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息肉的症狀有哪些治療方法

  膽息肉是指膽囊壁向囊腔內呈息肉樣隆起的一類病變。那麼,醫學上對膽息肉有哪些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膽息肉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膽息肉的症狀

  一、症狀:

  膽囊息肉一般症狀輕微, 甚至無症狀, 僅在偶然的B 超檢查時發現膽囊內有病變。少數患者有上腹不適、噁心嘔吐、食慾減退, 可伴有腹痛, 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 伴有向右肩背放射, 無發熱和黃疸。也可引起黃疸、膽囊炎、膽道出血、胰腺炎等。位於膽囊頸部的長蒂息肉, 可出現膽絞痛, 在炎症感染時有急性發作的表現。

  二、診斷標準:

  PLG往往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方法較多,如口服膽囊造影、B超、CT、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RCP***、腔內超聲***EUS***等,但目前診斷膽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仍是B超檢查。

  膽息肉的西醫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手術指徵方面頗多爭論。Moriguchi等報道的8例惡變者中,7例息肉直徑>10mm,1例首次B超檢查為5mm,半年後複查長至10mm。故多數人主張以直徑≥10mm的PLGs作為手術指徵,對<10mm者須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認為息肉>10mm、單個、年齡>60歲者應高度懷疑為膽囊癌,均應及時手術。Terzic等的100例PLG手術經驗,惡性病人73%>60歲,多數為單個;88%的病變>10mm。因此,認為>60歲、有膽石共存、>10mm的單個病變,即使無症狀也應作膽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術指徵與Chijiiwa相同,只是將年齡改為>50歲。Koga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應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應手術。Wolper持同樣觀點,認為>10mm的PLG作預防性膽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強調任何PLG均有惡性可能,一經發現均應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標本中67例有蒂,9例***13%***為癌;30例無蒂,10例***33%***為癌。無蒂癌最大直徑平均為***14±4***mm,顯著小於有蒂癌***22±8***mm。8例無蒂癌已浸潤至肌層外,其中2例直徑仍≤10mm;2例有蒂癌浸潤至肌層外,最大直徑均≥30mm。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無蒂而不是大小。凡發現為無蒂PLG,即使<10mm也應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則可掌握為>10mm時施行手術。

  鄧紹慶綜合PLG的6個腫瘤高危因素為:單發、>10mm、廣基或蒂粗大、病變增長、年齡>50歲、合併結石。但也強調對<10mm不能放鬆警惕,必須定期隨訪。Kubota對PLG採用3種不同的膽囊切除術,即在膽囊結締組織層中剝離的單純膽囊切除術、切除全部膽囊結締組織的全厚膽囊切除術***full thickness cholecystectomy***與加作膽囊床部分肝組織的擴大膽囊切除術。根據術前判斷的PLG性質加以選擇。就癌腫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經LC作全厚膽囊切除術。若術後病理證實已浸潤至漿膜下,則可作二次探查術。但若直徑>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應直接開腹作擴大的膽囊切除,甚至加作廣泛的淋巴結清掃。

  膽息肉的預防方法

  1、禁酒及含酒精類飲料

  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使膽汁的分泌、排出過程紊亂,從而刺激膽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來的息肉增長、變大,增加膽囊息肉的癌變係數。

  2、飲食要規律、早餐要吃好

  規律飲食、吃好早餐對膽囊息肉患者極其重要。人體內肝臟主管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儲存入膽囊內,而膽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則晚上分泌的膽汁利用不上,存留於膽囊內,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即可刺激膽囊形成膽囊息肉或使原來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3、低膽固醇飲食

  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加重肝膽的代謝、清理負擔,並引起多餘的膽固醇在膽囊壁結晶、積聚和沉澱,從而形成息肉,所以,膽囊息肉患者應降低膽固醇攝入量,尤其是晚上,應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類食品如:雞蛋***尤其是蛋黃***、肥肉、海鮮、無鱗魚類、動物內臟等食品。

"膽息肉的症狀 膽息肉的治療方法"的人

1.膽囊息肉最好的治療方法

2.膽息肉的原因

3.膽囊炎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4.膽囊息肉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