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原因及其症狀

  現在社會有老齡化趨勢,很多老人都患有糖尿病,那麼糖尿病有哪些原因呢?糖尿病有什麼症狀?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糖尿病的相關內容吧。

  糖尿病的原因

  一、遺傳因素

  舉世公認,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後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達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遺傳因素明顯高於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確認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伴隨著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有基礎研究材料表明:隨著年齡增長,體力活動逐漸減少時,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在改變。自25歲至75歲,肌肉組織逐漸減少,由佔體重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係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長期攝食過多

  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使原已潛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島素β細胞負擔過重,而誘發糖尿病。現在國內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體越豐滿,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來,隨著對糖尿病研究和認識的不斷深入,從分子生物學、電鏡超微結構、免疫學、生理生化學等多角度進行控索,對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又有了新的認識。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係,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僅可以使隱形糖尿病得以外顯。

  糖尿病的症狀

  1、多尿

  是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8.89~10.0mmol/L***,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洩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洩障礙,在血糖輕4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2、多飲

  糖尿病的患者尿液會比較多,所以身體很容易處於缺水的狀態,所以就會增加喝水的次數,這也是糖尿病的一種症狀。

  3、多食

  多食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進出組織細胞前後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飢餓感,攝食後血糖升高,動靜脈血中濃度差加大***大於0.829mmoL/L***,攝食中樞受抑制,飽腹中樞興奮,攝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雖然血糖處於高水平,但動靜脈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差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飢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飢餓,多食,另外,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中排洩,因此機體實際上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慾亢進。

  4、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儘管食慾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一旦糖尿病經合理的治療,獲得良好控制後,體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持續下降或明顯消瘦,提示可能代謝控制不佳或合併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生活中糖尿病的患者常常會有精神疲憊,沒有力氣的表現,這是因為身體內的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糖尿病的飲食預防方法

  1、飯前先吃一點生黃瓜或西紅柿;吃飯先喝湯;吃飯先吃些用餐的菜;再吃主食和蔬菜。

  2、細嚼慢嚥,不要狼吞虎嚥;在餐桌上吃,不要端碗盛上菜到處走;專心專意地吃,不要邊吃邊幹活;精神集中的吃,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要一次盛好,不要一點一點盛飯;吃完碗中飯立即放下筷子,離開餐桌,不要養成吃完了還不願下桌習慣;不打掃剩菜飯;立即刷牙。

  3、少吃零食;少葷多素;少肉多魚;少細多粗;少油多清淡;少鹽多醋;少煙多茶;少量多餐;少吃多動;少稀多幹。

  4、吃菜吃帶葉、莖類蔬菜,少吃根、塊莖的菜;不吃油炸食物或過油的食物;不要勾芡,澱粉高;不要吃含澱粉高的食物,如吃要交換主食;血糖控制好的在兩餐中間吃水果,但不要喝果汁;喝湯去掉上面的油;吃肉絲比吃肉片、肉排、紅燒肉好;吃帶刺魚比吃魚塊好,因為可以減緩進餐速度,增加飽腹感;吃帶骨頭肉比吃墩肉好,既滿足食慾要求,吃進的肉量又不大;吃雞肉去掉雞皮及肥肉。

  5、吃汆、煮、蒸、拌、滷的菜比吃炒菜好,可以減少油的攝入;吃麵條要多做菜碼;吃魚吃清蒸魚、酸菜魚或燉。炒菜多放調料少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