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的發勁練習

  楊氏太極拳是許多人都非常喜愛的拳種之一,適當的練習楊氏太極拳有著非常好的養生保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怎樣練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楊氏太極拳柔中帶剛,剛中有柔,楊氏太極拳講究內外兼修,用勁講求剛柔相濟、內外相合,合理練習才能提升境界。

  勁分為明勁與暗勁,明勁形與外,暗勁形與內。太極拳的勁指的是暗勁***亦稱內勁***。發勁時要內外合一,周身一氣,將全身的力量發到出擊點上,從而達到後發制人、克敵制勝的目的。

  楊式太極拳不僅拳、肘、肩、腳、膝、梢節和主要關節能發勁,而且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

  古拳譜中說:“全身無處不彈簧。”如太極拳中的掤、捋、擠、按、採、列、肘、靠等八門勁中的勁,在發勁時肘、肩、膝、胯等主要關節都處於適度的放鬆、彎曲狀態之中,因而全身上下蘊藏著彈性。

  這種彈性在與對方相粘著點上就好比安上一隻適度的彈簧,當對方向我進勁時,該彈簧便會被壓而縮短並由此而產生外彈力。

  當對方來勁變小或後撤時,該彈簧又會隨著壓力的減退而項彈出去,並因此而減弱了外彈力。同理胸部、胯部均可產生反彈力。

  這就是太極拳的彈簧勁,也是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的道理。

  從外形上看發勁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實質上只有尺勁與寸勁兩種。尺勁與寸勁是指力量在對方身上起作用的時間而言。初學發勁或沒有得到沉勁的只會發尺勁,習練久了懂得沉勁的才會發寸勁。

  尺勁以後腳向前蹬為主要動力,節節貫串,由下而上,順勢湧出。如與人交手發勁時,勁即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手達於梢,做到跟節起,中節隨,梢節追,重心先偏後腿。

  發勁時右腿弓,左肢蹬,重心快速前移產生慣性,催動右手向前發勁。只有意識指揮,內氣貫通,才能在發勁的一瞬間匯聚全身的力量發到出擊點上。

  尺勁由於力的作用時間長,能將對方擲出很遠。這在形式上與擲出石頭、瓦片不同,但用力的方法很相似。優點是不會使對方受內傷。對功夫不深、腰胯不活的初學者可多用尺勁。

  楊氏太極拳的要領

  要領一、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 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要領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 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 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要領三、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 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要領四、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