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剖析論文
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上,我們不能忽視社會、學校與家庭等外因的強大作用,但我們也不能小覷自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依賴於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大量剩餘勞動力從農村轉向城市,留下子女在原籍生活與受教育,從而形成了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由於各種原因,農村留守兒童備受關注。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及對策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概念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人口流動限制的格局打破,特別是在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農村大規模剩餘勞動力流向城市,他們以勞務輸出為手段,謀生致富、養家餬口為目的,每逢過完春節,大批農民便背井離鄉,留下子女外出打工,從而形成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根據不同標準的劃分其概念亦不同,本文所界定的農村留守兒童包括完全留守兒童與非完全留守兒童,即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17歲以下的兒童。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父母長期外出務工賺錢對留守在農村的兒童心理是否存在影響,以湖南省邵東縣與靖州縣為例的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的影響
從表格中可以推出,遠離父母生活的兒童確實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見微知著,隨著當前經濟形勢的發展,由於各種原因形成了數不勝數的農村留守兒童。沒有父母只有孩子的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不可能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讓身體與心理茁壯健康的成長。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樑,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亟待解決。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焦慮自卑,多發寂寞無助之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父母有依戀情結,依戀的程度與性質直接關係到兒童的情感。由於農村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心理交流機會,內心的煩惱與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導致內心的情緒無處合理的宣洩,儘管有委託監護人的照顧,但他們所能給予的只是身體方面的關心,而心理方面的問題大都置若罔聞,因此這種長期的矛盾心理極易產生焦慮、敏感等情緒。
2、性格孤僻,反叛心理較強。留守兒童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家人的關心與教育,但由於現實原因,遠在異地的父母無法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長期以來,他們的苦樂基本是一個人獨自承受消化,父母的愛可望而不可及,他們不願主動參加班級團體活動,寧願沉默寡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些農村留守兒童因為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希望通過一種極端的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與關心,喜歡與人唱反調,對周邊的一切缺乏安全感,常常帶著有色眼鏡看周邊的人與事。
3、道德意志薄弱。兒童道德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期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過渡。自律道德是在他律道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兒童期的道德判斷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階段,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發展,離不開道德情感的培養和內化,離不開成人的監督和管教。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是由委託監護人撫養長大的,一方面由於委託監護人的疏忽,缺乏有力的監督管教,另一方面因道德情感缺乏和發展偏差,留守兒童的自律道德水平低下,道德意志力脆弱,易受社會不良習氣的誘導而做出違背道德法律的事。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原因
1、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教育環境,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德智體與個性社交能力等密切相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子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正確的教育和關愛是子女形成健康心理和意志力不可或缺的條件。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遠離小孩,無法教育子女,親情的缺失造成留守兒童性格的冷漠,不願與他人交往。
2、學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迷惑,需要學校更多的幫助與疏導來補救家庭殘缺的影響,但由於學校一般重智育輕德育的課程偏向以及農村學校無專業的心理老師,且各科老師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過多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未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3、社會因素。首先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農民工在城務工,其隨遷子女就地上學困難,只能在老家上學,遠離父母,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其次農村社會文化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農村地區不論在經濟還是精神方面都是比較單一貧乏的,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網路在農村地區逐漸出現並不斷擴大,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生課餘時間都喜歡“泡吧”,由於網路上的資訊魚龍混雜,農村中小學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與自制力不夠,易沉迷於虛擬的網路,而且由於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更加肆無忌憚的出入各種娛樂場所,致使他們的心理狀況受到嚴重的影響。
4、自身因素。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兒童期不僅是個體生物性發育的階段,而且是他們自我心理的發育階段。留守兒童正處於這一特殊時期,他們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身心處於一種非平衡狀態,當父母外出後,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和生活空白區得不到父母與老師的彌補,他們往往把心理的需求與滿足轉向朋友,由於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不能有效地明辨是非,容易誤入歧途。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發展有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當地就業經濟模式。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最終的目的是使農民擺脫貧困,減少農村與城鎮的經濟差距。要使農民真正富起來,必須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與科技創新精神,使他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他們不要再背井離鄉,有足夠的時間與他們的子女相處,給他們溫馨的家庭環境,並教導他們。
***二***重視學校教育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學校教育。首先各學校應該摒棄重智輕德的教育,不要被高考的“指揮棒”束縛,適當開設德育課程;其次各學校應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定期與他們開展心理交流座談會;最後班主任應該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以及心裡狀況,並做好詳細的跟蹤記錄,建立“心靈驛站”,在生活與學習上更多的給與他們幫助與愛。
***三***開展多元化社會教育,加強社會文化環境的健康性。首先根據農村地區普遍缺乏關心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狀況,整合社會資源,增加農村教育資金的投入,建立留守兒童生活託管中心等機構,聘請專業人士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與心理幫助;其次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法律保障體系,不僅要增加農民工子女進城讀書的相關法律保障機制還要依法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保護措施。
***四***留守兒童應該學會正視自己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上,我們不能忽視社會、學校與家庭等外因的強大作用,但我們也不能小覷自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依賴於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必須學會自己走路,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時刻注重提升自我素質、謀求人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明翔.農村留守中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範大學,2012.
[2] 王海豔.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
[3] 李倩.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與農村子女教育[D].復旦大學,2009.
[4] 周宗奎,孫曉軍,範翠英.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與對策[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科學版***,2007.
[5] 葉敬忠,張克雲等.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06***1***.
[6] 範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
[7] 曹加平.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05.
[8] 李寶峰.農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干預.教育探索,200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