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論文範例

  漢語言文學不僅僅是我國高等院校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更是設定最多的專業之一,同樣是我國高中自身專業構建過程中比必不可缺的基礎性專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論文範文一:語言意境漢語言文學論文

  1.漢語言文學中呈現的意境

  在漢語言文學中,中國的古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國獨有的重要文學,也是國際上的學者爭相研究的文學物件。古詩之所以會如此受廣大學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它不僅在韻律上朗朗上口,讓讀者新生喜愛,同時,在寫作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經常會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欣賞著作者描繪的美景,感受著作者想要表達的心情,以及想要抒發的豪情壯志。

  1.1意境源於生活,並不斷創新

  由於漢語言文學歷史悠久,也造就了這一門語言的博大精深。在古詩中,詩人為了使整首詩歌更具特色,往往會為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氣氛,這種氛圍就是意境。我國的詩文中,一般是通過一些詩句或是一些詞語來營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於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同,就會採取不同的方法來營造意境,這往往是因人而異的。而已經往往源於生活,是詩人通過日常的生活進行觀察,運用普通的事物來營造詩歌的氛圍,通過自己的感悟,來提升詩歌的美感,創造出一定的藝術境界。而營造意境,不僅能夠使詩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還會使詩歌中描繪的實物更加真實,甚至會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宋代大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描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過不同的角度對廬山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與真切的刻畫,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意境,這樣不僅是整首詩獨具特色,更加吸引讀者,同時還呈現出了很高的哲學道理,使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還能夠將詩歌中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讀者在品讀詩文的同時,也會擁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漢語言文學就是這樣,能夠充分的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來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運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素材來為文章營造意境,又能夠在營造意境的同時,實現突破,收穫驚喜。

  1.2意境烘托內心,並不斷深化

  在詩歌中運用意境,不僅是為了使整首詩歌的美感提升,同時也能夠從側面烘托出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具作者的情感,塑造出更加生動、立體的形象。就像是我國自古以來都有以詩言志的說法,所以我國的很多大作家都是通過書寫文章,來刻畫出自己,表達自己的意志,就如杜甫、李白等古代詩人,或用詩歌抒發自己的報國無門,感嘆世間的百態,又或是運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豁達,開闊自己的仕途之路;猶如當代詩人魯迅、朱自清等等,都是運用詩歌來描繪社會的一種現象,旨在敲醒當代的人們,反抗就社會的不公,追求公平、公正的生活。一些文章往往會通過意境而使內心的情感更加深刻,使一些社會現象有所深化。在杜甫大詩人的《三吏三別》中,刻畫了許多的人物形象,但是讀者並不會因為人物的繁雜,而對整首詩產生陌生的感覺,因為這些人物就是為了營造詩歌的氛圍,讓讀者猶如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遇到這些人物,所以就不會特別陌生,反而會彰顯這些人物的鮮明活潑的生命力,同時也烘托出作者對友情的珍愛,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樣,在鄭燮大詩人的《石灰吟》中曾經寫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營造了整首詩比較危機的氛圍,但是正是在這種危機氛圍的烘托之下,表現出了作者對國家的熱愛,寧可粉身碎骨,也不會被榮華富貴所誘,即使是死亡,也一定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在這人世之間,正是這樣的意境,才深化了作者對於國家的熱愛,讓讀者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作者的強烈的愛國之情。漢語言文學中的意境,往往源於日常的生活,並會不斷的創新;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化作者的情感,使讀者看作者所看,感受作者所感。

  1.3構建意境易出現的問題

  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意境的重要性,然而,在構建意境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一方面就是“有境無意”,就是指整首詩雖然擁有一定的意境,擁有很高的美感,但是卻是華而無實,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詩歌當中,只是簡單的將現實中的實物描寫的較為逼真,但是卻沒有側面烘托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另一方面就是“有意無境”,在一些較為成功的詩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通過合理的意境來抒發自己的真切的情感,就是俗話說的作品中既要有骨頭,又要有肉,這樣詩歌就會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載體,來幫助詩人像讀者抒發自己的真切情感。如果一首詩只是有骨頭,而沒有肉,就會使整首詩有意無境,往往這種情況是因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的體會較少,沒有豐富的實踐作為後盾,致使整首詩只是空洞的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就會適得其反,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不會體會到作者的真切情感,還會使整首詩都太平淡無奇,黯然失色。

  2.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應用

  2.1掌握語言規律

  漢語言文學旨在研究語言,所以,學習了漢語言文學之後,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文學修養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於我國的人口較多,地域分佈廣泛,少數民族以及各個地方的方言都獨具特色,在眾多語言中,普通話是最通用的,但是並不是所有地區都在使用普通話,因為由於不同地區的人對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難分清捲舌,會不自覺的將一些讀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捲舌的敏感度比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於北方人來說也很不容易。在學習漢語言文學時,就是為了在實際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分析出語言的規律,正確的運用語言,進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些語言規律。

  2.2用於理解文學

  漢語言文學,能夠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解,然而文學理解與文學閱讀並不相同,文學理解是指深層次理解文學作品的文字,分析文字營造出的氣氛,而文學閱讀只是指僅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學習了一些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就可以掌握漢語言文學的真諦,從而為了以後的文學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堅實的後盾。通過對經典文章的理解與分析,就可以去分析一些未曾見過的文章,並能夠在分析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理解文學的方法。

  2.3寫作中的應用

  漢語言文學的廣泛領域,不僅包括理解一些文學作品,同時還包括寫作與運用。在學習了一些專業知識之後,就會逐漸掌握文章結構,瞭解營造意境的方法,學會正確表達感情,這樣就會在日後的寫作當中,合理的運用語言,正確的組織文字。由於漢語言文學的獨有特色,這就使學者在日常寫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彰顯文章的獨特魅力,這樣才會吸引讀者的目光,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3結束語

  漢語言文化是我國眾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漢民族文化、古代詩歌文化,以及世界華文文化等等。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獨特用法,以及語言營造出來的意境,能夠將讀者充分的帶入到文章當中,這也就使得漢語言文學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學者的學習和研究,為了我國的語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努力研究漢語言文學,更加深入的進行分析,分析漢語言文學中語言實際的應用方式,以及如何營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漢語言文學論文範文二:主題閱讀漢語言文學論文

  一、主題閱讀學習的情感思考和鑑賞

  漢語言文學的閱讀不僅僅要做到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要做到深刻的感悟與認知,從中體會裡面的情感所在,並且進行有效的鑑賞,發掘出裡面的思想情感,刻畫出我們內心的感悟,表達我們深厚的情誼。根據問題要對症下藥,明白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同時找出相應的對策,進行有效的解決。

  二、主題模組化的通覽

  這裡所說的就是基礎的模組化閱讀,將風格相同和相似的課文拿到一起,進行背景知識的參照閱讀,這有利於整體分辨記憶,我們接觸的是比較多的,為了形成一個模組化閱讀,將分散的知識點集中起來,進行專門的組織,以列表的形式整合起來,一目瞭然,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麼題材,側重於哪一方面,形成一個小的篇章,這樣閱讀起來快捷迅速和順利,記憶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閱讀了一系列的老舍和魯迅的相關作品之後,我們就可以展開閱讀思考,總結老舍和魯迅作品的特色,比較其異同點,口頭性的總結演講,參加交流活動。

  三、課內的閱讀和有效的拓展

  漢語言文學本質就是閱讀的學習,都需要通過閱讀來感悟和思考,通過閱讀來傳達感情,表達涵義和文章中心本質,這種閱讀首先要讓興趣來引導,才會引發積極主動性,自主學習的閱讀,當選擇好閱讀材料後,閱讀材料的相關比較和感悟的總結評述等,感悟閱讀的快樂,接受閱讀中的知識。此時閱讀已經不是任務,不是負擔,已經成為了生命一部分,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所謂“終身閱讀”。此時的閱讀無定法可論,“接受資訊、接受新生、增加知識、開拓閱歷,成為習慣”,最終的目的就是“提高修養、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閱讀中,我們不斷的更新了自己的知識結構,獲取了有意義的思想的方法,是每天的必修課。今天你閱讀了嗎?閱讀的方法是什麼?獲得了哪些道理和啟示?期待與各位老師的交流。漢語言文學積累的材料大致區分為“事例型、議論型、說理型、情感型、抒情型”等,這些材料凌亂的構築在頭腦當中,這樣才能做到提取的遊刃有餘。首先是材料性質的歸類與整理,正如上面所說,哪一些是事例型的,哪一些是議論型的,哪一些是說理型的,哪一些是情感型的等,這樣就做好了一個基礎,做到提取的隨時化,不需要專門的思考,直接就在眼前呈現出所有的資料和事例,接下來的功夫就是運用和提取了。通過漢語言文學的閱讀,能夠讓我們做到“厚積薄發遊刃有餘,情以載道妙手偶得”,這裡面涉及到四個方面,分別是“積累、提取、表達和成文”,這是一個從構思作文到情感作文再到信手拈來的過程,這就是一個語言文學水平提升和昇華的內在規律。漢語言文學中的閱讀是“事外”的功夫,目標是“事內”的事,所謂“功夫行於事外”,而“能力成於事內”,拓展和全面閱讀,能擴大基礎知識面,接觸到很多新東西,刺激智力開發,增加處理問題的靈活度,而且見多識廣,將課程內容潛移默化的包容進去,做到“胸有成書,處變不驚”,“不拘一格做閱讀”,提高閱讀速度和質量。不計種類,不計樣式,開卷有益,凡所涉及,都可涉獵,根據喜好,“通讀、精讀、泛讀、瀏覽”,皆可,此時讀無定法,積累的是閱歷,培養的是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