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初中語文網路研修交流會有感

  編者按:網路教研可以方便老師們在學習中的成長,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網路教研後的感悟《篳路藍縷一路歌》吧!

  2018年1月19日上午。

  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來自阜陽市三區五縣近200名教師齊聚太和縣民族中學,共商網路教研之大計,共繪網路教研之藍圖,共話網路教研之未來。

  沒有想到:一個小縣、一個揭牌只有半年的工作室、一批草根語文教育者、一個“玩”手機的教研模式,引起了省教研員俞璐、市教研員沈鬆懷的高度重視。在這一天,它走上了阜陽市教研大舞臺的中央。

  三場網路教研現場模擬,兩部名著閱讀精巧設計,讓與會人員眼前一亮。鄭標工作室的研修團隊這輛列車已經駛入了“網際網路+教研”的快車道。

  然而正像冰心在一首小詩裡寫到的那樣:“一朵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於它盛開時的美麗,卻不知道當初它的芽兒,浸透著奮鬥的淚水和汗水。”的確,我們的研修之路確確實實經歷了一個相當曲折的過程。

  曾記得:每個週五的晚八點,我們都辭去了很多應酬,把其他的事暫時擱在一邊,靜下心來,拿起手機,或坐在電腦前,認真的去聆聽主講人的報告,認真的去記錄各種發言,認真的去參與討論,認真的去發表心得感言,每週如此,風雨無阻,我們的網路教研就像一趟嶄新的動車一樣,如今已經走過了27站,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的交流都呈現出或多或少但都會有的亮點。不可否認,正是這種對語文教研的堅守,正是這種對語文教研的熱愛,讓我們終於走到了今天。

  曾記得:最初的我們,在一個群裡面不停的用手敲打著文字,還沒來得及對某一個觀點發表見解,它已經被其他人推得很遠很遠,不得已,只能爬著樓梯去一步步檢視。於是我們接觸了YY語音,它確實給我們大開了方便之門。一人主講,幾個人主持,還可用文字的形式即時討論,主席模式之後,還有麥序模式,還有自由模式。聽主講的時候,還能看到課件。似乎很完美了,但我們又漸漸的感覺到,如果大家都能看到主講,現場感是不是更強一些啊,於是我們又開始向著視訊的方向努力。毋庸置疑,我們的網路教研正是在這種永不止步、永不滿足的探索中走到了今天。

  曾記得:剛接觸YY語音的那段時間,簡直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的講座很不順暢,一會兒沒了聲音,一會兒燥音太大,一會兒課件傳不上去了,一會兒錄音不能進行,一會兒討論區的文字無法複製了,一會兒大家又忙著怎樣去截圖,一會兒發言聽不見了,一會兒錄音太長而又無法上傳……問題層出不窮,往往是講座佔一半時間,討論如何消除故障佔一半時間。人多力量大,我們是一個團體,每遇到一個問題,大家都積極的想辦法。漸漸的,我們瞭解了YY語言的各項功能,也熟練的掌握了YY語言的各種使用方法,一個一個的問題在我們的摸索中逐步得到了解決。現在我們再用YY語音時,感覺如庖丁解牛般遊刃有餘。可以說,我們的網路教研正是在這種不斷出現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曲折程序中走到了今天。

  曾記得:起步階段,我們總是漫無邊際的去交談,天馬行空,在一次研修中,主題幾乎是變了又變,後來,我們漸漸有了自己的專題,“跟著教材學寫作”、“一課一得”、“傳統文化下的語文教學”、“情景作文的寫作探索”等,在這些主題下,我們開始廣泛的交流意見。再後來,我們開始在單元整體閱讀與名著教學方面有針對性的進行深入的研究,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和八年級上冊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已經是我們網路教研的一個主旋律,楊和平提倡微微的教語文,我們提倡整體的教語文,南楊北鄭的局面開始出現。“跟著名師讀名著之《朝花夕拾》系列”在教研公眾號上的推出,讓我們在名著閱讀教學探索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能夠發現,我們的網路教研正在向著精準化的方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我們不是教育家,我們只是普通的語文人,我們都是一線的語文教師,拋卻名韁利鎖,只因共同懷著一份對語文的熱愛,我們相聚在了鄭標名師工作室,半年來,我們摸爬滾打,才有了今天交流會上的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在主持人鄭標的帶領下,我們冒不諱,用“玩”手機、“玩”電腦的方式開啟了教研模式,沒有人知道在他從事一項活動時到底能走多遠,只要我們堅實的走下去,終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如鄭帥所言,形勢喜人、形勢逼人,在“網際網路+教研”這輛動車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願我們都能夠上下而求索。

作者|鄭標工作室劉維剛

公眾號|太和教研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