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

  太子參喜歡生長在溫暖溼潤的環境,怕高溫,藥材主產於福建、貴州、江蘇、山東、安徽等。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一***太子參的功效

  1.《本草從新》:大補元氣。

  2.《本草再新》: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

  3.《飲片新參》: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

  4.《江蘇植藥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經衰弱。

  5.《中藥志》:治肺虛咳嗽,脾虛洩瀉。

  6.《陝西中草藥》: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後體虛,肺虛咳嗽,脾虛腹瀉,小兒虛汗,心悸,口乾,不思飲食。

  ***二***太子參的作用

  1.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有一定效果。

  2.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朮、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較好療效。

  3.神經衰弱***神經症***、失眠: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4.糖尿病:太子參、葛根、天花粉各15克,生雞內金 10克,古瓦***打碎***150克***房上陳舊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煎古瓦1小時,取其水煎液,再合其他藥同煎。有較好療效。

  5.盜汗***睡覺汗出,醒後汗止***:太子參24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

  6.病後虛熱,津傷口乾:太子參、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

  太子參的鑑定方法:

  塊根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2-8cm,少數可達12cm,直徑2-6mm,頂端殘留極短的莖基或芽痕,下部漸細呈尾狀。表面黃白色至土黃色,較光滑,略具不規則的細縱皺紋及橫向凹陷,其間有鬚根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類白色或黃白色,角質樣;晒乾者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以條粗、色黃白者為佳。 顯微鑑別

  塊根橫切面:木栓層為4-6列方形木栓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數列,多切向延長。韌皮部窄,射線甚寬。形成層明顯。木質部佔根的絕大部分,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初生木質部3-4原型。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粒,並有少數草酸鈣簇晶,直徑12-60μm,於木質部較易察見。

  粉末特徵:淡黃白色。

  ①澱粉粒極多,多為單粒,類圓形,直徑4-24μm,臍點星狀、三叉狀及裂隙狀等,小粒的臍點不明顯復粒由2-3分粒組成。

  ②導管主為網紋導管,直徑12-24μm。

  ③草酸鈣簇晶直徑12-60μm。

  ④木柱細胞淡黃色,表面觀長多角形,壁薄,部分略波狀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