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補氣血養生湯怎麼做

  人血氣不足,容顏變醜、免疫力低下。那麼秋季為了補氣血應該喝什麼湯來補氣血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補氣血養生湯

  1、當歸紅棗排骨湯

  女性常喝當歸紅棗排骨湯能滋陰潤燥,補血補氣,養顏護膚。

  材料:排骨一根、枸杞適量、紅棗12枚,當歸4片。

  做法:將排骨洗淨血水放入砂鍋,加入枸杞、紅棗、當歸,也可放點蔥、薑片,大火燒開,再小火燉至排骨酥爛,鹽、雞精調味即可。

  2、紅棗黃鱔湯

  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祛風溼、強筋骨之功。以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紅棗煲黃鱔,鮮美可口,有補氣養血健脾的功效,對體倦乏力、少氣、頭暈、眼花等有較好的滋補作用。

  材料:紅棗6~8個、黃鱔4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紅棗去核,稍浸泡;黃鱔用鹽或熱水擦去黏液,宰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

  3、四物雞湯

  以烏雞與中醫名方“四物湯”去川芎加知母、地骨皮而成。“四物湯”乃中醫補血調經首選方劑。藥食共用,則具有補血調經、除煩退熱之功。對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肝腎陰虛而見潮熱盜汗者療效更顯著。

  材料:烏雞1只,當歸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精鹽、料酒、醬油、蔥、姜各適量。

  做法:將烏骨雞宰殺,去毛,內臟洗淨;五種藥材洗淨,蔥、姜拍鬆。將藥材裝入雞腹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放入鹽、料酒、醬油、生薑。武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去掉藥渣,調味即成。

  4、八珍烏雞湯

  八珍湯源於古醫書《正體類要》,有益氣補血之功,是調理氣短乏力、頭暈目眩的氣血兩虛之常用湯劑,用以煲烏雞,為女***膳補品,宜於月經前後各一次進飲,並按南方氣候特點,把人蔘換為黨蔘,當歸減量,加入棗和姜,在冬冷春溼時多用最佳。

  材料:黨蔘20克,熟地、白朮、茯苓各15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當歸、炙甘草各6克,紅棗4個,烏雞半隻,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藥材稍浸泡;紅棗去核;烏雞去髒雜、尾部,切塊。一起下燉盅,加冷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進飲方下鹽。

  5、番茄牛肉湯

  牛肉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有暖胃作用;番茄則是含番茄紅素最多的食物。它倆搭配能增強補血功效。牛肉含鐵較豐富,遇到番茄後,可以使牛肉中的鐵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

  材料:小番茄4只,土豆1只,牛肉50克。

  做法:番茄洗淨,切成小塊,土豆洗淨,待用。牛肉洗淨,切成肉末,待用。鍋中放適量的清水,放入土豆塊,煮至熟爛後放入牛肉末和番茄塊。待牛肉湯再次沸騰後,熄火即可。

  秋季養生食譜

  食譜一:沙蔘百合鴨湯

  材料:北沙蔘30g,百合30g,鴨肉150g,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鴨肉切成小塊,與百合、沙蔘同入砂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後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沙蔘百合鴨湯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由肺陰虧虛引起的乾咳不止、心煩欲飲、口咽乾燥、神疲氣短、舌紅少津、午後低熱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食譜二:小米南瓜粥

  材料:小米100g、南瓜300g。

  做法:南瓜去皮切塊,小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0分鐘;準備半瓶開水,倒入電飯鍋中,下小米煮30分鐘;煮小米時,用攪拌機將南瓜打成泥;30分鐘後,加入南瓜同煮,繼續煮15分鐘左右即可,中間要時時攪一攪,避免粘鍋。

  功效:南瓜能刺激胰島B細胞,產生胰島素,預防糖尿病。單用小米熬成的粥偏稀,與南瓜熬剛剛好中和了南瓜久熬後的粘稠,熬出的粥色澤金黃,喝起來甘香清潤,有解熱降暑、養胃去燥之功效。

  食譜三:山藥百合大棗粥

  材料: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做法:將山藥、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淨煮粥。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