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摸勁訓練

  練拳先練功,一勢一式須按太極拳的真法要領去練,練出功夫,練出足夠的內勁後,再進行摸勁訓練,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假借過重

  應以“有意無意”為佳,意念過重,則神情呆滯,神氣凝聚無力,所以,神意要動起來,勻潺潺如小河流水,活潑潑如江河入海,不能停,一停就縮於區域性,就會破壞整體的氣勢,即“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將掀起,而加以頓挫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身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2、開合過於分明

  整個訓練始終要開中寓合,動則俱動,動是開,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靜則俱靜,靜是合,閤中寓開;虛實要分,但要有那麼一點模糊,須知“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摸

  勁就是練的懂勁功夫,虛實不能過清。哪個方向都要有一點,始終在矛盾的統一體中進行變化,不能跳出這個矛盾統一體,即太極圈,出圈即為破體,破體之後,力成虛無,或過或不及。

  3、用力多於用意

  太極拳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它是一種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肉體的運動。太極拳行功走架,全神貫注,以意導氣,煉氣歸神,所有外形變化,一招一式無不講求意在身先,意不動身不動,意動身隨,意靜形止。一用力***拙力***,肢體便充血,區域性便僵硬,會造成上重下輕,重心不穩,氣湧於胸,呼吸不暢,故要用意不用力,小腹鬆圓,神意上領,即頭頸豎起,直插雲霄,肌肉下墜,似順骨滑入地下,心氣鬆至足跟,湧入地下,即“鬆沉”之真義,用意才能真正做到鬆靜,鬆靜後才更好地體察入微去感受勁力的變化。

  4、過早進行摸勁訓練

  在“八五十三勢長拳解”中有“自己用功,一勢一式,用成之後,合之為***長***,滔滔不斷……恐曰久人於滑拳也”,目前就大多數太極拳愛好者而言,多數都不到摸勁的階段,不要強練,即使練了,效果也很差、功夫不到。應求明師,多訪武友,掌握太極拳的真法入門,否則什麼也摸不著,摸勁無從說起!練拳先練功,一勢一式須按太極拳的真法要領去練,練出功夫,練出足夠的內勁後,再進行摸勁訓練,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5、功法三調及注意事項

  功法三調即摸勁功法中的調姿、調神、調時。

  調姿就是調整身體的姿勢,四肢和身體的位置及相對位置,即肢體“空中定位”,其中蘊含了深奧的拳理法則,不是隨意擺放的,要嚴格按照太極拳理法規範自己的外形姿勢。

  調神就是意念活動的調整,俗語的凋心也是指此。任何人體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作用於骨骼的結果,也就是說以骨骼為槓桿,關節為樞紐,肌肉收縮為動力,使人體實現各種活動。而神經系統又始終受精神意志的控制和影響,“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即說明了神意即“意念活動”在拳術訓練中的重要性。離開意念的引導,就談不到內勁的培養,沒有內勁的拳術只能是空架子。沒有精神支配的肢體的運動就是盲目的運動,即妄動。歷史上有名的李廣射石的故事,能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其間就有一個意與力的問題。意境的不同,精神狀態的迥異都使力的表現有著明顯的差異。此即拳學前輩所說“意即力也”,沒有意也就沒有了力。意的運用最終歸於神聚。

  調時就是調整訓練的時間及其分配,控制摸勁訓練時間,實際上就是運動量的控制。運動量的掌握與控制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鍛鍊的進步和效果,同時也影響著鍛鍊的興趣。在鍛鍊中既要使潛在的能量發揮出來,又不能使體力過分消耗。就太極拳摸勁訓練的內容來看,其本身就包含著對自身進行認識及再認識的過程,要做到“舒適得當,循序漸進”,具體靈活地掌握和控制運動量,初學者最好要留有餘力。單純片面地追求某一項指標作為“運動量”大小的度量標準,並認為是找到了捷徑,這是錯誤的認識。例如:有些病患者或是拳術愛好者,由於想盡早醫好病患,或更快地掌握拳術要領,就去以“恨病吃藥”的態度去鍛鍊.片面認為: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姿式越低療效越好,練功時間越長體會越多,就能進步得越快等等、這些想法、做法往往導致欲速則不達、事與願違的結果。訓練運動量控制在:心臟的搏動及呼吸的次數,不失常態:當日除練功外,沒有其他過大的體力勞動的情況下,次日清晨起床時,不感到疲勞過度。總之,在練功時要留有餘力,練功後應精力旺盛,這就是運動量恰到好處的標誌。

  練功環境選擇:儘可能選擇安靜、空氣新鮮的室內外環境。室內練功要注意空氣流通;室外練功須避風雨寒氣,夏日避免陽光暴晒和電扇直吹,樹陰下或樹叢中較佳。

  練功著裝注意:內衣不要過緊,衣褲要寬舒,鞋鬆緊適當.鞋底選擇和練功地面有關係,摩擦力要適中,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練功時機選擇:身體正常的任何時間內均可以練功,飯前過飢不宜練功,飯後20分鐘即可練功。情況反常、煩惱不安時不宜練功.調整心態使情緒穩定後可以練功。有病灶反應期間可以練,但要控制練功時間不要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