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的題材和表現形式

  縱觀當前國內的建築設計,常常為了表達設計者所謂的“意境”或“內涵”,簡單機械地複製或照搬一些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的題材

  傳統建築裝飾的構件***斗拱、飛簷等***有雕刻、彩繪等藝術元素,題材多以吉利祥瑞、趨利避害為主題,一般通過某種自然物象的諧音、象徵性等方式或民間故事的美好寓意來表達人們內心的美好祝願和祈盼,題材的內容主要包括人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它們最大的形式特徵。

  裝飾藝術元素中以諧音為主的題材有兩隻蝙蝠組成“雙福”,蝙蝠面前畫有古錢構成“福在眼前”,“太平有象***祥***”,“金魚***玉***滿堂”等等;以象徵類為主的題材有“鴛鴦戲水”意喻夫妻恩愛,“松鶴長春”象徵延年益壽,石榴象徵多子等等;以民間故事為主的題材有“狀元及第”反映科舉制度下人們刻苦讀書以求功名的傳統功利思想,“郭子儀拜壽”通過唐朝大將郭子儀祝壽時眾女婿前往慶賀的熱鬧氣氛和場面反映封建時代人們對子孫滿堂、富貴長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等等。總而言之,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所採用的這些題材,都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反映了特定時期人們的文化背景、民族習慣、宗教信仰和審美心理,能夠直接體現當時人們的內心需求和精神追求。

  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的表現形式

  建築彩繪。

  中國古建築彩繪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的主要特徵之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的表現題材和藝術處理手段有所不同,如秦漢時期的彩繪多以龍紋、雲紋、錦紋為主,南北朝時期古典彩繪中吸收了佛教卷草、蓮瓣、寶珠等新型圖案,清代的樑枋彩畫則以繪製精巧、色彩豐富最為突出,這些彩繪圖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神韻,極大的豐富了現代建築裝飾語言,至今仍被大量運用於現代建築設計中。

  建築雕刻。

  中國傳統建築雕刻承擔著建築中的主體功能,形象質樸無華,隨著歷史的發展其藝術性的外觀逐步順應了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

  木雕、石雕和磚雕在傳統建築裝飾中並稱“三雕”,木雕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在我國主要用於古建築園林、寺廟、宮殿等,特別是主要用於樑架、門楣、屋椽、窗格、欄杆等的裝飾,古樸典雅、華麗富貴的格調顯示出木雕藝術在古建築裝飾中所獨具的藝術魅力,因此在世界建築史上獨樹一幟;石雕屬於一種造型藝術,在石塊上雕刻各種圖案及形象,石雕以其堅實、耐風化的風格著稱,因而在傳統建築中除了用於石塔、石橋、石坊、石亭、石墓等之外,更廣泛地應用於建築構件和裝飾上。

  磚雕俗稱刻磚,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主要用來裝飾寺、廟、觀、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磚雕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而風格各異,如山西磚雕十分講究構圖嚴謹,有很強的立體感、空間感和節奏感,堅固實用又美觀大方;而安徽的磚雕則講究藝術佳境,成雙成對,透視層次多樣,雕刻手法齊全。通過以上對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元素中常用的題材和表現形式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它能夠結合建築自身的特點進行裝飾和修飾,既能取得精美得體的裝飾效果,又能夠滿足建築的實用功能,如彩繪、雕塑等藝術手法的表現使得傳統建築的裝飾元素呈現出豐富多彩、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藝術形態,體現了建築設計複雜性與多樣性並存的藝術特徵。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所蘊涵的文化博大精深,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元素作為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態靈活多變、題材豐富多彩,如在傳統建築中的木結構構件樑、枋、斗拱的裝飾上為防止雕刻對其結構功能的損傷,多采用彩繪的表現手法;而石材由於其具有堅硬的質地、不易著色的特點,多采用浮雕的的表現手法;題材的表現上則從簡單普通的幾何紋到繁複多變的動植物紋的應用,使得同一建築構件顯現出變化多樣的裝飾形態這些傳統元素和裝飾藝術中蘊藏著大量造型獨特、形式多樣的形態語言。

  其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構圖意蘊、構成法則、色彩原理等都為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設計途徑和方法,極大的豐富了設計語言;同時,在現代建築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元素的造型觀念、設計元素,不僅可以增添設計作品的民族情節和藝術性,更有助於傳統文化的迴歸,這也是現代建築設計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