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年輕人喜歡動手的原因
年輕人為什麼喜歡動手解決問題?在你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問題,而且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很容易衝動使用暴力,這種問題出現和他們的心理因素是有關係的,因此想要更好的改正,就需要從心理健康著手。
——心理學因素
在心理學領域內研究攻擊暴力行為,人格因素極為重要。Shoham等對60名暴力犯罪者進行調查,發現與對照組不同的是,犯罪組有以下明顯的人格特徵:多疑、固執、缺乏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情緒不穩定、緊張、喜歡尋找刺激但易受挫折、缺乏自信和自尊、人際交往能力差等。
這充分證明了攻擊行為的發生與個體的人格因素有關。特殊的人格特點是攻擊行為產生的心理學基礎,但並非有此基礎的人都會產生攻擊行為,攻擊行為的心理學基礎為攻擊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與青少年所處的不良家庭、社會環境共同作用,才使攻擊行為變成了現實。
——社會學因素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理、心理成熟和社會化不斷完善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家庭和社會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是導致攻擊暴力行為產生的重要因素。
行為科學認為任何行為都是學習的結果,攻擊暴力行為是行為的一種特殊形式,自然也離不開學習和模仿。父母是子女早期的主要模仿物件,父母暴力式教養方式,是子女產生攻擊暴力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不和睦的家庭關係,均與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有關。
不良的社會交往在青少年行為中也起著引誘和促進作用,隨著科技發展,媒體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媒體中暴力的內容為青少年提供了攻擊性榜樣,減弱了青少年對攻擊行為的控制,使青少年曲解了幻想與現實,增加了其對攻擊行為的容忍程度,鼓勵了攻擊行為。近幾年來,電子遊戲、網路遊戲、甚至暴力音樂都成為影響攻擊行為的因素。
上面所介紹的這些原因,都可能會讓青少年容易出現暴力的行為,所以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當中學校家長都應該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當發現他們出現一些異常現象的時候,都必須引起重視,及時的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青春期健康心理表現
1、社交性: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在青春期,社交範圍擴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助合作精神,豐富群體生活經驗,鍛鍊適應他人的能力。
2、樂觀性: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於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憂鬱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3、反應性: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與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別不會太大。如反應偏於極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學生因考試失敗而一時不悅,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他為此而幾天不吃飯,甚至有輕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當然,對考試失敗無動於衷的學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4、現實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勇於承認現實,找出問題所在,設法解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於不能適應環境,往往採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達到自我欺騙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發展成病態。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表現有哪些?這個問題上面已經有了詳細的介紹,希望可以給朋友們帶來一定的啟示,青春期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家長朋友們切勿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