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記憶與數字編碼詞的關係

  記憶是經歷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再現。那麼記憶與數字編碼詞有怎樣聯絡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數字編碼記憶法——為數字賦編碼

  談數字編碼詞的編制之前,先簡要再來總結下數字編碼法的運用原理,以使大家明白為什麼要叫“數字編碼”,為什麼數字編碼的編制如此複雜且耗時?為什麼數字編碼詞要如此來編制而不是別的方式。

  數字編碼法是按照實際記憶的需要,列出若干數量的數,將這些數分別用形象的編碼詞來代表並準確熟練地記住這些編碼詞與數的一一對應關係,在實際記憶過程中,通過將記憶內容的形象與這些編碼詞的形象建立牢固、不易忘記的“捆綁”建立在想象基礎上的聯想串聯,下文中為簡寫而寫的“形象串聯”、“想象串聯”都為此意,來將記憶內容按數量與順序依次“捆綁”在數上,依靠數的序數順序記住記憶內容的數量,依靠編碼詞與記憶內容的形象“捆綁”記住記憶內容,從而實現對記憶內容的準確記憶的一種記憶方法。

  如按順序記憶“學生”、“電腦”、“大衣”、“瓜子”、“獎金”這5個詞,注意,是按順序,按照數字編碼法的記憶方法,便是用1——5這5個數字來記憶,但不是把5個詞和5個數字關聯,而是和5個數字所對應的編碼詞的形象關聯。

  不和數字關聯,因為數字是抽象的,就如同3.1415926……的無限數列,每個數字本身並沒有具體的意義,也沒有直觀的形象,所以無可關聯;因此便需要編碼詞的形象,既然是編碼詞的形象,那前提便是要編碼詞有形象,如“蠟燭”代表1、“大白鵝”代表2、“耳朵”代表3、“帆船”代表4、“五指山”代表5,這就比單純的數字12345更有直觀性。

  所以,數字編碼記憶法,就是要為有序的抽象數字賦予形象直觀的“編碼”,就像情報工作者為不能言明的情報內容賦予情報電碼。不同的是,後者是變簡單為複雜,前者是變抽象為直觀。

  數字編碼記憶法的具體運用與編碼詞的編制

  接著上面的順序記憶“學生”、“電腦”、“大衣”、“瓜子”、“獎金”:牢牢記住編碼詞的形象與數字的一一對應,看到1就想到蠟燭,看到2就想到大白鵝,以此類推。

  接著,將“學生”、“電腦”、“大衣”、“瓜子”、“獎金”這5個詞與“蠟燭”、“大白鵝”、“耳朵”、“帆船”、“五指山”分別建立形象的聯想串聯:學生在點蠟燭;電腦裡飛出一隻大白鵝;大衣的衣領是耳朵形狀的;一隻巨大的瓜子正躺在帆船上;金燦燦的獎金封印了五指山。

  作為記憶者,要在腦海中想象並記住這些畫面。然後,在明確記憶內容的數量是5的前提下,分別想象1——5的數字編碼詞的形象串聯,想到1——蠟燭,繼而想到是“學生”在點蠟燭;想到2——大白鵝,繼而想到大白鵝飛出了“電腦”……然後,便可依次想出“學生”、“電腦”、“大衣”、“瓜子”、“獎金”這5個詞這便是完整的數字編碼記憶法的運用過程。可以看出,在這整個的環節中,以下幾個部分很關鍵:

  1.數字,數字的多少代表著記憶內容的數量,也是在回想記憶內容時不會漏掉內容的保證,如5個數字就是5條記憶內容;

  2.數字的編碼詞,數字的編碼詞必須有直觀的形象,抽象的數字和抽象的編碼詞都無法擁有形象;

  3.記憶內容,形象的記憶內容最容易與編碼詞的形象建立串聯,如果是抽象的記憶內容,則要先將記憶內容轉化為形象才能與編碼詞的形象建立串聯。

  如若將“功能”、“方法”、“物件”、“內容”4個詞作為記憶的目標,是無法直接與1——4的數字編碼詞建立形象的想象串聯的,因為這4個詞並不能讓我們在腦海浮現出什麼直觀的形象,除非將它們轉化為:風車“功能”的諧音“風能”,引申為“轉動的風車”、房發“方法”的諧音,“房樑上垂下的頭髮”等等。

  以上的環節中,數字是固定的,記憶內容是因著不同的記憶需要而不同的,只有數字編碼詞這一塊兒是我們可以自由掌控的。

  對各種不同的記憶內容使用同一編碼詞,並不符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邏輯,但我們顯然無法建立上N套數字編碼詞,所以在建立聯想想象不易的情況下,說為了一勞永逸也好,說為了作弊耍滑也罷,我們就是要編制一套能儘可能容易地建立直觀且深刻的形象串聯的編碼詞。這一句話也便是數字編碼詞漫漫編制征程的開始……

  二

  編碼詞——一詞之差帶來的記憶效果差異

  以下是我在探究數字編碼法的前後階段分別設立的編碼詞個別例子:

  24:餌絲——兒死漢太子劉據

  52:舞兒——吾兒家書

  96:當時未想出——閻王殿、閻王不可久留

  以上3例,都是我在編制編碼詞初期遇到的困難數字僅為部分,24與作為食物的“餌絲”雖然也算搭調,但與後者的漢武帝太子劉據的悲情故事相比,哪者更能令人一聲長嘆,顯然是後者,而且,這個人物本身還攜帶了眾多的相關形象資訊,比如戰火、鮮血與漢武帝悔恨的眼睛;

  52的“舞兒”,可以理解為舞女,但因為有05的編碼詞“領舞”,再出現一個與“舞”相關的編碼詞顯然不太合適,所以,在後期,我換成了“吾兒”的“家書”,這個想法來自於一次看小說的經歷,一聲“吾兒”立刻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意味,效果比前者的“舞兒”更佳。

  96:建立編碼詞初期,96我一直未曾想出編碼詞,因為69已經設立了太極圖,所以,

  96就一直空缺,也曾想過“九鹿王”,但又與我的62的“鹿兒”重複,所以,一直久久未定。直到有一天想到“不可久留”這個成語,然後,才想到“不可久留”的地方,自然是閻王殿,或者說地獄;既然是閻王殿,自然還有閻王,相當於96同時擁有了兩個編碼詞,至於閻王的具體形象,我個人更傾向於《真假美猴王》裡的閻王被兩個孫悟空搞得方寸大亂的那個滿臉崩潰的倒黴閻王。

  看完上面我的思路解析過程,你更傾向於哪個編碼詞呢?是“餌絲”還是“漢太子劉據”,是“舞兒”還是“家書”,是“九鹿王”還是“倒黴閻王”呢?

  數字編碼詞——“設計”≠“編制”

  從以上文字,你大概會稍稍明白編制數字編碼詞的艱辛,這絕對是一個燒腦的設計過程,是的,相比較“編制”,我更願意把數字編碼詞編制之路稱為“設計”,這是對數字編碼詞從開始入手編制到最終全面完成基礎詞非延伸詞的征程的當之無愧的概括。

  我個人以為,一套形象清晰、生動而能引發心靈衝擊的數字編碼詞便是數字編碼法成功運用的一半。

  當然,我們還是先從編制開始說起:

  關於數字編碼詞的具體編制思路,無外乎形象轉化法、諧音記憶法和意義轉化法,這點,精英特速讀記憶軟體中數字編碼詞部分有詳細介紹及應用例項,我個人以前也談過這方面的單篇文章見《如何編制一套適合自己的記憶編碼?》,此處,簡要概述:

  形象轉化法,即象形,按照數字的形狀像什麼來編制編碼詞,如1像一根蠟燭、火柴;8像一個同心結;11像一雙平行放置的筷子……

  諧音記憶法,即數字讀音的諧音,如25與“二胡”、39與“蒜臼”、64與“柳絲”……

  意義轉化法,即該數字本身代表的文化意義,如18與大學本人18歲進大學校門,38與婦女節,繼而引申到“媽媽”婦女節抽象;49與仙丹《西遊記》中仙丹要煉七七四十九天;72與QQ企鵝。

  意義轉化法,個人以為可以叫做公共的典故法與個人的意義法,前者指多數人共知的意義,節日、文化典故等,後者指對單獨對自己的影響意義。

  另外,如38、72中不僅有單純的意義轉化,同樣也有諧音。所以,形象轉化、諧音記憶與意義轉化很多時候會同時出現在一個編碼詞中。

  基本上按照這三種方法,可以完成110個數中超過85%的數字編碼詞的編制。但在具體編制以及定型的過程中,卻不免要抱定重重設計的苦心。

  最合適的數字編碼詞出於設計

  數字編碼詞作為數字的“編碼”,其存在的目的是最快速度實現數字與編碼詞的快速雙向回想。所以,直觀、易回想、易想象聯想是編制或者說設計數字編碼詞的根本標準,而同時符合這些要求的編碼詞必定要經過一番設計:

  首先,直觀易回想是編制和設計數字編碼詞的基礎,如15,“中秋節”和“月亮”,顯然後者更直觀;

  其次,在同時符合直觀性需求的前提下,需對編碼詞進行最優化篩選,如18,可以用諧音尾巴yiba,可以用意義轉化大學,但後者的形象對我個人而言比前者更強烈,所以,舍“尾巴”而用“大學”;

  設計過程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處理好不同數字編碼詞的重複或相似問題。如62與76,用諧音法編制編碼詞,則二者分別可以是“驢兒”與“騎驢”,在76堅持用“騎驢”的情況下,62便要改換“鹿兒”,而又因為我的36的編碼詞是“三鹿奶粉”,所以,務必要讓3個數的編碼詞彼此區分,即有根本的不同——62為“九色鹿”,36為“奶粉”,76為“騎驢”。

  最後,還要考慮編碼詞的想象和擴充套件能力。這算是編碼詞設計的更高層次。如5的“手套”和“五指山孫悟空”,7的“鐮刀”與“三板斧程咬金”,45的“寺廟”和“法海白娘子”,72的“企鵝”與“QQ企鵝騰訊小企鵝”,95的“酒壺”與“龍椅某個皇帝”……後者比前者更多了一重經典情景詳見《化用經典情景讓數字編碼詞“活”起來》,可以將經典影視、文化形象的情感代入,而情感則是我個人以為最打動人心、最能夠讓人記憶深刻的東西;至於擴充套件則是指編碼詞的1變多,在保持數字編碼現有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數字編碼詞的數量,如15的編碼詞,基礎編碼詞是“月亮”,而擴充套件的詞則可以是“嫦娥”、“月餅”,如此15便擁有了3個編碼詞。

  當然,關於擴充套件這一塊,並不一定是所有的數字編碼詞都可以進行擴充套件,但是我們在編制和設計編碼詞時,可以儘量向多擴充套件靠攏。

  三

  數字編碼詞編制的第一步就是按照軟體中所介紹的形象法、諧音法和意義轉化法,先羅列出110個數字0——100以及01——09的編碼詞。

  此時,因為是第一遍的草擬編碼詞,難免會出現勉強按照諧音法寫出編碼詞,卻沒有形象的問題。但是,請儘管寫,同時,儘可能每個數多寫幾個能想得到的編碼詞,以做備選,對有形象甚至有經典形象的編碼詞與無形象、不易回想的編碼詞也要做主次區分。

  可以適當到網上去搜些編碼詞的圖片,選擇自己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圖片儲存下來,作為編碼詞的形象;為了發散思維,儘可能增加備選,也可以用任何一種輸入法輸入數的讀音的諧音,如當我輸入71的諧音qiyi時,輸入法便顯示瞭如下這些詞彙,這些詞彙都可以作為我們擴選編碼詞的備選。

  第二步,對所有的編碼詞進行甄選,有清晰深刻的形象的編碼詞留下,沒有的略去,重點處理不同編碼詞形象的重複與相似問題,同時對第一遍空下來的數進行精心的編碼詞編制準備。一般來說,但凡是不好編制編碼詞的數都有以下兩種特點:

  1.沒有合適的諧音。如96,從以下推薦來看,96很難按照諧音法編制與jiuliu的讀音最相似的編碼詞,所以,便要想別的辦法,如形象法和意義轉化,從形象上說,倘若69沒有設“太極圖”,則96可以設為“太極圖”,或者也可以是不倒翁取顛倒的相似性,如果有地方有96路公交車或者9月6日是重要紀念日的學友,也可以用這類思路解決這類問題。

  而當形象和意義轉化法不可用時,則可以考慮擴充套件諧音,如“久留——不可久留”,雖說加上了“不可”二字,但後面的“久留”足以快速反應出96,所以,我個人便從“不可久留”想到了“閻王殿”,繼而想到了“閻王”。

  所以,在遇到難編制的數尤其是沒有合適的編制方法可套用時,可以適當地靈活處理。

  2.只有合適的諧音卻沒有特別合適的形象。如24,無論是“餓死”還是“兒死”都是一個沒有具體形象的動作。所以,必須按照這樣的意義為數字另外選取有清晰深刻印象的圖片,如24可以找一個餓死鬼,或者一個死去的兒子,但是這張圖片務必有強大的震撼力,能夠使自己內心為之一震。因為我個人為29選的是“餓久”,所以,為了避免重複,我便用了死去的兒子,後來又想到了經典的漢太子的典故。

  所以,有諧音無形象的解決方法就是尋找有震撼力的直觀形象。

  經過以上兩個步驟,基本能夠保證所有的數都能找到編碼詞,此時,面臨的便是編碼詞的取捨和經典化。

  第三步,取捨多編碼詞:留下唯一最合適的編碼詞或可擴充套件的多個編碼詞,強化所有編碼詞的形象。

  所謂留下唯一最合適的編碼詞是指,如42,從諧音取,可以是“柿兒”,可以是“石兒”,“柿兒”與“石兒”差別較大,如果同時作為42的編碼詞,可能會混亂,所以,要在二者中取其一;又如70,可以是“冰淇淋”,也可以是“麒麟”,二者也要選取一。

  留下可擴充套件的多編碼詞,即是在不混亂原有編碼詞統一性的基礎上,保留具有同一內在屬性的多個編碼詞:如15的月亮、月餅、嫦娥,可謂是一脈相承。同時,在基本完成編碼詞基礎輪廓的基礎上,強化各個編碼詞的形象,確定易回想且有震撼力的編碼詞不再變動,並開始適當考慮編碼詞形象的想象串聯問題。

  第四步,對所有的編碼詞進行情景想象,創設經典情景。

  我們編制和設計編碼詞的目的是為了與實際的記憶內容建立想象串聯,從而把記憶內容綁

  在編碼詞上,所以,讓編碼詞的形象具有情景性即帶有情感的場景,可以算得上是編碼詞設計的核心目標之一。所以,當完成前幾個步驟後,便要從零開始,細心考量每一個已經編制好哪怕是確定不變的編碼詞,從經典影視、遊戲、動畫形象中選取合適形象來替代現有形象。

  如,45是寺務,延伸為《白娘子傳奇》裡的法海;50是武林武器,讓這把武器具體化,屠龍刀或者倚天劍,或者任何一部武林寶典;72是企鵝,把這隻普通的南極企鵝變作騰訊QQ的企鵝;96是閻王殿,就拿個影視劇裡的閻王殿或者閻王本尊來做編碼詞……

  編碼詞經典化的整體程序會比較長,因為這種經典化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的靈光一閃,所以,在做這一塊時,大家要有耐心,也要時常發揮自己的靈感,多多用娛樂的頭腦來武裝自己,娛樂自己才是娛樂記憶的開始,而編碼詞的經典化就是一個無極限娛樂的過程。

  四

  數字編碼詞設計想法的由來

  坦白說,一開始,並沒有想到編碼詞的設計也有那麼多的彎彎繞。只是突然發現,自己編制出來的編碼詞不僅難記憶,更難回想,就更不必談創設想象情景。

  但是,在實際運用數字編碼記憶法時,發現有了編碼詞並不是快速記憶的真正法寶,甚至有時還不如直接的死記硬背來得快。究其原因,是沒做好記憶內容與編碼詞的想象串聯。

  但是想象串聯這一塊,卻是個難以一勞永逸的難題,因為大多數的不涉及邏輯分析的快速記憶法,都是對形象的記憶更有優勢,這並不是說沒有專門針對抽象記憶的快速記憶法,而是我們的大腦原本就對形象更加敏感,尤其是五顏六色的形象,就好像當我們犯困時,看看閃動的彩色電腦桌面、手機螢幕,就會精神振奮。

  所以,我們生來便有著悅目情結,這種情結決定了我們必然對彩色的事物更加興奮。而這一點卻恰恰是抽象的文字元號所無法做到的。

  發現了這一點之後,我便領悟到,凡右腦記憶,如果離開了形象,便如同離開了魚的水,即便再強大,也無處施為。所以,“形象”就是數字編碼記憶法實踐運用的根本,必須時時有形象,處處有形象。

  然而,把大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尤其當對抽象文字的記憶需要精確到一字不差時,這種轉化工作需要花費的時間幾乎可以抵得上死記硬背的總耗時,此時,使用數字編碼法,顯然是不太明智的。

  數字編碼詞設計舉例

  既然知道了形象對記憶的重大意義,我自然不會捨棄這種好用的記憶法,況且,鮮明清晰的形象也是眾多記憶法包括諧音、字頭法等所不可缺少的。所以,能一定程度地用好數字編碼法,也能對其他的記憶法實操有所助益,這也是我長時間以來,一直堅持記憶實踐不能與記憶理論脫節的原因,實踐是根本,但是懂得原理,方能少走彎路。

  所以,數字編碼記憶法不能棄,對抽象文字的形象化改編又遇了難,而我,偏偏又很懶,總是想著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所以,對固定不變的數字編碼詞進行儘可能的有形象、有情感的設計,便成了我這個懶人的追求。從小了來說,我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能對各個編碼詞有個能立刻回想起來的形象:

  比如20是惡靈,但是惡靈是什麼樣的呢,作為一個害怕鬼片的人,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最大也就是惡鬼了,所以,白衣女鬼、殭屍我都想過。然而,我卻不願讓自己的記憶過程成為一部鬼片,所以,就找個溫柔的鬼吧,然而,人又是矛盾的綜合體,比如人是善良的,但人又是自私的,一個殺人凶手可以沾上幾十個人的鮮血,但他卻會為自己的孩子流淚,而這種似乎永遠難以兩全的人性悖論便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神祕,也是最動情之處,由著這種想法,我想到了《暮光之城》的男主——一個看似冷漠卻多情的吸血鬼,在他的身上,諸多種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23,當時並沒有想到合適的編碼詞,只是記得有句影視臺詞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23與“兒酸”也是諧音了,於是23便取了“梨”。

  比如45,這個數的數字編碼詞想了很多,死物、寺務都曾考慮過,後來選定了少林寺,但是覺得還不夠讓我產生太刻骨銘心的印象,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法海的一身佛門裝扮,如法海那般積善與惡為一體的人加上白娘子的相關劇情當然是建立想象聯想的絕佳素材!

  比如49,因為對《西遊記》中“煉上七七四十九天”這句臺詞印象深刻,所以,49這個數當時便敲定了仙丹。

  又如50,因為自己看過的武俠片不多,所以對於什麼才可以稱得上是“武林”的最佳代表,想了很久,後來還是想到了酷酷的武器,但是用什麼武器呢?刀?劍?倚天劍?屠龍刀?

  60,這個數,我選定的是諧音,然後想到了漢代的劉陵公主與將軍李陵,後來選定了後者,因為他的悲情一生,也因為述說著他事蹟的李陵碑。

  還有已經在本文提過多次的96與不可久留的“閻王殿”。

  依稀記得,以上這幾個詞便是我開始編碼詞設計的本源了,大多是為了解決沒有編碼詞以及有編碼詞無形象的問題,後來,因為這種思路不斷泛化,便延伸向了更多編碼詞,比如24的“餌絲”換成了“兒死”的“漢太子”,90原本的“行酒令”換成了“酒池肉林”……

  再後來才延伸向了來自於個人實際生活的34與“素三絲”筆者喜歡吃的菜,而在此之前,34的編碼詞曾經是“三思”,還曾經想過“孔子”。當然,“孔子”也沒什麼不可以,只是對我個人來說,“素三絲”更有點童年的味道。

  總之,一路走來,編碼詞的設計看似有點離經叛道,但是仔細想想,同樣是來源於數字編碼詞的編制實踐,因為沒有想到別的方法來最滿意地解決這些問題,才把解決方案偏向了編碼詞的影視、遊戲、動畫經典化設計。而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的原理是“形象”與“聯絡”對於快速記憶的記憶。鑑於篇幅所限,“聯絡”這一塊我會用單篇來介紹,但關於數字編碼詞的編制這一塊內容,就算是徹底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