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中醫怎樣養生保健

  九月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祕”的原則。精神調養在秋天非常重要,那麼秋季中醫是怎麼養生?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秋季中醫養生推薦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淨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後,潷出藥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藥百合大棗粥

  [配方] 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做法] 將山藥、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淨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藥具備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清補瘦肉湯

  [配料] 瘦肉250克***5兩***,生熟薏米10克***2錢***,蓮子5克***1錢***,百合5克***1錢***,淮生10克***2錢***,玉 竹5克***1錢***,茨實5克***1錢***。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滾水中煮5分鐘,取出洗淨。洗淨全部清補涼配料。把適量的請水煲滾,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時,湯成用鹽調適味即可。

  [功效] 此湯清甜滋補,有去溼開胃,除痰健肺等溫和清涼功效,特別適宜身體瘦弱,虛不受補者飲用,是夏秋季節的合時湯水。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淨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幹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蔘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蔘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淨待用。豬肘刮洗乾淨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淨拍破待用。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藥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秋季中醫養生法

  節食慾 秋季切忌暴飲暴食,同時也要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

  忌悲傷 放鬆心情,不要悲傷,這樣可以養肺氣護津液。

  常梳髮 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易除疲勞。

  面多擦 用雙手或乾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紅潤。

  舌舔顎 用舌頭舔牙齒上顎,可以起到提神、補氣、養心的作用。

  齒數嗑 牙齒多活動,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齒健康,有助於消除疲勞。

  吐濁氣 多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統機能。

  嚥唾液 嚥唾液可促消化、開胸理氣、增加內臟和氣管功能,延年益壽。

  目運轉 經常走出戶外,眺望遠方,結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腦解乏。

  耳常彈 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聽聽音樂啟用聽覺神經,有助於減輕疲勞。

  脊背暖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及時地增減衣物,防止感冒,保護五臟六腑。

  胸宜護 保持體溫,可以增強免疫力。

  腹自揉 用手掌按摩腹部,適當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積、益氣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