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的功效和作用

  太子參為石竹科太子參屬植物,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太子參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症。

  太子參配麥冬,補肺並潤肺養陰,用治肺陰虧虛的肺虛咳嗽最宜;太子參配白朮,共奏補脾肺之功。同治虛勞,勞倦乏力者;太子參配黃芪,補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勞倦乏力為效。

  1、太子參治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有一定效果。

  2、太子參治病後虛熱。

  3、太子參治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朮、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較好療效。

  4、太子參治盜汗***睡覺汗出,醒後汗止***:太子參24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

  5、太子參治糖尿病

  6、太子參治神經衰弱***神經症***、失眠: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7、太子參用於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能益氣生津;太子參治氣虛肺燥咳嗽,配北沙蔘、麥冬等,太子參治氣陰兩虛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棗仁、五味子等。但其補氣益陰生津之力,均弱於西洋參。

  8、太子參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氣,養胃陰。太子參常配山藥、石斛等同用。但其補益脾氣之力不及黨蔘。

  怎麼辨別真假太子參?

  假太子參有數種之多,湖北假太子參最常見的有百合科的粗根寶鐸草和石竹科的石生蠅子草,雲南則有以石竹科 的雲南繁縷的根偽充太子參。

  1.石竹科植物石生蠅子草Sielene tatarinowii Regel的乾燥塊根。單個或數個簇生,呈長圓柱形,多彎曲或稍扭曲,有時具分枝,長2~13cm,直徑0.2~0.8cm,頂端具多數疣狀突起的莖殘基或莖痕。表面粗糙,淡黃色或土黃色。斷面具大的裂隙,黃白色或類白色,類角質。薄壁組織中不含簇晶。

  2.百合科植物寶鐸草Disporum sessile***Thunb.***D.Dor.Var.pachyrrhizum HandMazz.的根,多數簇生,圓錐形或細長條形,略彎曲,長3~6cm,直徑0.1~0.4cm。表面淡黃棕色,質硬而脆,有細縱紋。斷面平坦,黃白色,久置灰褐色,折斷時常連有細韌的木心。氣微,味淡。

  3.石竹科植物雲南繁縷Stellaria yunnanensis Franch的根。根數個簇生,頂端有疙瘩狀莖基,根細紡錘形,長3~9cm,直徑0.2~0.4cm,兩端細尾狀,外表黃白色,有細縱皺。質脆,斷面黃白色,角質樣,中柱白色。

  太子參的民間傳說

  一、春秋時期,鄭國國王的兒子,年5歲,天資聰慧,能辨忠識奸,深得國王厚愛。但這位王子卻體質嬌弱,時不時生病,宮中太醫屢治不效。後國王張榜遍求補益之藥,並懸以重賞。

  一時間,各地獻寶薦醫者絡繹不絕,但所用皆為參類補藥,卻並未奏效。一天,一位白髮老者揭榜獻藥,聲稱非為懸賞,而實為王子貴體、國家大計著想。國王對老者說:“爾誠心可鑑,然若藥不靈驗,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貴體稚嫩,難受峻補之藥,需漸進徐圖之。吾有一藥,服百日必能見效。”於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獻的這種細長條狀、黃白色的草根。三個月後,果見形體豐滿,病恙不染。此時,國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餘,晉封王子為太子,又急尋老者以封賞,但老者已行蹤難覓。國王問老者所獻之藥何名,眾皆搖頭不知。近臣諫曰:藥有參類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參吧。於是,“太子參”的美名就由此傳開了。

  二、相傳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為出版《本草綱目》日夜兼程趕赴金陵***今南京***後,住進一家客店。入夜後聽得鄰壁房間有婦女呻吟聲,於是便問店小二:“鄰壁何人患痛呻吟?”店小二回答:“是賤內患痛難受呻吟,已有幾天了!”“有病為何不去求醫?”李時珍困惑不解。店小二解釋說:“先生有所不知,雖然在國都開店,但賺來的錢還不夠買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鹽,哪還有……”。 李時珍聽後十分同情,便起身隨店小二進入內房。李時珍一邊為店小二的妻子把脈,一邊詢問:“近來她飲食如何?”店小二說:“好幾天沒米下鍋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幹,是靠孩子挖來野菜充飢的。”李時珍走過去,拿起籃中野菜根仔細看起來,並從其中拈了一株野菜根,放進口中。然後他對店小二說:“這是一種中草藥,可治你妻子的病,是從哪裡採來的?”店小二說:“城外,紫金山上!”李時珍忙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說:“給!天明以後去集市上買點來,把此藥先煎給你妻子服用,服後便會好轉的。”店小二聞言,感動得雙膝跪地,連聲道謝!

  翌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藥,病果然痊癒。小二把李時珍帶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見那裡綠茵如毯,到處都是這種草藥。

  因為這種藥草長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所以就把它取名為“太子參”,但李時珍害怕此藥聲張出去大家都來太子墓地採挖,觸犯王法,因此沒敢把“太子參”寫進《本草綱目》裡,此事成為他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