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養生清單常識

  吃什麼飯很關鍵,喝什麼水更重要。春季養生需要一份好的清單。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春季飲食清單,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春季飲食清單

  1、春季調飲食得分段

  早春

  伴隨春天的到來,一方面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日趨活躍,增加了對營養物質的攝取,另一方面不時襲擾的春寒又會加速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導致抵抗力下降,甚至引發春病。

  為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增強人體免疫力,應適當攝入如魚肉、雞肉、雞蛋、豆漿、牛奶、牛肉等優質蛋白質,以及如紅薯、黃豆、核桃、芝麻等產熱量較高的食物。

  飲食營養要合理搭配,易於消化,可採取肉絲、碎肉、肉丸子等做法,或與一些富有營養的食物共同燉煮、燴炒。

  還可適當吃些蔥、姜、蒜,不僅能祛散陰寒,而且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同時,應少吃寒涼的食物,以防損傷脾胃。

  仲春

  仲春時節肝氣隨萬物升發而偏於亢盛。肝旺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山藥等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另外,應適量食用菠菜、芹菜、萵筍、胡蘿蔔、花菜、嫩藕、油菜、綠豆芽等黃綠色的蔬菜和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預防口腔炎、口角炎和某些面板病,並能緩解春困。

  晚春

  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果蔬之外,可飲用綠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

  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辛熱食物,以防邪熱化火,引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另外,此時夏天臨近,還應注意飲食衛生,食品最好現吃現買,並妥善儲存,生吃果蔬一定要洗淨。

  剩菜剩飯要加蓋網罩或放入冰箱,腐爛變質的食物要及時處理。可適當吃一些具有殺菌、抑菌作用的食物,如大蒜、醋、茶等。

  2、春季養生“狀元菜”

  雞肉溫補,調節免疫

  上榜理由:春季冷暖頻繁交替,吃些溫補的食物,不僅可以充沛體力,還能調節免疫力,預防疾病。

  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能緩解由身體虛弱引起的乏力,還能調節人體的免疫能力。

  從營養學的角度,雖然雞肉、牛肉、羊肉等都是蛋白質豐富的食材,有強健身體的功效;但相比之下,雞肉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更多,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推薦做法:雞肉吃法很多,煲湯和清燉最能保住其營養。俗話說,身體虛弱,吃雞滋養。因此,春天裡,老人、孩子不妨喝些雞湯補身;此外,還可做些土豆燉雞、香菇燉雞等家常菜。

  韭菜養陽,調節免疫

  上榜理由:我國傳統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陽氣上升,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特別是早春時節依舊寒冷,最好多吃些韭菜、香菜、蔥、姜、蒜。這些蔬菜均屬溫性,既可驅散寒冷,又能殺菌抑菌。

  其中,韭菜被稱為“春季第一菜”,南齊周顒說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意思是初春時節的韭菜最好。民間也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韭菜性溫,有助養護人體陽氣,春季常吃還可補益脾胃。韭菜獨特的辛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調節免疫力。

  香菜、香椿等雖同樣是溫性食物,但它們屬於“發物”,容易引起慢性疾病的復發。因此,建議患有慢性病的人,不要多吃。

  推薦做法:韭菜中的硫化物有助人體吸收維生素A及B族維生素。因此,韭菜與富含B族維生素的豬肉搭配是種營養的吃法。

  韭菜炒肉絲、炒雞蛋的搭配也不錯。需要注意的是,硫化物遇熱容易揮發,因此韭菜需要急火快炒,才能保住其營養和風味。

  韭菜雖好,但它含膳食纖維較多,不容易消化,所以一次別吃太多,最好控制在100克以下。

  紅薯增甘,促進消化

  上榜理由:據《千金方》記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天多吃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從而損傷脾胃。所以最好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值得推薦的是澱粉類食物,如粳米、糯米、 山藥、南瓜、紅薯。

  春季常吃紅薯還能防止“春困”。日常飲食中米麵、肉類、蛋類的攝入過多會導致人體的體液偏酸性,人就容易犯困。因此,吃些鹼性食物就能緩解“春困”。紅薯就是鹼性的,能中和酸性,保證人體健康。

  此外,紅薯還可以維護動脈管壁的彈性、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積。它含有的纖維素還可以預防和緩解便祕。

  推薦做法:紅薯蒸煮都是不錯的做法,但春季進補,最好採用較溫和的方式。因此喝粥是不錯的選擇,把紅薯切成丁,與粳米一同煮粥,更有利於消化吸收。粥裡還可加點大棗、核桃,都是適合春季的溫補食材。

  3、春季養生“狀元水”

  吃什麼飯很關鍵,喝什麼水更重要。夏天喝綠豆湯解暑,冬天喝羊肉湯祛寒。那麼,萬物復甦的春季適合喝什麼?

  楊教授建議,春季最應多喝的有:茉莉花茶、蜂蜜水和仔雞湯。前面已經在雞肉的做法中,對煲雞湯做了介紹,下面重點來講其餘兩種水。

  蜂蜜疏洩,潤腸通便

  上榜理由:民間有“千金難買春頭洩”的說法,意思是初春是排毒減脂的好時節。經過了一冬的膏粱厚味,不妨趕緊給身體做次“大掃除”。

  蜂蜜有通便潤腸的作用,可以解除便祕之苦。同時,蜂蜜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可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是春季的第一飲品。

  推薦喝法:最簡單的方法是用60攝氏度以下的溫水衝蜂蜜,可以保住其營養,建議早晚各一杯。這裡再推薦一款蜂蜜紅棗飲,適合乍暖還寒的初春的季節。

  春季肝氣旺,影響脾胃功能,紅棗有補脾的功效。將去核的乾紅棗和冰糖倒入湯鍋中,再加滿水,大火燒沸後蓋上蓋子,再用小火繼續煮至水分完全收幹,約30分鐘即可。關火晾涼,喝時再調入兩勺蜂蜜即可。

  茉莉花茶去寒邪,解春困

  上榜理由:民間早有“春宜飲花”之說,而從養生和保健的角度來講也是春飲花茶。春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

  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髮,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鮮花之香於一體的茶中珍品。“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它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的原理,將茶葉和鮮花拌和配製而成,以茉莉花茶最為有名。

  這是因為,茉莉花香氣清婉,馥郁宜人。茉莉花茶,有“在中國的花茶裡,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春飲茉莉,可以提神醒腦,有“去寒邪、助理鬱”功效,是春季飲茶之上品。

  推薦喝法:高檔花茶的泡飲,應選用透明玻璃蓋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裡,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沖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

  春季養生好習慣與禁忌

  1、忌多吃辣和酸

  酸辣食物已經是現代年輕的最愛,有男人無辣不歡,而有人則無酸不下飯。

  但是這兩種口味的食物都不宜在春季食用。首先,春季人體容易上火,出現眼睛乾澀、口舌生瘡、便祕和面板黝暗等情況。

  而辣味食物如青紅辣椒、胡椒粉、老薑等,這些食物在中醫看來性味燥熱,容易加重上火現象。

  其次,中醫認為春養肝,因為肝屬木,春也屬木,所以春天的養肝是對應時節的養生方法。

  但是春天也是肝臟疾病容易活躍的季節,養肝同時還要最易避免肝火過旺。所以,春季的飲食要注意避免辣和酸。

  2、忌脫衣服

  雖然隨著春天的深入,天氣已經逐漸轉暖,但是男人不宜過早的脫去棉衣,即使是在中午也不可以。

  俗語常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春天的天氣雖然做不到一天三變,但是溫度多變,早晚溫差大這是事實。

  如果男人過早的脫去衣物,人體的神經系統和溫度調節系統沒有緩衝時間,反而容易導致抵抗力下降。

  而春季是多種病菌大肆繁殖的季節,抵抗力下降則病菌趁機入侵人體,導致疾病的發生。

  3、忌不午睡

  首先,春季容易溼氣大,人體如果陽氣不足,脾胃容易受到溼氣的入侵,出現嗜睡和精力不集中現象。

  其次,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各式的美食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導致很多人進食一些生冷、肥甘肉厚的食物,同時缺乏運動和休息,這些同樣導致脾胃功能下降,出現春困現象。

  另外,春困還是一些疾病的訊號,如精神方面的疾病,或者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問題。

  春困還會影響肝臟的疏洩功能,疏洩功能受到影響,同樣會出現神情低落和疲憊現象。

  4、忌中午晒太陽

  首先,春天人體的面板細胞容易失水,出現乾燥和起皮現象。

  其次,中午的面板是一天中最差的時刻,此時的面板代謝出現疲倦,血液迴圈更集中在消化系統。

  另外,春天的陽光雖然沒有夏天強,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卻不能忽視,如果在中午進行晒太陽會破壞人體的面板細胞,導致越來越黑,皺紋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