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是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絡生活來理解。出現這種情況和我的引導沒有引導好有很大關係,也說明了我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於學生對地球瞭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這時我應該及時給學生範讀或者準備錄音讓學生聽讀,但是我沒有這樣做,而是草草結束。
3、多媒體課件教學作用發揮不夠。由於課件製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內容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對於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後將努力改正,並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篇2
《只有一個地球》是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字、聯絡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本文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教學的難點是:如何將這樣一篇科學小品文讓學生學得有情有趣,使之既能理解課文內容、知曉課文的表達方法,同時內心又能真正被打動,將環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瞭解,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篇3
教學中,我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誘導學生在與文字的對話中主體內化,激發了孩子的情思。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親”的懷抱時,他們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們盡情地訴說著自己對“地球母親”的心聲。一聲聲、一句句飽含真摯感情的話語,多麼令人心酸,扣人心絃。那不是僅僅用語言在說,而是用心在說,用情在說,用自己對“地球母親”全部的愛在說。
教學後,和學校的老師交流,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評價不應只是膚淺的表揚,“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說的很好”……孩子們的評價還是隻停留在一個很淺的面上,給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套話正有充斥整個課堂的趨勢。這的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致力於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麼”“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裡?”……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不在只是空套、只是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