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的檢查事項有哪些

  近年來,患直腸癌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那麼直腸癌的檢查事項大家都知道嗎?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了解吧。

  直腸癌的檢查事項

  一、直腸肛門指撿

  肛指檢查簡單易行,直腸指檢目前仍是直腸癌手術前一系列檢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檢查方法。

  二、實驗室檢查

  1***大便隱血試驗:此方法簡便易行,是大腸癌普查初篩方法和結腸疾病的常規檢查。有條件者還可應用免疫學方法以提高正確率。

  2***血紅蛋白檢查:凡原因不明的貧血,血紅蛋白低於100g/L者應建議作鋇劑灌腸檢查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CEA檢查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因此不適合作為普查或早期診斷,但對估計預後、監察療效和復發方 面具有一定幫助。

  三、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常規進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能在直視下觀察病灶情況,並能取活檢作病理學診斷。

  纖維結腸鏡檢查就目前而言是對大腸內病變診斷比較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檢查方法,絕大部分早期大腸癌可由內鏡檢查發現。

  四、雙重對比造影

  傳統的鋇劑灌腸X線檢查對早期癌和大腸腺瘤顯示常有困難,而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技術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腸癌和小腺瘤的發現率和診斷準確卒,目前已成為放射科常規檢查。

  五、CT診斷

  CT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但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尤其對於估計不能直接手術,而在應用外放射或區域性腔內放療後有可能被手術切除的病人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複發性直腸癌的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閉孔內肌、尾骨肌、梨狀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術後3個月時可作盆腔CT檢查,作為基礎片,以便於隨訪時對照用。手術後2~3年內應每隔6~8個月作一次CT檢查,或當CEA升高時複查CT.此外,CT對複發性直腸癌應用放療可提供正確的定位,並確定適當的靶體積。

  六、超聲顯象檢查

  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於1983年起開始應用於臨床。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能正確地診斷出腫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引起直腸癌的原因

  早期直腸癌的臨床特徵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在癌腫侷限於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的早期症狀佔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當時作肛指檢查,多可觸及腫塊,中、晚期直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症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裡急後重等癌腫區域性刺激症狀。

  結直腸慢性炎症:酸性體質造成了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形成的肉芽腫等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其病程愈長,發生結直腸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生率約為20-40%。

  遺傳:大概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直腸癌患者有明顯的家族腫瘤史,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者是潰瘍性結腸炎惡變的引起的結直腸癌患者外,在其他結直腸癌患者中,統稱為遺傳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心理負擔過重:由於新時代的生活節奏過快,讓許多人的生活壓力與精神負擔不斷的加重。據臨床經驗得出的結論發現,如果人們的精神與心理壓力長期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就會導致機體的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紊亂,增加患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