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風寒感冒的偏方

  對於感冒,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對於感冒的種類卻是知之甚少。風寒感冒也是感冒型別的一種,那麼風寒感冒怎麼治療呢?有哪些?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風寒感冒的治療偏方吧。

  風寒感冒的中醫治療偏方

  荊防敗毒散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 枳殼、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發散風寒,解表祛溼:用於“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惡寒、發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痠痛,舌苔白膩,脈浮或 浮數者。本方亦可用於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羌活勝溼湯

  羌活,獨活各一錢***各6克***,搞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各3克***蔓荊子二分二克上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空心食前。

  功用:祛風勝溼止痛。

  主治:風溼在表,肩背痛不可 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苔白脈浮。

  杏蘇散

  杏仁、桔梗、黃芩、貝母、紫蘇、枳殼、甘草、陳 皮、前胡、桑白皮、麥門冬、生薑。

  杏仁用來做杏仁散

  功用: 發散風寒,宣肺化痰。

  主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痰湧。

  臨床應用

  1、適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涼燥痰溼者,對秋燥傷風咳嗽有著效。

  2、本方是袪痰止咳的方劑,治療風寒咳嗽、惡寒微熱或無熱者。能袪痰鎮咳,兼有平喘的功能。臨證以咳嗽痰稀、吐之不爽、鼻幹 嗌塞、無汗惡寒為依據。

  銀翹散

  連翹***9克*** ,銀花***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葉***4克*** ,生甘草***5克*** ,荊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蘆根***9克***。

  方訣:銀翹散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 法,溫病初起用最多。

  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初起。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新加香薷飲

  香薷6克,銀花9克,鮮扁豆花9克,厚朴6克,連翹6 克。

  功用:祛暑解表,清熱化溼。

  主治:暑溫初起復感風寒。證見惡寒發熱,無汗,心煩而赤, 口渴,苔白,脈右洪大左反小者。

  雙解湯

  本方取自《醫方集解》,以麻黃、防風、荊芥、薄荷解表疏風,黃芩、梔子、連翹、生石膏清裡除熱,桔梗宣肺開提。

  若咳喘重者,加杏仁、桑白皮、枇杷葉止咳平喘。大便祕結不通者,加大黃、芒硝通腑瀉熱。

  對於時行病毒而致時行感冒,若表現以高熱為主,且全身症狀較重,或有化熱傳變之勢,需重用清熱解毒法,藥物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黃芩、柴胡、生石膏、知母、貫眾等。

  重用清熱解毒法,藥物如柴胡

  風寒感冒的症狀

  1、後腦強痛

  即頭後部疼痛,連帶頸部轉動不靈活。

  2、怕寒怕風

  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

  3、流清涕

  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於風寒感冒。

  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

  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痠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風寒感冒的預防方法

  1、加強鍛鍊,增強機體適應能力

  在氣候變化時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慎接觸感冒病人以免時邪入侵等,對感冒的預防有重要作用。

  2、預防服藥

  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大為降低。主要藥物有貫眾、大青葉、板藍根、鴨跖草、藿香、佩蘭、薄荷、荊芥等。

  隨著季節的變化,預防感冒的藥物亦有所區別。如冬春季用貫眾、紫蘇、荊芥。夏季用藿香、佩蘭、薄荷。

  藥物煎煮時間宜短,取其氣全以保留芳香揮發有效物質,無汗者宜服藥後進熱粥或覆被以促汗解表,汗後及時換乾燥潔淨衣服免再次受邪。

  3、飲食起居

  感冒病人應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以素食流質為宜,慎食油膩難消化之物。常用食品如蔥、大蒜、食醋亦有預防作用。臥室空氣應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風。

  感冒病人應適當休息,多飲水

  4、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5、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覆多次。

  6、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7、呼吸蒸汽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