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宜心靜

  進入小暑,標誌著進入炎熱季節。醫生提醒,小暑到來,養生宜心靜。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金代詩人龐鑄《喜夏》

  詩詞雖美,小暑不足畏,但養生不容忽視。專家介紹:“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這就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緣由。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 “心靜”二字就是這個道理。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一些相應的調整,適當地減緩生活節奏,平靜地、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有利於減少焦慮的情緒。起居作息要有規律,一般是晚上10點至11點就寢,早上5點半至6點半起床,一旦養成了定時就寢的習慣,比較容易排除氣候對睡眠的干擾,上床不久即可入睡,並很快轉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此外,三餐及鍛鍊、用腦、休閒的時間均應明確。這種“定時”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時節尤其重要。夏季晝長夜短,夜間睡眠時間少,午睡是對晚上睡眠的補充。實驗表明,每天午睡30分鐘,可使冠心病的發病率減少三成。

  小暑養生要養陽

  勞逸結合,以靜制動

  小暑是二十四氣節中的第十一個,從7月7日至7月20日前後都屬於小暑時節,意味著,一年過半了,這也是一年之中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能容易混亂。

  所以,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春夏養陽”,所以人們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有條件的,午飯後可以選擇小睡一會兒,緩解一下疲勞,也補充體力,這樣會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午的工作。此外,還須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

  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飲食上可以適當食用些枸杞,枸杞,一直被奉為養陽佳品,是夏日養生的好選擇。枸杞既可生吃也能夠作為佐料入菜,甚至泡水。然而,研究表明,傳統的枸杞吃法,對枸杞的營養物質吸收不高。大漠紅100%枸杞汁最大程度保留了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營養及功效成分,可謂是小暑時節補腎的至佳良品。

  小暑養生飲食要清淡

  小暑時節,民間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小暑吃黃鱔。俗語:小暑黃鱔賽人蔘。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是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小暑吃藕。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小暑吃豆芽。按照中醫的理論,進入小暑後,天氣會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此時的人們容易心火、表於外,形成眼睛發粘、口腔潰瘍、睡眠不足等多種“上火”症狀,因此在飲食上,應選用清熱、降溫、排毒的食物,豆芽和蓮藕就屬於這類,並且它們屬於鹼性食物,食用起來對人體的酸鹼平衡有好處。

  黃鱔、蜜汁藕、綠豆芽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溼氣太重,脾最怕溼邪來犯,受“溼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症狀。而海南氣候溼熱,島民朋友們則更應該在飲食上要清淡,少食油膩,多吃些解暑健脾的食物。要多食用消熱利溼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溼熱的清涼飲料。同時,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溼度,多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