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常會有叛逆行為的原因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一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髮育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19歲。 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4歲。

  “越來越不聽話,總是跟我們對著幹”,“不願意跟我們交流了”,“總是偷偷打遊戲”……如果你正處於青春期,你的家長是否常有這樣的抱怨呢?青春期,經常會使人聯想到“叛逆”。在國外,人們也常用“狂風暴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青春期。為什麼青春期會顯得如此動盪不安呢?


青春期叛逆行為

  

  其一,青春期時生理上的巨大變化使青少年一時難以適應。青春期開始後,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多種激素的水平都發生了急劇變化。在這些激素的作用下,青少年的身體快速生長髮育。有時候,這些生理變化會給青少年帶來困擾,進而導致一些心理行為問題。

  其二,青少年的社會屬性在悄然變化。青春期前,孩子主要與家庭成員建立親密關係。但青春期後,青少年越來越重視同齡人之間的友誼,對與異性交往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三,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仍不夠成熟,因此有時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此外,家長與青少年在生活態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是造成親子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家長是有閱歷的中年人,常常感到孩子行為魯莽、天真、不可靠。而青春期的孩子朝氣蓬勃,喜歡探索新事物,於是常常感到父母過於謹慎、刻板、乏味。這便產生了人們常說的“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