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脫髮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入秋後,頭髮掉得厲害,大夥兒都說主要是季節變換引起的,為什麼區域性脫髮,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區域性脫髮的原因

  精神性脫髮

  精神性脫髮是因精神壓力過度導致的脫髮。精神壓力過大,頭皮立毛肌收縮,為毛囊輸送營養成分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由此造成頭髮生態改變和營養不良。精神壓力還可引起出汗過多和皮脂腺分泌過多,產生頭垢,降低頭髮生存的環境質量,從而導致脫髮。精神性脫髮是暫時性脫髮,經過改善精神狀況,減輕精神壓力,一般都可自愈。

  雄性激素源性脫髮

  也稱早禿,俗稱"謝頂"。發生原因與遺傳和雄性激素有關,屬於永久性脫髮。以前額及頭頂部漸進性脫髮為特徵,多見於從事腦力勞動的男性,常在20-30歲左右開始出現脫髮。脫髮一般從前額及顳部兩側開始,前髮際線逐漸後退,前額變高,隨著年齡增大,頭頂部頭髮逐漸稀疏甚至暴露頭皮,而後枕部及兩側髮際處仍常有頭髮,病情重者,頭頂和前額部脫髮連成大片,脫髮區面板光滑或遺留少數稀疏細軟的短髮。

  雄性激素源性禿髮病程進展緩慢,女性患者脫髮程度較輕,大多數為頂部毛髮稀疏,毛髮變細變軟。

  脂溢性脫髮

  是在皮脂溢位過多的基礎上發生的一種脫髮,常伴有頭屑增多,頭皮油膩,痛癢明顯。多發生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壯年,頭髮細軟,有的伴有頭皮脂溢性皮炎,開始逐漸自頭頂部開始脫髮,蔓延及額部。頭皮油膩而亮紅,結黃色油性痂。溢脂性脫髮的治療須首先注重頭髮的保健護理,少食油膩及辛辣食物,勤於洗頭,區域性用藥去除油脂,減少皮屑,消炎止癢。

  斑禿

  俗稱"鬼剃頭",是一種區域性性斑狀脫髮,驟然發病,經過徐緩,病因與神經精神因素引起毛髮生長的暫時性抑制、內分泌障礙、免疫功能失調有關。表現為頭部突然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斑狀脫髮,多無自覺症狀,患處頭皮光滑發亮,病情進展時損害擴充套件,周緣毛髮鬆動易脫,個別患者頭髮可全部脫光,嚴重時眉毛、鬍鬚、腋毛、陰毛等亦可脫落。

  本病可自愈,但常可復發,病程可持續數月或更久。恢復期的新發呈纖細、柔軟、灰白色,逐漸粗黑,最後恢復正常。對於斑禿的治療,應尋找病因,然後採用心理疏導等方法進行心理治療,還可輔以內服及外用的藥物治療。

  物理性脫髮

  包括機械性脫髮、灼傷脫髮和放射性損傷脫髮等。機械性禿髮是某些特殊的髮型造成頭髮的折斷或脫落,如女性的辮子、髮髻等髮式,男性的分頭髮式等。頭髮需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然篷鬆及對壓力保持適當的彈性,如果直接受到拉力,用絲帶或橡皮筋緊緊紮起來,容易造成前額頭髮折斷脫落,髮際線後退。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照射,經常使用熱吹風,頭髮也容易變稀少。放射性損傷臨床上劃分為四度,均可引起頭髮脫落。

  化學性脫髮

  腫瘤病人接受抗癌藥物治療,長期使用某些化學制劑如常用的慶大黴素、別嘌呤醇、甲亢平、硫尿嘧啶、三甲雙酮、普萘洛爾***心得安***、苯妥英鈉、阿司匹林、消炎痛、避孕藥等常引起脫髮。燙髮劑、潔發劑、染髮劑等美髮化妝品也是引起脫髮的常見原因。近幾年來,婦女頭髮變稀疏的發生率不斷增多,可能與一些不負責任的廣告宣傳導致濫用潔發劑有關。

  症狀性脫髮

  貧血、肝腎病、營養不良、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黑棘皮病,以及發熱性疾病如腸傷寒、肺炎、腦膜炎、流行性感冒等往往可導致脫髮,造成頭髮稀疏,這種脫髮就叫症狀性脫髮。

  營養代謝性脫髮

  食糖或食鹽過量、蛋白質缺乏、缺鐵缺鋅、過量的硒等,以及某些代謝性疾病如精氨基琥珀酸尿症、高胱氨酸尿症、遺傳性乳清酸尿症、甲硫氨酸代謝紊亂等,也是頭髮脫落的原因。

  感染性脫髮

  由於真菌感染、寄生蟲、病毒及化膿性面板病等因素而造成的脫髮稱為感染性脫髮。頭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麻風桿菌、結核桿菌、梅毒蒼白螺旋體,以及各種真菌引起的頭癬均可引起脫髮;區域性面板病變如溢脂性面板炎、扁平苔蘚、感染黴菌或寄生蟲等也會造成脫髮。

  內分泌失調性脫髮

  由於內分沁腺體機能異常而造成體內激素失調而導致的脫髮稱為內分泌失調性脫髮。產後、更年期、口服避孕藥等情況,在一定時期內會造成雌激素不足而脫髮;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亢進、垂體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上腺腫瘤、肢端肥大症晚期等,均可導致頭髮的脫落。

  預防區域性脫髮的方法

  1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面板及毛髮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期主要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時到凌晨2時之間,這一段時間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髮正常新陳代謝。反之,毛髮的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就會脫髮。 建議:儘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常吃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及含糖高的食品。

  2 避免過多的損害 染髮、燙髮和吹風等對頭髮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染髮液、燙髮液對頭髮的影響也較大,次數多了會使頭髮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對頭髮造成損害,使頭髮乾枯變黃;空調的暖溼風和冷風都可成為脫髮和白髮的原因,空氣過於乾燥或溼度過大對保護頭髮都不利。 建議:染髮、燙髮間隔時間至少3—6個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晒,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護。

  3 洗頭及梳頭 夏季可以每週3至7次,冬季可以每週1至3次,洗頭時水溫不要超過40℃,與體溫37℃接近。不要用脫脂性強或鹼性洗髮劑,因這類洗髮劑的脫脂性和脫水均很強,易使頭髮乾燥、頭皮壞死。建議:選用對頭皮和頭髮無刺激性的無酸性天然洗髮劑,或根據自己的髮質選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選用黃楊木梳和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迴圈。

  4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髮,壓抑的程度越深,脫髮的速度也越快。 建議:對於女性而言,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頭髮會光澤烏黑,充滿生命力。男性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鬆弛體操等,可消除當天的精神疲勞

  5 ,家中寵物身上容易有黴菌感染,如果又喜歡跟寵物同枕共眠,就很容易造成頭皮感染,出現紅、癢、脫屑以致於掉頭髮;另外,還有一種是發生在頭皮的脂漏性面板炎,會出現與頭癬類似的症狀,但不會掉頭髮。

  如何正確洗頭?

  頻率

  洗髮不必太勤,秋冬季節至少間隔兩天,一般可在2~5天洗一次。洗頭太勤會損傷頭髮的毛鱗片,讓髮質暗淡毛糙。

  洗髮水

  若有明顯脫髮,儘量不要用脫脂性強或鹼性的洗髮劑,以免頭髮乾燥、頭皮壞死。最好選用對頭皮無刺激性的天然洗髮劑,比如以生薑、皁角等為主要成分的洗髮水。

  洗髮方法

  洗髮時不要將洗髮水直接揉到頭髮上,正確的洗髮方式是:先在掌心揉出豐富的洗髮泡沫,再用指肚輕輕按摩頭皮,儘量保持一段時間再衝洗,達到充分的清潔、去屑效果。

  水溫

  洗髮時水溫要由高到低,洗完頭髮後沖水時,溫度稍微調低,這樣做會讓毛鱗片更好地閉合,頭髮更加柔順。

  清洗頭皮

  洗頭並非僅僅是洗頭髮,頭皮環境也會直接影響髮質。洗髮時,要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避免有指甲直接撓頭皮,否則會加劇脫髮。

 

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