燒成溫度和器表施釉等方面有著根本不同。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陶瓷史,是一部巨集偉而輝煌的科技史畫卷。世界各國瓷器的發展,都遠遠遲於中國、中國古代陶瓷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創舉,為人類物質文化的發展、科技和生產的進步、社會的繁榮,都起到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使我們引以自豪的最重大的古代科技成就。我們要繼承和發展這一偉大成果,推陳出新,為弘揚中華陶瓷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現代陶瓷藝術作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純雕塑作品, 第二類是畫於平面瓷板上的瓷畫作品, 第三類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繪畫相結合的作品。每件陶藝作品都是獨立的欣賞物件, 並不受環境條件所影響。但目前大多數藝術的消費者購買陶藝作品,是作家居裝飾,這樣和現代建築的環境的相容性和互補性便成為購買者的考慮因素。

  縱觀目前創作的一些現代陶藝品, 或大而無當或過於矯情,難以被大眾接受。強化現代陶瓷藝術的裝飾性, 應注重時代感、多樣性和輕型化。時代感—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陶瓷作品幾乎都與當時的生活居住環境協調,現代居室採光充足,色彩,線條簡潔, 那些題材陳舊,紋飾瑣碎,釉彩沉悶的作品已無法適應。

  多樣化—現代居室功能細化,臥室、客廳、衛廚都有裝飾區別,除傳統的瓶爐盤尊外,瓷板、壁飾、掛件、擺件都應設計和製作,其中衛生間裝飾歷來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溼,具先天的優越性,僅此一項就是很大的市場。輕型化—現在大多數家庭居室改善, 面積擴大,因功能的細化,每一空間又不會很大,過於巨碩的造型會使購買者望而生畏。輕型化是擴大陶藝作品市場的必要條件。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資訊科技的先進與地球村的構築,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塊。而是被日益緊密聯絡起來。流動開放的環境,網際網路的快速方便,帶來了東西文化的交流、碰撞。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藝術這一塊,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也屹立在我們的城市裡。不少外國藝術形式和風格已被一部分國人接受和認可,也為現代審美需求注人了許多新鮮血液。在這種歷史趨勢下,開放性的開放部分成為現代陶瓷藝術體現當代人們審美需求具有的可貴品質。

  現代陶藝作品正處於劇變之中,藝術風格,表現手法都未定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在探索中自然會不成熟,現代陶藝作品中精品雖有但比例很小,大多數作品仍較粗糙甚至毫無美觀可言。對於陶藝家來說,精心做好每件作品,不但是為了不欺騙消費者,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藝。可以肯定地說,只要有精品就必定有市場。

  現代陶瓷藝術品的市場和價值其實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有市場才能體現藝術品的價值,有藝術品的價值才能繁榮市場,才能促進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代陶瓷藝術品要想得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市場中尋找和挖掘自身的價值,離開市場的經濟支撐,為藝術而藝術是不現實的。可以預料的是,現代陶瓷藝術品的市場化程序或早或遲會發生,這也將是現代陶藝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