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淺談論文
大學生心理素質是指以大學生生理條件為基礎,通過大學生的個體行為與外界環境輸入的互動作用而形成的,與社會上其他人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絡的基本的、穩定的、具有衍生功能的心理品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從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涵義及其四個主要特徵入手,通過對課程系統、學生系統、專家系統、社會與家庭系統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實現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再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防禦與防治教育和創新素質教育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教育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法
大學生心理素質是指以大學生生理條件為基礎,通過大學生的個體行為與外界環境輸入的互動作用而形成的,與社會上其他人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絡的基本的、穩定的、具有衍生功能的心理品質。
一、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特徵
1.心理素質的社會性與實踐性
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質時指出:“人的木質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可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主要反應是在他們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實踐性和社會性是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主要特徵。
2.心理素質的內潛性
作為素質的組成部分,心理素質還具有潛隱性的特點。心理素質表現為一種本質的潛在力量,大學生的外在氣質、性格等,並不能靜止地體現其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及其心理素質結構是否完善,只能通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可見,內潛性是大學生心理素質所具有的共性。
3.心理素質的穩定性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穩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心理素質是以先天稟賦為基礎的,這種遺傳素質給予心理素質第一種穩定的特質,它很難隨環境及大學生品質的改變而改變。其次,在大學生經過發展和成熟階段後,其心理素質水平及結構也已相對穩定,無論是個體努力還是外界環境的強制性輸入,都很難改變其心理素質的穩定性。
4.心理素質的可塑性
除了穩定性外,在大學生個體發展和成熟階段,其心理素質還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外界的教育性輸入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大學生群體正處於心理素質的可塑時期,我們不能否認在個體進入成熟期後,其心理素質的穩定性不是絕對不變的,但在大學生群體價值觀念、心性品質的發展與形成時期予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使其形成完善的心理素質結構、符合其社會角色的心理素質水平,無疑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之一。
二、實現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援與合作。可以把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比作四個系統:課程系統、學生系統、專家系統、社會與家庭系統,這個四個系統共同組成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四維結構。在這個四維結構中,課程系統是基礎,學生系統是課程系統的深化和發展,而專家系統是對課程系統及學生系統的監控與幹頂,社會與家庭系統是對前三個系統的輔助和支援,每個系統中都可以有針對性有目的的採取不同的方法,選擇教育途徑。
1.課程系統
大學生課程系統包括規範的課堂教育和有目的性的各學科滲透教育。可以在大學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養課中開設心理素質教育的專題,同時開設心理學、心理訓練等選修課程,使大學生明確心理素質的內涵與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與心理防禦知識,以此來引導和開發大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促進其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
2.學生系統
大學生學生系統是以學生為主導的心理素質教育系統,包括如大學生心理協會的社團組織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心理電影、“心理一角”等社團活動以及各種社會實踐中,學生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可以使學生積極地把課程系統中輸入的知識轉化到實踐中,並內化為心理素質,在無形中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完善心理素質結構。
3.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是指以專家為主導的心理素質教育活動。包括講座、報告、個別談心及團體諮詢,設計專業的心理測驗並建立心理檔案。由於心理專家在理論與實踐上的權威性,這種專家系統中的活動更易為大學生所接受。同時,專家系統可以對課程系統及學生系統進行監控與干預,使各個系統協調動作,積極配合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
4.社會與家庭系統
社會與家庭系統是以社會人士和家長為主導的心理素質教育活動。這個系統與以上三個系統不同,並沒有明確的內容但作為大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者,其引導和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
綜上所述,心理素質教育的各個系統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只有系統之間發揮聯動作用,教育者根據學生的情況,採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與教育途徑,才能保障心理素質教育順利實施。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現階段,我國教育界關於心理素質的教育內容並沒有進行統一的規範,學者們對心理素質教育內容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借鑑眾多學者的觀點,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防禦與防治教育和創新素質教育三個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
參照學者們的理論研究,結合社會實際需要以及大學生自身發展要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應該至少包括如下幾點:
***1***性格特徵素質教育
性格特徵素質教育以培養大學生意志力、耐挫力、獨立性、責任感、自我調控力、自信心的教育,以提高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為目的。在自我認知方面,使大學生了解認知發展規律、特點,通過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使大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自我,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和思考問題。
***2***自我調控教育
自我調控教育包括情緒控制、情緒調節和行為控制三個方面。大學生是年輕的群體,心理髮育程度決定了其情緒及情感波動較大,使他們瞭解情緒變化的特點,並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及情感波動,形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與調節能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待人處事,從而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自控力。
***3***意志力與耐挫力教育
意志力與耐挫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學生了解意志的作用及自身意志的弱點,提高大學生克服困難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果斷、堅毅的意志品質,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這種能力也正是大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素質。
***4***心理動力素質教育
心理動力素質教育包括成就動機、榮譽感、抱負、求知慾與進取心。動機是個體始動和維持活動,並驅使活動朝著一定目標進行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行為的內在力量,它表現在指向目標、滿足需要的實施過程中。
大學生作為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確而堅定的人生動機,強烈的榮譽感與抱負心,不斷的求知與進取,是大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祖國建設需要和自身發展需要的基本要素。
2.心理防禦和防治教育
心理防禦和防治教育是在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開展的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
心理防禦機制的概念可以用來解釋個體應付挫折情境時,為防止或減低焦慮等精神壓力所採取的一種習慣性的適應行為。自我防禦機制是一種緩解情緒緊張、維持心理平衡、調節行為表現,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它既是一種挫折反應,又是一種應激策略,既是一個潛意識的精神內在過程,又是一個可以進入意識層面、並能被主體繼發認知的行為方式。
顯然,只有既能減輕內心痛苦,又能適應外界環境,才算是成熟的防禦機制,否則,不論偏向哪一方,都是不良的防禦機制。當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因子引起情緒衝突時,防禦機制開始起作用,在心理學上,影響防禦機制的主要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人際關係、社會支援、性別等***本文主要篩選對大學生群體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大學生群體正處於心理尚未成熟、外界刺激較為頻繁、很少尋求社會支援的年齡階段,因此,正確引導其心理走向,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防禦能力,對大學生全面發展意義重大。
心理防禦與防治教育可以選擇在大學生中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如人際關係的防治與防禦教育。由於大學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導致人際交往障礙,出現交往恐懼、人際關係緊張、溝通不良等現象,甚至會產生嫉妒、猜疑、自卑、孤獨的心理,嚴重影響正常人際交往的建立。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大學生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交往觀念,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增強其心理防禦能力。
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心理防禦與防治教育的關注重點,應該放在“新生現象”教育、學習壓力防治教育、就業壓力防治教育、情感困惑防治教育、人際交往教育等“社會支援”範疇的心理教育上。
3.創新素質教育
眾多學者針對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創新能力是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強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質量,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創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己經發現或發明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進行新的應用、創造新的事物,創新能力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徵之一。創新素質是主體通過有目的的創新行為表現出來的積極的心理取向。
關於創新人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高創新力所具有的7種人格特徵:能容忍模稜狀態、具有克服障礙的意志、具有自我超越的願望、受內在動機驅動、具有適度的冒險精神、希望得到認可、具有為獲得認可而努力的願望。但以上所列的並沒有完全概括創新素質的人格特徵。在此基礎上,有學者提出創新素質的基本構成因素,即創新初期的原始感情或動機、創新過程中的毅力和獨立精神以及創新後的自信***即掌握命運的感覺***或自我超越的想法,同時,強烈的好奇心、頑強的毅力、勇敢的進取精神是創新人格的必備因素。
根據以上關於創新能力的理論,大學生創新素質應具有以下五特徵:
***1***有觀察事物的習慣,並能將此進行發散性思維;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並敢於對權威性觀點提出疑問。
***2***凡事總想找出真正答案。
***3***有自己堅定的立場,能耐心聽取並接受別人正確的見解,從中發現問題或受到啟發。***4***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
***5***凡遇到問題總是喜歡在解決方法上另闢蹊徑。因此,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可以針對以上特點設計教學內容,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其創新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馮正直,王滔,吳明.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7.
[2]王有權.對心理學中自我問題的探討[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144.
[3]張大均.關於學生心理素質研究幾個問題[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3***.
[4]崔景貴.當代大學生心理髮展特點與高等教育新理念[J].高教探索,2005,***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 大學生心理素質淺談論文
- 關於文字的唯美句子
- 增發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 高一學生素質手冊老師評語
- 陳安之的演講視訊精彩版
-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師工作總結
- 感冒了能喝不能咖啡
- 春季小學生健康知識
- 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理財問題研究論文
- 金融審計論文電子版範文
- 鋼琴選擇與購買的注意事項
- 適合肝硬化病人的食譜
- 專業提供店面裝修設計效果圖
- 送別時要說的話語
- 垂葉榕的花語是什麼
- 大學生登記表班組鑑定評語範例
- 女性怎樣做好一場商業演講
- 芫荽的家常做法
- 我要快樂鋼琴演奏教學簡譜
- 小孩秋燥吃什麼_兒童小孩秋燥吃什麼好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