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心力衰竭的偏方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由於心臟的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將靜脈迴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有哪些?哪些偏方能治療心力衰竭?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心力衰竭的治療偏方吧。

  

  1.人蔘附子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人蔘9克,制附子9克,五味子9克,黃芪30克,丹蔘30克,麥冬30克,澤瀉30克,豬苓30克,北五加皮6克,川芎10克,葶藶子15克。

  【用法用量】熬成藥膏***每毫升含生藥1克***,50毫升/日,分3次口服,2周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0例,服藥1個療程,顯效1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

  2.熟附黨蔘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溫陽益氣,利水消腫,強心。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屬陽虛者***。

  【處方組成】熟附片9~15克***先煎***,黨蔘、黃芪、茯苓、澤瀉各15~30克,炒術、車前子***包***各15克,甜葶藶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若咳喘重者,加蘇子、紫苑;心悸重者,加磁石、龍骨、牡礪;紫紺重者,加丹蔘、紅花;四肢欠溫者,加乾薑、肉桂;心衰重者,加人蔘。

  【宜忌】陰虛或陰竭者忌用。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27例,結果:療效顯著者有18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2.6%。

  3.葶藶子桑白皮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證見心悸怔忡,氣短喘促,咳喘不能平臥,咳痰稀白、泡沫狀,常夾血絲,胸脅、腹部脹滿,食少,噁心嘔吐,尿少浮腫,舌暗淡或暗紅,苔黃白,脈數或促。

  【處方組成】葶藶子、桑白皮、車前子***包***、生黃芪、太子參、丹蔘各30克,澤瀉、麥冬各15克,五味子、當歸各10克。

  【用法用量】每劑濃煎成200毫升。病情重時,每日可服2劑,分4次服,病情減輕後,改為每日1劑,分2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共治療39例,結果:顯效21例,有效1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

  4.大棗枳實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補中益氣。主治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大棗15枚,積實30克,葶藶子4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病例驗證】共治50例。結果:服藥48小時後,顯效***心衰完全控制或心衰Ⅲ度轉為Ⅰ度***36例,有效***心衰Ⅲ度轉為Ⅱ度或Ⅱ度轉為Ⅰ度***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5.黃芪黨蔘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益氣溫中,活血涼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附子6~9克,紅參3~6克,桂枝3~9克,白朮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藶子各9~15克,黃芪15~30克,生薑3片,大棗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療程。

  【宜忌】服藥期間一律停用洋地黃製劑及速效利尿劑,低鹽飲食;因肺部感染、風溼性活動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藥以祛除病因。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慢性右心衰竭16例,基本糾正2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8%。

  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觀察症狀

  1*** 每日稱重:患者每日的稱重需保持在早晨,排尿後、進食之前進行

  一週內體重的快速增長,提示心衰惡化,需及時通知醫生。

  2*** 每日檢查水腫

  每天檢查小腿是否膨脹或身體其他部位存在水腫增長

  3*** 監測運動耐量

  記錄氣短症狀:沒有氣短、氣短在稍用力後、氣短在劇烈用力後、氣短在靜息時等

  4*** 監測夜間呼吸情況

  記錄夜間呼吸:能平臥、需要兩個枕頭或更多、端坐呼吸或被夜間的氣短憋醒等

  5*** 注意頭暈

  記錄頭暈:從不頭暈、站立後頭暈、幾乎暈厥/暈厥如有以上症狀的加重,提示心衰惡化,需及時通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