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教學反思不足
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教學反思的作用漸漸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語文教學應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具有奠基作用。反思《白鵝》一課教學,我著重考慮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想象能力的培養以及語文素質的內化等幾個方面。
1、追求一個真字
這節課,緊緊圍繞“讀”展開教學,真正帶領學生讀書,在文中走上一個來回,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檢查讀書,把全文讀成了一句話:“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又讀成了一個詞語“高傲”。整體感知課文,此一來也,繼而又品讀“高傲”體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感悟白鵝高傲中透露出的有趣和可愛,此一回也,這一來一回,讓學生做到真正讀書、感悟、完味。
2、突出一個愛字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善於挖掘教材語言的魅力,點燃學生對語言的情感火花。如:第 1 自然段作者為了表達喜愛之情把白鵝稱作“雪白的大鳥”。我抓住這個語言的訓練點,先引導學生自悟,再激趣引讀: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豐子愷老爺爺,從好友手中抱過這“雪白的大鳥”,捨不得放下,一路抱著走回家。抱著它,感覺得到它的溫度;挨著它,感覺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該是怎樣一種喜愛啊!讓我們腦中邊想象邊再讀讀。
3、貫穿一個想字:
“想象”是學生學好語文的翅膀。我多次設計學生髮散思維,積極想象的環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出一個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從這個詞,你能想象白鵝在幹什麼,好像在說什麼?把你想象到的在詞語旁寫一寫,或者用圖畫來表示。
***“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我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動手批註或畫畫,調動形象思維參與解讀文字,從形態、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實踐證明,學生對想象的環節是喜聞樂見的,這從他們樂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總之我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某些環節處理得過於細緻使後面時間不夠;課堂氣氛雖然較好,但有時目的性不強。
篇二
一、課文的“味”兒沒嚼透。
備課之前,自己先讀課文。我注意到了課文的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就自然而然地認為文章是圍繞白鵝的高傲來寫的,上課時就應該著重幫助學生感受學生的高傲。可是果真照著這樣的思路上課,不斷地讀“厲聲喝斥”“厲聲叫囂”,不斷地學“引吭大叫”,不知不覺地,連我自己都覺得白鵝真的成了一種高傲的甚至讓我們覺得有點陌生和遙遠的動物,更何況學生呢?我們感受到的白鵝顯然已經不是豐子愷先生筆下和心中的那隻白鵝了。
上完課,我注意到了寫在這一組課文前面的話:“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把動物視為朋友,親近它,喜愛它,這不恰恰就已經體現編者選文的意圖了嗎?或許,編者就是被豐子愷先生對白鵝的那份由衷喜愛打動,才選了這篇文章吧!我注意了一句課文:“養鵝等於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狗多麼忠誠親切,而養鵝竟然也能如養狗一般,不正恰恰說明了養鵝的喜和樂嗎?再看課文第一段“雪白的‘大鳥’”,白鵝在豐子愷的眼裡多美呀!我小時候被鵝咬過,但我印象最深的卻還是鵝那傻呆呆又傲氣十足的樣子,現在想起來都還是覺得很好玩,很可愛。
這就是真正接觸過鵝的人才有的那份由衷喜愛!現在,我猜想豐子愷先生是十分喜歡他養的這隻白鵝,於是鵝走路時的傲慢,吃飯時的古板也就令他忍俊不禁,使他用調侃幽默的筆調寫就了這篇文章,一如一個滿懷慈愛的父親談起自己調皮的孩子。
如果課前就能嚼出課文的這個味兒,那麼,今天的白鵝在孩子們的眼裡會親切可愛得多吧!
二、課堂的“味”兒還有點兒“生”。
因為沒有嚼透教材,課堂就顯得生硬,少了點兒滋潤,少了點兒自然。許多細節都暴露出了這個毛病。
課始出示了白鵝的照片,與學生一同領略了它高傲的姿態後,我便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可沒想到的是孩子們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課堂忽然靜寂了幾秒鐘。我只有掩飾自己的尷尬,再次提醒學生趕緊讀書。孩子們這時才像回過神兒來似的。課後,我分析:很有可能是孩子們因為剛剛演了“伸長頭頸、左顧右盼”,對這個高傲的動物產生了興趣,興奮勁兒還沒過去,這時簡單機械地下指令叫他們讀課文,他們的情感就產生了斷層。經過這一番點撥,我才恍然大悟,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課堂正因為微妙才成為藝術,才需要每一個上課的老師用慧根去體悟!
又如在引導學生感受白鵝叫聲“嚴肅鄭重”時,我請學生圈一圈直接描寫白鵝叫聲的詞語。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學生圈了“狂吠”,就問孩子們這個詞是不是描寫白鵝的,大家都說不是,於是我就把正確的三個詞大在了大螢幕上。現在想來這個環節的生硬恰恰反映了我的教學機智還很不夠。其實彙報的時候完全可以就請這個學生來說,他的答案一定會引發同學們的思考,這是問題就不是我丟擲的,而是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的。這不恰恰是我們需要孩子們養成的能力嗎? ——有疑,有思。說到底,課堂本來就是這二者的結合。
篇三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地域特點,設計了《白鵝》的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認讀了本課詞語。字詞是構建語文的基礎。識字教學在中年級閱讀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有助於讀好課文,理解內容。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其次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白鵝形象,瞭解白鵝特點。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也體會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最後學生學習時通過抓重點詞句瞭解白鵝叫聲、步態的特點。學生表演、想象白鵝的動作、說的話。激發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
在《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
我在教學是要求學生在體會文句之後,邊讀邊表演,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優美詞句的意思,更準確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原本沉寂的課堂氣氛開始出現生機。在理解“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裡的淨角出場”時,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學生都能認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錯。看的學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的突出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表演鵝吃飯的情節時,能把鵝吃飯“架子十足”、“從容不迫”等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鵝老爺”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學生能在理解語句的同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堂課下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第四自然段步態特點詞語的學習上,詞語的理解上還不夠深入,不夠透徹,以至於學生們不能很好地表現出白鵝的從容和大模大樣,也沒有表現出白鵝的高傲。其次,在課文的朗讀方面,也有欠缺,太過平淡,不夠生動,點到即止,要讀得妙趣橫生才好。最後,我覺得還應該改正的地方是:應儘量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我的課堂時刻充滿活力,充滿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