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院黑雞如何育雛

  萬源舊院黑雞營養豐富,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卵磷脂,被中科院命名為:“世界稀有,中國獨有,萬源特有”,素有生命之源綠色食品之美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萬源黑雞養殖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舊院黑雞育雛方法

  ***一***育雛溫度

  出殼苗育雛溫度溫度32-35℃,以後每週降2℃,直到5周齡維持的22-25℃。溫度計懸掛於育雛箱中間,距雞背5釐米。育雛溫度大致如下:1-3天34-35℃、4-7天32-33℃、8-14天29-30℃、15-21天27-28℃、22-28天25-26℃、29-35天22-25℃。以上育雛溫度僅是參考溫度,主要還是要看雞施溫,即溫度高遠離熱源,溫度低扎堆擁擠,溫度適中均勻分佈。夏季35天脫溫,15天-35天防止深夜低溫和白天高溫中暑。春秋季22-25℃維持到45天脫溫,防止高溫的特殊天氣。冬季22-25℃維持到60天脫溫。

  ***二***育雛溼度

  育雛頭10天可用水盤供溼,使室內保持相對溼度達60-65%。10日齡後由於雛雞體重增加,呼吸量與排糞量也隨之而增,育雛室內容易潮溼,要主意通風,調整室內溼度,要求保持相對溼度在55-60%之間。

  ***三***通風

  通風的目的是排出室內的汙濁空氣,換進新鮮空氣,並調節舍內的溫度、溼度。開放育雛舍的通氣,主要靠開閉窗戶利用自然通風來解決。在冬季和早春,為使育雛舍保持一定的溫度,安裝沙布氣窗以保證通風換氣。一般白天每2小時換氣一次,每次換氣2分鐘。夜晚換氣1-2次,即深夜12:00和4:00左右。

  ***四***光照

  陽光對雛雞的健康作用很大,光照時間的長短與雛雞達到性成熟的日齡密切相關。1-2日全天光照,以後逐漸減小光照強度,但1-25天內夜晚必須有光照,防止擠壓。

  ***五***密度

  密度是指育雛舍內每平方米所容納的雛雞數。密度對於雛雞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有很大影響。密度過大,生長慢,發育不整齊,易感染疾病和發生惡癖,死亡數也增加。因此要根據雞舍的構造、通風條件、飼養條件等具體情況而靈活掌握。一般育雛密度為一週內80只/平方米,以後每週降10只/平方米。每次在打疫苗時進行轉群,並清點數量作記錄。

  萬源黑雞養殖方法

  ***一***、喂料

  第一次飲水2~4小時後,可首次喂料,0~2周每晝夜喂5~6次,3周開始每晝夜喂4次。1-7天選用全價破碎飼料,1周用選用優質的小顆粒飼料,注意“少喂勤添”。

  ***二***、清潔衛生

  育雛設施、器具每天消毒,再用水清洗,但作疫苗前後3天內一般不能消毒。每天清除雞糞一次,保持舍入清潔。

  ***三***、消毒滅源

  一般每2-3天消毒一次,但至少作為疫苗前後3天內不能消毒。消毒池內每2天放生石灰或消毒水。一般非飼養員嚴禁進入育雛舍,主要為了防馬立克氏、白血病、內皮組織增生病病毒帶入雞舍,進育雛舍做到“一踩一噴一換”,即腳踩消毒池、手噴消毒液、換工作服。

  ***四***、疾病防治

  ***1***“六看一聽一摸”

  每天都要細心觀察雞群健康狀況,做到“六看一聽一摸”,即一看糞便:看糞便的顏色、形狀、不正常比例、幹稀程度;二看精神狀態:反應遲緩、呆立、馱翅的現象;三看行為:扎堆或遠離熱源、尖叫;四看吃食飲水:吃食和飲水有無大增大減;五看肛門和翅膀:有無白痢堵肛、啄肛啄羽;六看眼鼻:流眼淚、眼腫、流稀鼻液;一聽聲音:呼吸音;一摸食包:食包積水積氣。發現雞群健康狀況較差,儘快用藥治療。如果死亡較大,最好找專家解剖診斷,儘快治療,切記不可胡亂下藥或蠻幹。

  ***2***看糞便識雞病

  正常糞便呈灰色或灰褐色,多為圓柱形或條形,比較乾燥,且表面有一層較薄的白色尿酸鹽。每天都要觀察雞糞狀況,識別雞群可能患病種類,即看糞便識雞病:黃便可能有球蟲、腸毒綜合病、臍炎、絛蟲病、蛔蟲病;紅便可能有球蟲病;白便多為雞白痢;黑便小腸球蟲或腐爛魚粉中毒;綠便多為非典新城疫或大腸桿菌;水瀉多為法氏囊、球蟲感染早期、大腸桿菌、熱應激;蛋清樣糞便多為法氏囊、大腸桿菌。

  ***五***、養殖檔案

  育雛期認真填好養殖檔案,主要作好以下記錄:免疫記錄、診療記錄、消毒記錄、病死雞無害化處理記錄、生產記錄、防疫監測記錄、飼料、飼料新增劑、獸藥使用記錄等。

  瞭解學習萬源黑雞如何育雛是我們養殖萬源黑雞的第一步。同時萬源黑雞養殖方法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最重要的是做好養殖記錄,從實踐中得出最適合自己的養殖方法,從而快速的走上致富道路。

  黑烏雞的簡介

  黑烏雞是烏雞的一種品種,全身全部都是黑的包括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等,但雞蛋為綠色且營養豐富,因此很受消費者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