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教學反思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出自經典名著《水滸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閱讀課文,重點放在對人物魯提轄形象分析上。

  1.重點強調刻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2.各學習小組自主交流預習成果,教師巡迴指導。

  3.各小組代表及小組成員發言,說出自己對“魯智深”這一主要人物的認

  識,師加以評點。

  4.師對學生髮言加以點撥、引導和評價,歸納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

  板書在黑板上,集體補充完整,使人物形象豐滿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對於小說分析人物形象,我們一直採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這節課,巧妙的運用過渡語,智慧的點撥,學生也時有精彩的回答。可是今天我們上課主要看學生的行為、學習的效果,我發現這堂的課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因為學生對小說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瞭解不夠,所以對人物分析往往是侷限於某一處,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對人物的形象分析總是零碎。我說是行俠仗義,你說是智勇雙全,他說是嫉惡如仇。學生的困難在如何全面認識、客觀評價小說中的人物,而我恰恰在這一點上處理得略,而在前一階段處理得詳。

  其次,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為課堂有限,那麼大部分的同學在這堂課中就是傾聽。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老師的總結。幾十分鐘一直在傾聽。他們有的同學走了神,有的同學做了小動作。

  第三,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這堂課的前提是學生課前自己充分的預習、思考。那麼有沒有人沒充分預習呢?從觀察來看,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上課老師總要說,總要總結的。自己既不發言,也無須思考,只要聽就行了。長此以往,不願預習、不願思考、不願舉手的人就多了。從課堂來看,學生髮言的面並不大。

  總之,從本節課看來,一堂課的目標設定、重點難點的確定都不應只是老師,依據教材來定,而應依據學生認知教材的情況來定。由此得來的教學效果也不應只看課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應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最終有了多少新的收穫。

  二

  整個教學過程中,反映出學生們自己的課外閱讀水平參差不齊,課外閱讀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匯入部分因為那位同學介紹資料的時間過長,有些同學的精力已無法集中,當時我只注意保護那位同學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忽視了其他同學注意力的問題,那時如果我能想些辦法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教學效果或許會更好。

  分析人物形象時,竟然有學生能從魯達和店小二的衝突中挖掘出魯達性格中“講理”這個特點,這使我感觸頗深。如果每節課都能促使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見解,那他們的收穫恐怕是無法預見的。

  拓展部分中在告訴學生如何正確評判一個人物時,因為擔心學生找不到答案而浪費時間,我直接說出了當時的社會狀況——“無處告訴”。這就讓學生失去了一個自主探究的機會。如果這時我能啟發學生自己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不但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自主學習,還可以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此外,“你最想對魯達說的一句話”這個環節完成得不是很理想,本以為學生會提出反面意見,比如說魯達的做法是犯法的,他們應該把鄭屠送交官府等等,這樣,學生在爭論的過程中自然會涉及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狀況,如果由學生自己發現社會狀況的差異會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在對比下,可以引導學生在社會主義法制社會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加強其法制意識。

  三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小說單元***的第一課,編選本單元意在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和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教學本文,我計劃用3課時。第1課時,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及其作者施耐庵,讀通課文,理清故事情節。第2課時,組織學生分析魯提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第3課時,共同品味精彩片斷和生動的語言。

  比賽時我上的是第2課時,共有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複習,請學生有創造性的複述課文故事情節,並由學生進行評價。第二個環節是探究,組織學生一起分析魯提轄的性格特點,這是本堂課的主要任務。首先,師生談話,由學生討論得出分析小說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分析人物描寫法、分析重要情節法、分析側面描寫法”等。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從這幾個方面去分析魯提轄的性格特點,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可以分組合作、可以討論交流,教師只做適當點撥和提示。第三個環節是課堂小節,我鼓勵學生向大家介紹魯提轄,表達要有創造性,如改變人稱等。第四個環節是學生自結,我請學生談談本堂課的收穫,並追問學生還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從而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

  反思這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它基本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分析小說人物的方法,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認識了魯提轄的豪爽俠義,思想情感得到了薰陶。這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學習過程中,學生或分組討論、或獨立思考、或交流看法,教師決不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獨立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改所倡導的,符合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規律。

  三、學習目標的提出,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步驟的確定,都由師生共同商定。這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新理念。

  四、鼓勵學生有創造性的複述課文和介紹魯提轄,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新理念。

  當然,本堂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

  一、學生的分組討論組織的不好。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沒有討論小組長,個別學生的討論漫無天際。

  二、朗讀訓練不夠。新課改提倡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在朗讀中積累、感悟語言。本堂課我僅指導學生匆匆地朗讀了“三打鄭屠”那幾自然段。

  三、學生的創造性表達不理想。在有創造性的複述故事情節和介紹魯提轄的環節中,學生的表達不盡如人意,而我又缺乏引導和示範。

  總之,教學之法永無止境,讓我們在教學中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勇敢地走進新課改,並在新課改的廣闊天地裡去打拼一片屬於自己的美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