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由來及習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由來及臘八習俗是什麼呢?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臘八節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由來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習俗

  1.做臘八蒜

  將新蒜蒜頭掰開,剝去蒜辦的外皮,浸泡在醋內***容器要洗淨,不要帶油汙***。一週後,蒜辦變綠色,味道酸辣可口,醋已含蒜香。南方稱之為”翡翠蒜“;北方多在臘月做此菜,故稱”臘八蒜“。吃餃子,拌冷盤時倒上一些味道非常鮮美。

  2.吃臘八菜

  人們在臘八除了做臘八蒜外,還要做臘八菜。將大白菜取其裡幫和菜心,去掉菜頭,切成一寸半的菜段,用清水洗淨,淋幹。取一洗乾淨的小缸,將淋好的白菜碼在缸裡,上面擺上生蒜,再撤上一些白糖,碼一層再如法碼第二層,直到碼到缸口,然後倒人食醋,與菜持平。將缸口密封,中途不要開啟。在常溫下保持到大年三十。所做臘八菜白中透綠,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3.吃臘八面

  陝西關中地區有在臘八節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面的做法是用八種蔬菜做成臊子,外加辣椒油澆在面上,一來取”辣“與”臘“同音,二是為驅走寒氣。

  臘八粥做法

  將難熟的材料***如紅豆、綠豆、黑米、糙米、幹蓮子、麥仁、蕎麥等***提前浸泡一夜,鍋中加水,先倒入較難熟的材料以及各種乾果蜜餞***如桂圓、板栗、杏仁、花生、核桃、芝麻、枸杞、紅棗、葡萄乾等***,大火煮開15分鐘,再關火燜半小時,反覆兩次,同時浸泡其餘食材;第三次大火煮開後倒入其餘食材,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一小時,一小時後放入紅糖,攪拌均勻,再煮十分鐘即可出鍋小貼士臘八粥主要食材無外乎五穀雜糧和乾果蜜餞,在此範圍內挑選食材,儘量豐富,煮出的粥口感方會層次多樣,香甜可口;分批次加入材料主要是為了煮好的粥不要有的食材過於爛軟,而有的食材又沒煮透;視水分和食材的比例不同,煮粥的時間也有些許差別,中途要留意不要將粥煮粘鍋,也不要米水分離,湯水過多就關火,煮到粥體粘稠渾然一體為好;可視個人口味和喜好挑選和增減食材,也可根據養身需求挑選有針對性的穀物;去年選的紅棗大了點,用那種去核小棗來煮就更好了。

  傳說

  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作金剛力士以逐疫。“以此來迎接新春之情景。臘八也是佛祖成道節,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迎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遊名山大川,訪間賢明,尋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諦。一天他走到一荒僻處,又累又餓,暈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取來泉水一口一口地喂他,又從山上採來野果加進小米為之熬製成粥,釋迎牟尼吃了,頓覺元氣恢復,精神振奮,感到那粥真是美味甘露,然後他又洗了澡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到這天寺院眾僧便舉行集會,誦經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紀念。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