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的中與和

  孫式太極拳是近代武學大師孫祿堂先生融太極、形意、八卦三家為一體而創立的太極拳流派。孫式太極拳既融攝了八卦掌起、落、扣、擺等步法和擰轉敏捷,式式相連,身靈步活,隨走隨變的身法特點;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練習太極拳的精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以前練習孫式太極拳的時候,教學的人曾經說過,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中第一步就是要學習孫式太極拳的和。那麼什麼是孫式太極拳的和呢!

  其一:和者,平也

  孫式太極拳修煉貴在心平氣和。有平才和。平和則能真靜;真靜而通神明。

  正如三豐祖師在論平與中的關係時所云:“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當練拳者心平定而氣順和時,內心世界開始安靜下來,頭腦中雜念漸漸排除,外界干擾慢慢消失。

  這時候,在你的內心會感覺靜謐,彷彿可以聽見蟲鳴鳥叫,都市的嘈雜聲音會漸漸地離你遠去。

  直到聽而不聞,開始生出一種感覺:剛才還在的胳膊沒有了,繼而身體也感受不到了,甚至身體與身外失去了界限。

  身內與身外萬物都恍恍惚惚

  這時身內與身外萬物都恍恍惚惚,空空寂寂;若有似無,直至視而不見。

  此刻,真靜出現了!一切都不復存在;唯一存寄的只有無比聰慧而敏然的靈性;“氣遍身軀不少滯”,“腹內鬆靜氣騰然”。

  當你的身體內充滿了內氣,就會感覺自己有了雷霆萬鈞的力量。這樣就是古詩詞說的蓄而未發,平則守中。

  其二:和者,諧也

  孫式太極拳所言之和諧,就己身而言要做到: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正如《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所論:“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因此,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之外三合,周身上下十八個部位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分合有制,統一協調則周身一家矣。

  孫式太極拳所言之和諧還要做到: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以氣動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即所求之: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之內三合。

  內三合之關鍵在於:心、意、氣、力之分清其責、先後有序。

  要做到:心領意、意導氣、氣運身、身隨行;神***心***先意至,氣催身隨。

  其先後不可倒置,其職責不容混淆。就敵我而論,孫式太極拳所言之和諧更要做到:內外相合,彼己相諧。彼不動,己不動;彼欲動,己先動。

  己之先動應是與敵尚未接手,吾之神已滲敵而接,吾之意已透彼骨裡。

  此乃師雲:“未曾接手分勝負,神接意打定輸贏。”

  簡言之,孫式太極拳修為所求之中和就是無過無不及。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無過無不及呢?我想就目前拳界存在著的認識與修為的誤區淺談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