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療方法
脂溢性皮炎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那麼,對於臉部脂溢性皮炎有什麼治療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臉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狀
常見於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始於頭皮,症狀加重時可向面部、耳後、腋窩、胸背、臍窩及恥骨部發展。
1.頭皮 開始為小片狀白色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性斑片,以後擴充套件融合成邊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紅,輕度瘙癢,重者表現為油膩性鱗屑性圓形斑片,可伴有滲出和厚痂或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嚴重者全頭皮均覆有油膩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脫髮。
2.面、耳、耳後及頸 常由頭部蔓延而來,呈黃紅色或油膩性白色鱗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圍瀰漫性紅斑、脫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瞼受累呈瞼緣炎,嚴重者可呈糜爛性潰瘍,愈後遺留瘢痕。耳後有糜爛、潮紅和皸裂,可為單側或雙側,多見於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見於老年患者。
3.鬍鬚 多見於中年男性,毛囊口輕度紅腫,有小的淺褐色結痂,常稱“須瘡”,頑固難治。有的表現為毛囊口膿皰並有油膩性鱗屑,基底周圍鮮紅,引起毛囊破壞與瘢痕形成。亦可有頭皮及恥骨同時累及。
4.軀幹 常見於20歲以上的男性,好發於前胸和肩胛骨間,開始為小的紅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逐漸形成經過中,中心可治癒形成細糠狀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鱗屑的環狀斑片。另一種玫瑰糠疹樣的脂溢性皮炎,為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或暗紅色斑片,只有細小邊緣性鱗屑,邊界明顯,中心痊癒,形成環狀損害。
5.皺褶部 常見於腋部,腹股溝,乳房下和臍窩,多見於30~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損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上有油膩性鱗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紅斑樣裂隙、腫脹。由於區域性多汗,易繼發感染,或不當的治療可使皮損發展。生殖器被累及時,可形成圓形的紅斑和鱗屑及面板剝脫,呈現亞急性溼疹樣或慢性苔蘚樣紅斑如銀屑病樣表現,無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徵。
6.四肢 四肢的伸側較屈側多見,表現為黃紅色或淡紅色斑塊,由於搔抓、可形成糜爛而似溼疹。
7.嬰兒脂溢性皮炎 出生後2~10周嬰兒,頭皮、前額、耳、眉、鼻頰溝及皺褶等處出現圓形紅斑,邊界清楚,上覆有鱗屑,紅斑可擴充套件融合並有黏著油膩性黃痂,間有糜爛滲出,炎症比較顯著,對稱發生,微癢,一般患兒可在3周到2個月內痊癒。若持續不愈,常與嬰兒異位性皮炎併發,也可繼發細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嬰兒無成人的毛囊損害與皮脂溢位。
臉部脂溢性皮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為多因素所致。與年齡、性別有關,大多數病例有遺傳傾向,雄激素水平增高,導致皮脂分泌增多。此外,皮脂溢位常出現於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Pakinson綜合徵***,特別是在疾病進展期,皮脂腺分泌水平可高於正常2倍;在動脈硬化、糖尿病、腎上腺腫瘤、某些乳腺癌患者及癲癇患者也有皮脂分泌增高現象。
***二***發病機制
本病是在皮脂溢位基礎上發生的繼發性炎症。近來有人認為由於皮脂分泌增多和其他化學成分的改變,使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長繁殖侵犯面板而引起的原發感染和繼發過敏,與先天的脂溢性素質有關,但遺傳方式不明。另外,皮脂溢位增加了機體對細菌的易感性,如存在於面板上的非致病性痤瘡棒狀桿菌大量繁殖,分解遊離脂肪酸引起炎症。皮脂腺化膿也是因素之一。新生兒皮脂腺活動明顯,嬰兒皮脂溢位,以後隨來自母體的雄激素逐漸消失而使皮脂溢位減少。皮脂腺活動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直至青春期前,從18~40歲期間又開始加重,至老年症狀減輕,男性多於女性。此外,精神因素、飲食習慣、嗜菸酒等可激發本病發生。冠心病、高血壓、心衰、B族維生素缺乏患者中發生率較高,艾滋病患者亦可見本症的發生。
1.中醫療法:
1***對潮紅、滲液、油性和乾性結皮炎可以清熱、涼血、解毒、利尿為治則。
2***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治則。
2.中醫偏方:
1***薏苡仁紅纓粥:薏苡仁、蘿蔔纓、馬齒莧各30克。將上三味洗淨,蘿蔔纓和馬齒莧切碎,加水適量,煮粥,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具有清熱利溼功效。適用於脂溢性皮炎等症。
2***大棗豬油湯:大棗100克,生豬油60克。將大棗生豬油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煮熟食用。每週3次,12次為1個療程。具有祛風清熱,養血潤燥功效。適用於乾性脂溢性皮炎等症。
""的人
1.寶寶面部溼疹最佳治療方法
2.成人手溼疹最佳治療方法
3.急性溼疹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4.慢性面板溼疹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