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寶寶養生注意

  俗話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大自然 發陳 之時,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採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春季寶寶養生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春季寶寶養生原則

  原則1:做到“三暖二涼”

  乍暖還寒的早春天,年輕的父母們要給孩子“捂”著點兒,可使稚嫩的身體適應這種冷暖氣候的變化,有利於維護孩子恆定體溫的調節,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那什麼是“三暖二涼”呢?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適度溫暖利於寶寶體內陽氣生髮,可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媽媽在給寶寶增減衣服之前,不妨摸摸寶寶的背部,如果有點溼溼熱熱的,那就適當給寶寶減點衣服,如果有點涼,就要趕緊給寶寶加衣服哦!

  二是肚暖。有些好動寶寶喜歡跑跑跳跳,衣服如果沒有束好,大動作時很容易露出小肚肚。腹部保暖,最好給寶寶戴個棉肚兜,既能維護寶寶胃腸道的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三是腳暖。俗話說“涼從腳上起”,這是因為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絡,再加上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效能差,又遠離心臟,血液迴圈較差,一旦腳部受涼就易引發感冒。注意寶寶腳部的保暖,特別是在室內玩耍時也不要光腳在地上跑。給寶寶穿上小棉襪,寶寶的小腳暖和了,才能保證一身溫暖,抵禦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涼”是指頭部和心胸要涼。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如果頭部捂的過熱,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所以,在室內、風和日麗的天氣,要保持頭涼,才能使孩子神清氣爽。心胸涼,是指給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過於厚重臃腫,以免胸部受壓,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

  原則2:分年齡保暖更明智

  新生兒活動量少,因而外出時穿衣應該多加一件;而1歲以上的寶寶經常跑跑跳跳,容易出汗,穿衣不宜過多過厚。所以寶寶保暖不應是一味地多穿一點,分年齡保暖更科學明智哦!

  專家表示,寶寶面板對溫度的感知因年齡而異,具體來看,對於新生寶寶***出生28天內***要注意保暖,在室內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6個月的寶寶,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在室外則多穿一件,棉布帽子也可以選擇使用,調節保暖;6至12個月的孩子,要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穿衣;更大的孩子,和成人完全一樣即可。

  原則3:春捂有講究 早晚添衣要及時

  春天時節容易乍暖乍寒,面對時而春風和煦,時而冷風陰雨的天氣變化,孩子的抵抗力沒有大人的強,因而媽媽應該及時留意氣溫變化,為寶寶保暖做好周全的準備工作。老話說春天要“捂”,這個“捂”是個相對的概念,應當根據室外溫度來增減衣服,所以春天寶寶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1.“春捂”有講究。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為孩子新增衣服,以免受寒。隨著氣溫的回升,不能減衣太快,待氣溫持續回升後,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應持續14天為妥當,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2.早晚溫差大,增減衣服要及時。春季早晨天氣比較冷,到中午溫度升高時,不能馬孩子的衣服脫掉。春季寶寶在戶外的活動量加大,活動中穿得過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風會導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動時著衣以進行一般活動不出汗為標準。

  3.寶寶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下部血液迴圈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寶寶一旦肚子著涼,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寶寶的腿腳對外界寒冷也最為敏感。雙腳受寒後,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在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受風寒。

  4.寶寶活動量大,注意出汗處理。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也不要立刻脫衣服,應該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乾,讓孩子安靜下來,待汗水完全下去時再脫外衣。

  5.尿布使用注意透氣。寶寶的屁屁經常接觸糞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風”,春天裡容易細菌繁殖,引起溼疹等面板病。因此尿布要換得特別勤快,不要讓寶寶的屁屁悶得太久,防止寶寶得“紅屁股”。平常最好每隔1小時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寶寶的屁股乾淨。乾淨清潔的舊棉布在尿布外層包墊,以免影響透氣、散熱,引發嬰兒尿布疹。

  6.如果你不能決定給寶寶穿多少,可以這樣做:你穿與寶寶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靜坐一會兒,倘若既不感覺冷,也不感覺熱,說明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正合適,寶寶可以比你多穿一層單衣,切不可相差懸殊。寶寶雖然沒有成人耐寒,但寶寶始終在運動狀態,穿多了自然就會出汗,出汗是導致寶寶感冒的誘因之一。

  幼兒護理原則

  1、穿衣“下厚上薄”。

  在乍暖還寒的三月,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受風寒。

  2、把握好時機。

  春季氣候多變,時有寒潮過境,在冷空氣來臨前的一到兩天,媽媽要適當給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處的“捂”,可將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門外。

  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加減衣服。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為孩子新增衣服,以免受寒。隨著氣溫的回升,不能減衣太快,待氣溫持續回升後,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應持續14天為妥當,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3、“三暖二涼”很重要。

  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腳暖,二涼指頭部和心胸要涼。做到這幾點能夠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受涼的機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