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嗓音在演講中發揮作用
我們先試著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然後聽聽自己磁帶中的聲音。——有什麼發現嗎?你多半會大吃一驚,“我聽上去是這樣的嗎?”也許你們對自己的聲音會感到沮喪,記住:對自己聲音的懷疑會使最自信的演講者都變得有些拘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越在嘈雜的地方,我們說話越大聲,結果聲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實培訓的時候也有,如為了讓別人都聽到,尤其人多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就提高音調嗓門,不久就有“失聲”的感覺。
其實好的用聲者,使用在聲帶上的能量只佔總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發音器官的形狀和運動上面。在產生共鳴的過程中,共鳴器官把發自聲帶的原聲在音色上進行潤飾,使聲音圓潤、優美。科學調節共鳴器官可以豐富或改變聲音色彩,同時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延長聲帶的壽命。
朗讀的發聲中,多采用中聲區,而中聲區主要形成於口腔上下,這就決定了用聲的共鳴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鳴為主。在這裡我稍微提一下共鳴腔。一般提到的共鳴腔有頭腔、鼻腔、口腔、胸腔,這四個共鳴腔最基本。聲樂學習中還有提到腹腔共鳴,不過有些人不贊同這個提法。
除了口腔共鳴為主之外,胸腔共鳴是基礎,可以加多一點,如果有高音的時候,增加呼吸量,發揮一點鼻腔、頭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聲音圓潤集中,需要改變口腔共鳴條件。發音時雙脣集中用力,下巴放鬆,開啟牙關,喉部放鬆,提顴肌、頰肌、笑肌,在共同運動時,嘴角上提。可以通過張口吸氣或用“半打哈欠”感覺體會喉部、舌根、下巴放鬆,這時的口腔共鳴會加大。在開啟口腔的時候,同時注意脣的收攏。
其實一些著名的演說家和演員的嗓音也不是很理想。……但我們現在沒有時間去接受幾年的演講培訓。所以就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幫你克服嗓音上的一些困難,讓你能在演講時給聽眾留下最好的印象。
我們將從嗓音的幾個因素開始:
音質
你的嗓音首先為人們所注意的就是音質,是刺耳帶鼻音、單薄還是洪亮。如果要與他人溝通思想與感情,你的嗓音一定要符合兩點要求:容易聽懂、抑揚頓挫。我們也沒有必要讓你的音質摧毀你的自尊,因為我們不必學得像電視裡的新聞播音員那樣。
記住:重要的是溝通你的思想。
音量
很可能,別人理解你演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你的音量了。
試試你的音量:把右手置於胳上,就在你的肋骨下面,不要頂著。吸一口氣,感到你的膈膨脹了嗎?現在閉氣一秒鐘然後在呼氣時大喊一聲:“嘿”。發現自己的嗓門有多大了嗎——還沒有扯開嗓子吼呢!
確定音量:有一些機械裝置用起來很方便,但是你要把它們帶來帶去,多麻煩!所以,一般應從聽眾的反應判斷音量是否合適。在說話的時候,看看後排的人,看他們是否表現出聽清楚的樣子,如果你不太確信,那就問他們。
距離的因素:聽眾離得越遠,你的聲音就該越高。當你把聲音傳向遠處時,你會自然的調高音量。就像你在樓底衝著你樓上的朋友喊一樣。但是,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短距離。對你自己而言,你的聲音總是要比你的聽眾所聽到的響亮。
語速
你知道自己說話有多快?自己計時算一下,在一段的開頭做個記號,大聲朗讀一分鐘,然後數數你讀過的字數。一般應該是每分鐘150字左右。在一般的演講中,語速和演講的思緒是密切相關的。對演講內容很熟的演講者在說不同內容時語速也會不一樣。例如,它們在說主要思想和難點時的語速要比說笑話和總結是慢。
記住:演講不是體育比賽。演講的目的在於溝通,而不是比誰說得多。
音調和抑揚頓挫
沒有什麼比變換音調更能改進你的演講的整體效果了。但是剛開始學演講的人往往不會充分利用他們的最好音調和抑揚頓挫。相反,他們總是用一種音調演講。即使他們說得很容易理解,但這樣的演講就太無聊了。更嚴重的是,這會使演講者無法表達他她的思想,通常發生演講者的聲音變化不夠多,沒法表達意思的細微差別的情況,而真正的溝通卻正是建立在這一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