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物件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這就應該在小的時候做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變廢為寶並在此基礎上搜集各種廢舊材料。
2.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將變廢為寶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各種物品。
3. 通過製作,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評價建議
1. 是否在課前仔細觀察了物體的顏色,變廢為寶外形收集了相關廢舊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組合和創造,製作立體造型。
3. 能否體會到變廢為寶和保護環境的樂趣。變廢為寶
4. 能否在活動結束後進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術教學在如何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物的研究。變廢為寶
6. 如何合理運用各種材料開發新的教學內容的研究。
課前準備
1. 啟發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並能對各種物體的外形,顏色等特徵進行簡單的描述。
2.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如舊掛曆,易拉罐,吸管等。
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變廢為寶
引導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更仔細地觀察各種物體,根據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那些廢舊材料可以將它表現出來,並使其具有立體感。變廢為寶
可適當分析幾種物體的立體造型,示範幾種基本製作方法,如卷,插,支撐等,教師還可通過半立體的圓等較特殊的立體造型,讓學生領會多種立體造型表現法。
2. 發展階段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深長在現有事物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打破物體的原有形態,充分發揮身邊廢舊材料的作用,進行組合或創造,製作一個立體的工藝品。
“情感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製作出立體的工藝品來美化身邊的環境,是一個一舉兩得的環保好方法。
3. 收拾與整理
作業完成後,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來整潔。
三、課後拓展
1. 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來表現各種物體的立體造型。
2. 在生活在,我們應仔細觀察,將各種廢舊材料變廢為寶。
2
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併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境。
本課取材於兒童最熟悉的廢舊材料,由於孩子們所帶來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廢品,所以將無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開始,我便以魔術師的身份,示範把一隻小紙杯變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並且整節課都以魔術師變魔術貫穿始終,把我化身成魔術師,也讓孩子們也當小魔術師,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們帶的材料種類比較多:水果網、紙杯、小木塊、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沒有具體介紹哪一樣物品如何製作,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為,通過欣賞老師的作品,找出製作的材料方法,並以一個小小的瓶蓋和一個小紙盒去引導觀察,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思路,以找到觀察製作的要領,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FFKJ.Net]的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
在孩子們製作的過程中,我還用多媒體展示很多有關變廢為寶的圖片資料供他們參考。製作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創作慾望很強,剪、折、貼等方法運用恰當,個個都是能手,學生創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於教材,小紙盒和水果網做成的仙人掌;小紙杯和毛線做成的電話,小木塊和水果網做成的籃球架等等,都極富創意,也賦予這些作品無窮的魅力。
作為一節手工課,30分鐘的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在展示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很好的創意由於沒有完成而沒能得到展示,我覺得挺可惜的。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我覺得美術課只要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讓學生樂在其中,這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