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裝飾元素有哪些

  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只有將其中的精髓與傳統民居的工匠技藝相結合,才能真正緩和現代中國人的焦慮,創造出和諧宜居的室內設計產品。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天花與藻井裝飾

  中國傳統建築的裝飾根據空間層次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可以細分為很多具體的裝飾構件。中國的傳統建築空間構造非常精巧,同時主次分明,整體協調統一,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在建築的上半部分。例如,屋頂天花板、藻井、屋簷、簷口、主樑、雀替、斗拱等。與藻井相比,天花則是更為普通常見的屋頂裝飾,主要作用是為了遮蔽屋樑頂部以上的部分,通常以若干木條搭建鋪板,由大方格組拼接而成的天花,看起來如同方形棋盤,因此又被稱為“平棊”。由較小的方格細密組成的天花被稱為“平闇”。

  此外還有較為簡陋的天花“海墁天花”,是在較小的空間裡以墁板或糊紙簡單彩繪而成。藻井並非一般建築都會採用的結構,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只有在一些名門望族的大家庭中才會使用。據史書記載,漢代的古籍中第一次出現“藻井”的描述,在當時的宮殿和大型墓室中已經常見這種結構。藻井一般在宮殿的上方頂棚,穹窿彎曲部分呈現內圓外方,一般裝飾彩色壁畫,以及精美雕刻。藻井的形式多樣,也有些不採用套疊的方木,而是用層層斗拱,或是木板疊出層次,精巧大方。

  我國可見的宋代之前的藻井資料並不多,現存的重要參考資料,就是敦煌莫高窟中的精美裝飾圖案,這也是莫高窟中極為出彩的一部分。早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結構都是“鬥四套疊”,具體的圖案內容多為飛天紋、忍冬紋、幾何紋、火焰紋、蓮花紋等,圖案中心為方井,飾以蓮花紋,外部水渦紋圍繞,四角為飛天紋或者火焰紋。整體畫面顏色以鮮豔的紅、藍、黃、綠等為主,鮮豔明麗。

  ***二***建築牆面裝飾

  牆面是建築房屋中用於劃分空間院落,保護內部不受外部打擾和侵犯的作用。在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根據牆面的區域、空間、材料的不同也有各種不同的裝飾手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壁畫是牆面裝飾藝術的一種,早在春秋時期,根據史書記載,已有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壁畫裝飾,在戰國時期就出現大量以山川湖海、人物造型等為主的較為複雜的牆面壁畫。

  此後,這門藝術經久不衰,反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了充滿時代印記的演變,各民族地區根據自己的文化典故、圖騰信仰、宗教學術等進行了各種內涵豐富的壁畫創作,古代的壁畫藝術也成為現代人瞭解當時歷史文化的突破口,各種壁畫分門別類,也形成了很多自己內部的系統。畫像石多出現在經濟發達地區,是雕刻在墓室和祠堂牆面上的一種裝飾藝術。根據目前相關作品的出土記載,畫像石上的內容多以神仙傳說、人文歷史、日常生活等為主,具體的雕刻形式為畫面突出的陽刻,和畫面凹進的陰刻兩種,部分作品也將二者結合。

  畫像石上出現的人物和動物,由於很多細節難以通過簡單的畫面加以呈現,因此多采用突出形態的雕刻方法,如誇張的造型、豐富多樣的人物關係,往往僅通過幾張畫面,就可以講述非常生動的古代傳說和歷史故事。畫面的疏密程度、物體大小彼此映襯、動靜結合,場景生動有趣。

  ***三***斗拱、雀替和屋頂裝飾

  在中國的傳統建築房屋中,所佔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屋頂,因此屋頂裝飾也成為最為雄偉,同時有極強可觀性的一部分,裝飾一般都有立體、誇張、鮮豔的特點。屋頂的裝飾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用滴水、瓦當等進行裝飾;其二是也能夠古代祥獸、脊條等進行立體造型的創造。瓦片是從中國古代到現代都被大量使用的屋頂覆蓋物,用來遮風避雨,也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有濃郁的中國裝飾風格。而瓦當,指的是房屋壟縫之間的最後一塊瓦片,一般情況下清晰可見,因此是一塊裝飾作用大於實用性的裝飾物件。

  瓦當可分為圓形、半圓形兩種,上面裝飾有各類花紋和文字,出現大量古代傳說中的祥瑞仙獸,以及地方性特色的裝飾,還有很多變體書法。瓦當的紋飾並非是模印而是手工刻繪,西周時期出現大量弦紋、同心圓和重環紋,類似於同時期的青銅器裝飾。戰國時期,開始出現大量圓形瓦當,饕餮紋、雲紋等都很常見,還有各國境內採用不同型別的紋理。漢代時期瓦當的藝術發展到一個頂峰,“秦磚漢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古獸是其中代表。

  宗教對於瓦當的裝飾圖紋也有一定影響,如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出現蓮花紋為主體的瓦當。明清後期,瓦當上的圖文裝飾逐漸減少,但是宮廷上下依然使用龍紋圖案的瓦當。滴水,是指屋簷邊緣的內凹性構件,雨水順勢流下的最後一塊瓦片。水滴的紋飾與瓦當類似,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徵。“斗拱飛簷”,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特徵。斗拱由鬥、升、拱、昂等幾個部分組成。

  斗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兩漢的繁複精緻的墓室裝飾中常見斗拱設計,同時期的壁畫、古籍中也對斗拱的作用和特徵進行了圖畫和文字的描述。唐代的斗拱是建築中的重要構件,而宋元時期的斗拱的裝飾性作用較強,尺寸大小也可以更改。整體來說,斗拱的造型演變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是不斷精細、技藝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雀替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體現。雀替利用三角穩定結構的原理,在房屋的樑柱結合處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防止橫豎構架傾斜。雀替出現的時間較斗拱較晚,起初只有簡單的彩畫,花紋質樸,後期逐漸有了精美的雕刻和圖文,清代的民居和皇宮內院都有細膩的彩繪和雕刻裝飾的精美雀替。

  ***四***建築地面裝飾

  地面的鋪設材料以磚石為主,使地面更加平實,後來磚石的作用也不僅僅是鋪設地面,而是起到房屋底部的裝飾作用。西周使用的材料以沙石和白灰混合製成,秦代出現刻紋磚,西漢出現方磚。地磚的鋪設,往往根據建築物的作用、結構等級、裝飾風格進行選擇。室內常使用青磚,講究的使用方磚,經過特殊工藝燒製的方磚上往往有各種圖案紋理,搭配組合形成整體的圖案,形成美觀的地面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