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好媽媽的育兒準則是怎麼樣的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媽媽,想教出天才寶寶,掌握方法才是好媽媽的選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現代好媽媽育兒準則,一起來看看吧。

  現代好媽媽育兒準則1:言而有信

  如果從1到10代表正確管教兒童的原則的重要程度,數字越高越重要,那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來表示了!很多媽媽都知道,身教勝於言教的道理,而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讓孩子處在“言教”與“身教”的矛盾中。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後地擠車搶座;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後對老師評頭論足……諸如此類的矛盾行為,比比皆是。如果媽媽都言行不一,即使你再理直氣壯的要求孩子,也只能讓孩子口服,不能讓他心服,未來成為“兩面派”就是可預見的了。

  操作指南:

  1、對孩子承諾過的事情,就一定要兌現,但是對沒有把握的事,絕不輕易許諾,哪怕孩子再哭再鬧,只要認為不合理,絕對不能答應,千萬不能有“先答應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淚”的想法。而對孩子的褒獎,只要答應了他,無論事情有什麼變故,我們都一定會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適應這樣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鬧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所謂“一諾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2、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我們大人也是一個無形的督促,有時為了打發孩子,也曾經有過想隨便找一個藉口的時候,希望能矇混過關,但這種情況下,孩子反而會成為一個監督者,讓媽媽能從自身做起,注意言傳身教,不讓孩子挑出毛病。這樣教育起孩子來,不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還培養了孩子“誠信”的美德。

  現代好媽媽育兒準則2:尊重孩子,懲罰有道理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個定論,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兩個最無效的方法,這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儘量吝嗇你對孩子行為一刀切的批評。理論上講,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後果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如果父母決定使用這種處罰方式,那麼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釋清楚後果將是什麼,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

  操作指南:

  1、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並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麼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媽媽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為想出一個適度的處罰結果,然後馬上執行,決不能緩行。比如說,你帶兒子去超市買東西,他總是在貨架的過道跑來跑去。此時錯誤的做法是,對他說:“下一次買東西你必須坐在購物車裡了!”,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就把他抱進購物車裡,告訴他這一次就必須坐在裡面了。

  2、比如孩子打人,有時候媽媽需要把孩子帶走,離開當時的處境,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旦孩子犯錯,有些媽媽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換個環境。走一段時間過後,再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決不允許你打人。”有的人或許會產生疑問:這就是對孩子打人的懲罰?這明明沒有任何懲罰呀?確實沒有任何懲罰,因為媽媽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所以,一些低調的緩和方式有時也可以試用,也許就足以達到你們期望的效果呢。

  現代好媽媽育兒準則3: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變成“母老虎”?恐怕很多母親都不能接受這樣一種說法,反而覺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嚴格地要求他,都是為了他好啊!要知道‘愛之深,責之切’,我要是不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顧他呢?”吃虧不討好,估計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喊大叫、摔門、態度粗暴,不是隻有孩子才會犯錯誤。很少有父母可以誇口說自己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現在,不少母親好像都明白了“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的道理。

  所以,不少媽媽對孩子在家、在學校的表現十分關注。而這種關注往往就是時刻要抓他的“小辮子”,只接受孩子的優點,不接受孩子的缺點,不能容忍孩子犯下錯誤。失控的怒火會影響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總是大喊大叫,孩子學不到什麼。相反,一旦他習慣了你的這種方式之後,會將你的話當作耳邊風,慢慢就會變成,你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操作指南:

  1、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並且,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你對他的要求。

  2、想好今後在你將要發怒的時候怎樣使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亦或是走開一會兒。但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你還是失控地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你也是人,也會犯錯,但你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3、如果你特別生氣,完全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但經常發脾氣的話,當你再生氣的時候,孩子也就見慣不怪了。

  現代好媽媽育兒準則4:表揚有分寸

  相當一部分父母誤解了“賞識教育”的基本原則,他們以為“賞識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誇孩子的理由來,甚至認為,“孩子本沒有這些長處,你誇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認,自然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事情果真有這麼簡單嗎?孩子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會懷疑父母這樣誇他是有他們自己的目的,“他們為了讓我乖乖就範才這麼說,他們很虛假。”為了表揚“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讚揚越多,就越頑劣。心理學家吉諾特發現,“幼兒受到過分表揚,反而會引發反感和不安。”對了,一旦孩子發現父母的鼓勵帶有“哄騙”性質,他有可能牴觸心理越嚴重。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現得像一個天使!”對於小於5歲的寶寶來說,這樣“抽象”的鼓勵毫無意義,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為像“天使”,哪些行為又成了爸媽的“驕傲”。

  操作指南:

  1、鼓勵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寶寶的好行為,那麼表揚應該越具體越好。我們會發現,一旦我們指出孩子的哪些行為“有進步”,孩子以後會遵循這些行為規則去做事情,他就會自覺自願,我們的養育過程就會“省力而見效”。具體到某一個細節的鼓勵往往是低調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動幫媽媽鋪床,我真高興,謝謝。”“你主動幫媽媽擺放碗筷,下樓時主動攙扶爺爺,真不錯!”低調而具體的鼓勵聽上去隨意而親切,具體而低調的鼓勵,聽上去才不會很“假”。

  2、寶寶嘗試著用小肥皂洗襪子,原本可能是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遊戲”,“很有趣”,你如果大驚小怪地為此獎勵他一輛遙控汽車,也許寶寶下次會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輛玩具汽車,而自由自在地與肥皂、清水玩耍的樂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減少了。不要將物質獎勵與寶寶的做事慾望掛起鉤來,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慾望,對他說一聲,“你真能幹,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讓媽媽高興。再說,洗襪子本身也很有趣。”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