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與命運的寓言故事

  行為決定命運,如果用善良、慈悲、包容、忍耐、笑顏與不求回報等好的心態與行為去處理每一件事,自己不但過的非常快樂,也能給別人很多快樂,而且想要什麼都會實現,命運在自己手裡,你把握好了嗎?

  

  能力對命運說:“你的功績哪裡比得上我啊?”命運說:“你有什麼功績要和我比試?”能力說:“壽與夭、窮與達、貴與賤、貧與富,都是我能做到的。”命運說:“可是,彭祖的智慧不在堯舜之上,卻享有800歲高壽。顏淵的才能不在眾人之下,卻早夭。孔子的道德不在諸侯之下,卻倍受困窘。

  殷紂王的德行不在箕子、微子、比干等賢臣之上,卻位居王位。季札在吳國得不到爵位,田恆卻佔有了齊國。有氣節的伯夷和叔齊餓死在首陽山,而無恥的季孫氏比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要富足得多。還有許多例子就不舉了。假如這些都是你所能操縱的,那麼為什麼讓此人長壽而讓彼人短命,使聖人窮卻讓逆子發達,讓賢人賤卻讓愚人顯貴,使善人貧卻讓惡人暴富呢?”

  能力回答說:“假如像你剛才所說,我本來對眾人是無功的,所以眾人才會這樣;那麼難道這些都是你所控制得了的嗎?”命運接著說:“既然說是命運,那麼還需要誰來控制呢?我不過是順其自然,直的就往前推,率的就聽任它。實際上,人們都是自壽自夭、自窮自達、自貴自賤、自富自貧,我哪裡能夠知道那麼多呢?我怎麼能管得了那麼多呢?”


能力與命運

  能力和命運的這段對話說明:力是進取之力,命是自然之命;力與命緊密相聯,命與力因果相關;有什麼樣的能力,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而“命”的最終取向,除了自身努力外,還必須藉助自然的力量。

  《能力與命運》延伸閱讀:

  行為決定命運有人說:心態決定命運。這話很對,但不夠嚴謹。心態,只是決定命運很關鍵的一部分,真正決定命運的是行為!心態只是人們的一種心理活動,一種應對各類事物時反映出的心裡接受能力與選擇。行為是把這種選擇進一步延伸,去身體力行的親力親為去做,就是把這種好的心態轉變成好的結果的一個過程。通過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心態,這個人未來的命運;而通過一個人的心態卻看不出他的命運,因為有好的心態並不代表他會積極的、用好的行為去做。

  也就是說,當人們面對無奈或者巨大挑戰時,只是接受,只是安慰自己要順其自然,而不是積極的去處理或者改變這種窘境。這時,決定命運的就是行為而不是心態!在改變命運整個過程中,心態一直在參與,做決定的卻是行為!當我們面對不公、委屈、侮辱、誹謗時,這時的心態就很重要很關鍵,我們可以用寬容、理智、忍耐去化解,而寬容、理智、忍耐就是良好的心態。你要相信,水落石會出,日出雲會散,再加上智慧與如理如法的行為,對於這種局面,你是勝利者。

  不要覺得用脣槍舌劍與肢體語言把對方博得啞口無言、面紅耳赤就是一種勝利,這樣表面上你掙足了面子,而實際上,他可能會給你製造醞釀更大的麻煩與紛擾,你不可能永遠這麼幸運。所以,為了你未來的命運,以退為進!“原來退步是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