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集中體現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變化,成為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資訊源,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南京發展程序中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巨集觀環境和困難壓力交織並存的特殊挑戰,在市委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圍繞打贏“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改革創新實質突破、青奧盛會精彩圓滿”三場硬仗,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重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把辦好青奧會和保障服務國家公祭儀式作為重中之重、頭等大事,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舉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紮紮實實做好城市執行、綜合保障、現場組織等各項工作,推動兩件大事永載史冊。青奧會精彩圓滿,贏得了海內外高度評價,兌現了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實現了提出的“辦得精彩、辦出中國特色、體現國家形象”目標,向世界傳播了“中國好聲音”,為奧林匹克事業發展積累了“南京經驗”,提升了南京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國家公祭活動順利舉辦,實現了“正正規規搞公祭”目標,展現了南京開放自信、和平博愛的國際形象,展示了南京人民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強意志。
一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核心要求,堅持把經濟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把經濟增長動力轉到依靠科技創新、深化改革上,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向好、轉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00億元,增長10%,增速高於全省和蘇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3.5億元,同口徑增長11%;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7%。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我市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增幅均居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實現了進位;各項貸款和存款新增量均居第3位,比上年末分別上升1位和2位。
——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4%,提高2.4個百分點;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5%,其中,新能源汽車、衛星應用、軌道交通等6個產業增幅超過2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4%,其中,軟體和資訊服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7%,旅遊業總收入首次突破1500億元。
——綜合改革激發新活力。承接行政審批事項88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09項、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4項;70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不再保留,成為繼天津之後全國第二座沒有非許可審批城市;實施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行網上“多證聯辦”,出臺鼓勵民營經濟發展“1+5”政策檔案,全年新增企業4.36萬戶、增長50.6%,新增企業註冊資金2545億元、增長81.8%。
——城市品質實現新提升。如期完成青奧重點工程建設,國際青年文化中心、青奧村、“南京眼”步行橋成為南京城市新地標;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濱江風光帶、金牛湖成為市民觀光休閒新景觀;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機場高速、繞城公路成為整潔靚麗新通道;全面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快速化通道成為百姓出行新選擇;精心做好展示策劃,明城牆、夫子廟成為南京對外新名片。
——民計民生有了新改善。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城鄉公共服務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5%;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5%;分兩大區域實施低保同標,城鄉困難群體首次享受同等待遇;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47萬平方米,竣工414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實行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與和諧社群建設全國領先。
過去一年,我們科學應對巨集觀形勢,強化經濟組織執行,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形勢研判,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經濟穩定執行在合理區間。強化政策創新,堅決落實國務院和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結合南京實際,加大政策創新和整合力度,市級層面共制定實施112個政策檔案,全力支援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環境保護和民生事業發展。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把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有機結合,更加重視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基礎設施、重點產業、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重大專案推進,對154個重大專案實施掛圖作戰,對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10億元以上專案實施重點跟蹤,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全力擴大消費需求,著力培育資訊服務、網路購物等新型業態,加快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養老、健康等消費服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制定並落實扶持外貿穩定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完成進出口總額572億美元、增長2.7%;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33.6%。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轉型升級導向,推動結構戰略調整,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在結構調整優化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更加註重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群條例》,實行科技創新券制度,提升創業載體孵化功能,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搭建公共服務平臺51個,科技創業特別社群新建載體201萬平方米,集聚“321計劃”人才1381名;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3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5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佔全市工業總投資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建材、冶金和石化等高能耗行業投資下降2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5.8%,提高1.4個百分點;新增設施農業6萬畝,新增家庭農場364家,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46億元。成功建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節能減排全面完成,建立區域排汙權交易機制,實施四大片區工業佈局調整,完成20家中小工業企業搬遷關停;完成131家“三高兩低”企業整治,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7%,煤炭消耗下降3%。
過去一年,我們紮實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發展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紮實推進第二輪綜合改革,7大類48項改革任務全部完成方案制定,已審議出臺30項。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同時,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實現突破,組建東南集團和揚子集團,國有資本從傳統工商業領域退出24家企業,完成14家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成立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組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整合建設工程、政府採購、產權交易和土地招拍掛等7類交易活動,公共資源交易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完成市級功能區體制改革,實施“市屬區管”新體制,激發了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職能,四城區街道全部取消經濟指標考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社會管理服務之中。
實施戶籍制度一體化改革,市域範圍內實現戶口通遷。金融、財稅、土地、社保、科技、教育、醫療衛生、資源性價格、社會治理等改革正有序推進。與此同時,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全方位對接互動,南京綜合保稅區開始實質性運作,龍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正式執行;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獲國家批准。外事、對臺、港澳、僑務等工作同步推進。
過去一年,我們優化城鄉空間佈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城市化展開新篇章。制定區域城市化規劃,組織實施新區建設等九大工程,全面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新區新城建設步伐加快,河西新城南部地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青奧博物館等青奧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金融城一期、博覽中心二期等重點專案如期推進,展現了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形象;江北新區前期工作有序開展,空港新城、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和10個新市鎮加快建設,城鄉區域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進展,7條軌道交通線路同步建設,地鐵10號線、寧高城際、寧天城際一期等3條線路建成通車,全市軌道交通通車裡程由85公里提高到180公里,位列全國第4;祿口機場二期建成使用,機場高速擴建、江東路快速化改造、城西幹道橋改隧、江北大道建設等工程全面建成,寧高新通道、緯三路過江隧道全力推進,火車站北廣場、南京汽車客運新站投入使用。老城改造有序推進,下關濱江、鐵北、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等片區改造順利推進,完成城中村、危舊房改造295.5萬平方米。25公里明城牆本體修繕完畢,科舉博物館、六朝博物館等一批文博場館,相繼建成並對外開放。農田水利、國土整治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過去一年,我們聚焦環境整治,狠抓綜合治理,城市管理逐步走向長效常態。堅持問題導向,全城動員、全民發動,大力開展“大幹一百天、環境大掃除”和“再幹兩百天、環境再提升、管理見長效”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完成22條主次幹道、48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祿口機場、南京南站、玄武湖周邊等視窗地區,以及進出城主要公路、鐵路沿線環境全面提檔升級;完成動遷專案110個、拆違1.38萬處,拆違面積近170萬平方米,拆除違規廣告標識2.1萬塊,清運衛生死角垃圾50萬噸。交通秩序大為改善,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新增和優化公交線路76條,新增、更新公交車2530輛,新增公共自行車7400輛;推行公交換乘優惠政策,主城區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46%;調整背街小巷停車管理體制,實施分割槽分級停車收費管理,新增停車泊位9.1萬個,交通擁堵指數在全國排名從年初第6名下降到第21名。長效管理初步建立,出臺城市長效管理意見,制定33類、2000個條目的城市綜合治理指導標準;市本級城市維護費用由6億元增加到10億元,城管執法隊員配比由萬分之1.86增加到萬分之2.71;城區道路機掃率達到8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我們強化大氣汙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制定出臺39項環境保護政策檔案,嚴格落實相關治理體系和措施,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大氣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實施50個大氣減排重點專案,累計完成1012臺燃煤鍋爐的關停和清潔能源改造,南鋼、金陵石化、揚子石化等一批脫硫脫硝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全面推行車用國Ⅴ汽柴油,淘汰黃標車6.1萬輛;全方位治理在建工地揚塵,全密封管理3000輛渣土運輸車,城區降塵量下降22%,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5.38%。水環境治理得到強化,集中整治河西南河、南十里長溝、滁河、水陽江等一批河道,完成玄武湖生態治理一期工程,鐵北汙水廠二期、城南汙水廠二期等汙水處理新擴建專案順利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得到加強,在全市劃定13類104塊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對老山、金牛湖等一批生態資源實施重點保護;推進明外郭—秦淮新河風光帶等重點工程建設,52公里濱江風光帶一期工程、玄武湖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青奧森林公園、魚嘴溼地公園等一批生態工程順利建成;建設美麗鄉村示範區475平方公里,全市綠化造林6.2萬畝。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實施民生專案,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市民百姓滿意度不斷提升。紮實做好民生工作,民生十件實事全部完成。就業再就業工作紮實有效,新增城鎮就業22.5萬人,實現再就業10.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完善鼓勵支援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新增城鎮就業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4個百分點。社會保障水平再上臺階,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增長11%以上;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84%、74%和75%。建成市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102個3A級社群居家養老中心,新增116個醫護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教育衛生事業均衡發展,開展中小學校長教師“區管校用”試點,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成為第一批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轄市;河西兒童醫院、市中醫院新院、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等專案建設加快,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文化體育事業全面進步,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文化建設工程”指標列全省第一;城市社群“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全覆蓋,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提前一年實現現代化指標。社會治理不斷創新,誠信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取得新成效,群眾安全感達93.4%。雙擁、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參事、社會科學工作取得新進展,計生、婦女、兒童、青少年、仲裁、殘疾人、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
過去一年,我們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密切聯絡群眾,切實改進作風。決策更為科學,制定實施《南京市人民政府議事決策規則***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檔案,完善市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和重大專案民意徵集、專家諮詢,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城鄉規劃管理等制度,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效能明顯提升,紮實推進投資專案並聯審批,審批時限控制在45天以內;充分發揮“12345”政務***作用,全年辦結率達99.8%,回訪滿意率達93.3%;在市級機關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通過“省市政風行風熱線聯動直播走進南京”活動,與市民互動,限期督辦了650條諮詢、建議和投訴。作風得到加強,會議、建立達標、節慶論壇等活動大幅下降,規範性檔案數量同比減少三分之一;市政府40個組成部門預算全部公開,“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1.3%。全年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8件、建議392件,辦理市政協提案673件,辦理質量不斷提高;提請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政府規章5件。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不辱使命、不負重託,較好完成了各項既定目標任務。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市委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攬全域性、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不懈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寧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駐寧單位和省級機關,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和支援南京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謝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薄弱環節。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綜合改革工程仍需深入推進;內需不旺與外需不穩並存,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市民反映強烈的灰霾天氣、河道汙染、部分節點交通擁堵等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工作與群眾期望還有差距,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難度加大,既定的增收目標未能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依法行政亟需提高,一些工作人員為民服務、勤政廉政、盡責履職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5年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視察江蘇和青奧會成功舉辦為強大精神動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改革和依法治市,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在“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的征程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外貿出口保持正增長。約束性指標是: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7%左右,煤炭消耗總量控制在3240萬噸以內。結構性指標是: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2.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科技創業投資增長15%。這些指標是市委市政府多方聽取意見、慎重權衡後確定的,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精神,與我市“十二五”規劃目標相銜接,反映了新常態下的增長可能、轉型要求和就業需要。
做好今年工作,要全面落實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提出的“五個邁上新臺階”最新要求,作為建設新南京的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更加積極適應經濟執行、城市建設管理、民生保障和改善三個新常態,以經濟強夯實發展基礎,以百姓富體現發展成效,以環境美增強發展優勢,以社會文明程度高提升發展境界,堅定不移朝著新南京目標邁進,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都。堅持轉型發展,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城市轉型,切實更新城市規劃理念,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著力提升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大力推進政府轉型,加快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堅持創新發展,把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作為關鍵環節,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改革攻堅,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增長潛力、拓展發展空間,確保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堅持協同發展,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處理好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以及發展與民生、經濟與環境的關係,加快各種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各種力量優化整合,促進各種利益優化平衡。堅持和諧發展,緊緊圍繞“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目標,解決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部分群眾的共同利益、特殊群眾的特殊利益,築牢和諧基石,確保大局穩定。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確保重點改革任務逐一落地、見到實效,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加快落實行政審批制度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等措施,切實實施好“五個檔案、十張清單”,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和混合所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系列政策檔案,推出一批含金量高、收益預期好的重大專案,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市政工程、公共服務等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造,重點推進50家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和資產重組。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制定實施差別化金融支援政策,更大力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過創新券、風險補償、後補助、創投引導等方式,按照市場規律引導支援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科技同經濟的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的對接、創新專案同現實生產力的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的對接。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群條例》實施細則,優化完善“321”政策體系,加快建立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調動基層發展活力。加快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權責一致”政府管理體制,市級重點加強規劃與國土管理、財政與公共政策、行政執法與監督等調控職能,區級重點加強經濟發展和城市管理職能。落實好街道和社群改革措施,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職能。積極培育發展公益慈善、社群服務類社會組織,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機制。鼓勵各區在城市治理、新型城鎮化、國土空間優化再開發等方面大膽探索。深化區域金融、財稅、土地使用制度、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高階產業、高階產品,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
促進科技與產業對接。全面實施“一核兩翼”策略,以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群為核心,以高新區轉型提升和東南科技創新帶整合提升為兩翼,加快形成創新驅動新局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網路創新研究院、北斗產業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平臺建設,加快形成一批可轉化的成果,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8個、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家。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六穀二十一園”為載體,大力發展未來網路、智慧電網、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軟體和資訊服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以上,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以上,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加快推進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中船海洋裝備機電產業園、正大天晴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基地、清華紫光積體電路產業園等重大專案,確保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專案竣工投產。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高階發展導向,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跨境電子商務等網際網路經濟,推動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深度交融,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支援蘇寧易購、巨集圖三胞、焦點科技等企業發展壯大。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會展旅遊、商務商貿、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開工建設金融城二期、國際博覽中心三期,規劃建設18個文化休閒旅遊集聚區,以及健康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智慧財產權、檢驗檢測等產業園。啟動南京華僑城綜合文化旅遊專案建設,加快推進世貿夢工廠動漫文化基地等重大專案。金融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資訊消費增長30%以上,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25%。
全力以赴擴大內需。適應消費需求變化,以建設國家資訊消費試點城市、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中國健康服務與生命科技名城等為契機,以“智慧南京”、“健康南京”、“暢遊南京”為抓手,發展消費新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做大資訊、文化、旅遊、體育、養老等消費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投入,全力以赴推進當年總投資超1300億元的203個市級重大專案,促進投資合理增長。
***三***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在區域經濟競爭合作中,打造新亮點、構建新優勢。
啟動江北新區建設。按照“規劃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態先行”原則,全面啟動江北新區開發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新區執行體制機制,加快制訂《江北新區條例***草案***》。高標準做好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城市設計等工作,為新區長遠發展夯實基礎。統籌做好新區專案謀劃、招引和儲備,建成六合機場,開展鐵路南京北站前期工作,推進城市中心區建設、棚戶區改造、生態環境建設等一批重大專案。
發展壯大樞紐經濟。充分發揮南京發展航運物流獨特優勢和條件,優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設集疏運體系、物流園區和航運服務體系,加速發展航運交易、海事法律、航運經紀等服務業,推動南京與長江中上游城市港口聯盟實質執行,加快打造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強化航空樞紐功能,整合空港要素資源,推進空港綜合保稅區申報,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製造、臨空關聯產業,打造空港樞紐經濟區。依託南京南站樞紐優勢,大力發展商務商貿、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產業,構建現代化智慧型高鐵樞紐經濟產業體系。
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對接上海自貿區,加快南京綜合保稅區建設。搶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機遇,支援高新區、江寧開發區等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援江寧高新園等建立國家級高新區,支援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加快建設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建立省經濟和生態體制協同改革試驗區。建成省級以上產業特色園區6家、生態工業園區9家、智慧財產權園區6家、創新型園區2家。
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創新對外開放思路和舉措,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完成南京電子口岸一期建設,開展龍潭港啟運港退稅試點,推進祿口國際機場72小時過境免籤,以及冰鮮水產品進口口岸建設。開展首批全國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試點。加快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外貿競爭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援軌道交通、電力裝備等優勢行業和企業“走出去”。
***四***全面推進區域城市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統籌建設重點,把握建設時序,構建“一新區、三新城、三樞紐、五片區”格局。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以江北新區為重點加速區域城市化程序,加快河西新城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新中心建設,科學有序推進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建設,加快建設空港、海港、高鐵樞紐經濟區。加快老城有機更新,整體改造提升下關濱江、鐵北、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麒麟五個片區功能品質。嚴控主城區建設規模和開發強度,逐步疏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進“多規融合”,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試點,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健全土地統一儲備運作機制。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有序推進城市建設。按照“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創新城建投融資機制,繼續推進地鐵4號線、寧和城際、寧高城際溧水段、寧高城際高淳段等軌道交通建設,開工建設地鐵5號線和長江五橋、高淳至溧陽高速公路,建成緯三路過江隧道、寧高新通道,啟動實施模範西路改造、緯七路東進、紅山南路東延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東山副城、仙林副城等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推動紫金山—玄武湖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續建馬群換乘中心。推進長江新濟州河道治理工程,開工建設秦淮東河先導段和石臼湖、固城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建設。
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編制新市鎮、新社群和布點村建設規劃,加大新市鎮新社群建設力度,構建佈局合理、功能錯位的村鎮體系。啟動新一輪全域統籌工作,選擇條件較好的若干鎮街開展新一輪試點。加快交通水務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改革,穩步推進農民市民化。做好江寧街道、金牛湖街道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工作。健全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六大機制,實施《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
健全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推進“再幹兩百天”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市容市貌、道路街巷、停車秩序、渣土運輸、戶外廣告、小區物業等重點領域管理,實現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強化區***園區***城市建設管理主體責任,推進城市管理養護市場化,建立完善“政府監管、建管分離、管養分開、市場競爭”城市管護新機制。推動全民參與城市治理,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進一步集中城市管理領域行政處罰權,加大網格化巡防執法力度,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機制,健全城市管理督查問責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實行24小時全時段覆蓋的渣土運輸管理,主城區主次幹道機掃率達到85%以上。
***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紮實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同步推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
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建設,力爭鎮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全覆蓋,形成市、區、鎮街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全面推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完善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全力推進集體資產確權登記發證,加強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紮實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啟動整體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工作,把中國***南京***生物農業谷等“一谷四園”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現代農業集聚區。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業裝備和技術水平。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力爭實現休閒農業綜合收入48億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設施農業4萬畝,完成土地綜合整治25萬畝。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機、農藝、植保等服務性合作組織,積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力爭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比超過50%,農民參加規範的專業合作社比重達69%,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
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推進五大示範片區建設,確保新建立美麗鄉村示範區300平方公里,新建立市級示範村30個以上,基本建成江寧、高淳美麗鄉村示範區。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全面實施“保、調、減、退、提”生態環境倒逼策略,一手抓保護建設,一手抓汙染治理,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實行更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大力實施區域排汙權交易機制、廢棄資源處理利用補償機制、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等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排汙費徵收標準,以經濟槓桿倒逼企業治汙減排、轉型升級。嚴格環境准入,明確全市禁止和限制建設的產業門類和空間區域,嚴格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汙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等要求,形成產業結構、生態空間和總量控制“三位一體”的環境准入模式。加快推進四大片區工業佈局調整,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啟動烷基苯廠等4家重點骨幹企業搬遷工作,完成9家中小企業搬遷關停。加快江南繞城公路以內工業生產企業“退城入園”步伐。全面推進全國綠色迴圈低碳交通運輸區域試點城市建設。落實國家淘汰落後產能要求,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建設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從嚴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規範環境秩序,保障環境安全。
加強大氣和水環境治理。加大灰霾整治力度,下大力氣實施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汙染協同治理,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實施油煙汙染專項整治,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參照青奧標準嚴格執行重汙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工作機制,確保全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7%,完成“十二五”減煤控煤任務。加強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完成仙林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高新區北部汙水廠一期等工程,完成主城六區排水達標區建設267個。加強水資源保護,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積極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80%。
深化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國家生態市建立成果,加快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嚴格執行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實施“綠色南京”工程,確保完成綠化造林4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9.1%。繼續推進濱江風光帶二期等一批生態重點工程,加快建設老山、金牛湖等生態保護區。完成廢棄露採礦山環境整治500萬平方米,建成18個遊園綠地,完成18條進出城主要道路綠色通道提升、15條國道省道和城鄉道路綠色通道建設任務。
***七***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彰顯城市特色形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明城市建立,推動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建設獨具魅力的人文都市。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文化惠民“百千萬”行動計劃,打響南京文化藝術節等一批文化品牌,啟動南京演藝中心、南京藝術小學新校等專案建設。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快推進“書香南京”建設及“農家書屋”提升工程,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出優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舉辦首屆南京國際青年節,辦好米蘭世博會“南京周”等活動。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編制文化產業功能區佈局和建設規劃,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建立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2—3家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爭創“國家文化金融合作實驗區”。建設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南京攻略”文化旅遊移動消費平臺。做好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工作,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以上。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加強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保護,完成明故宮遺址公園核心區、南朝石刻等重點區域保護規劃,推進明城牆和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蹟申遺工作,實施百子亭歷史風貌區等一批近現代建築保護和修繕。建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完成周邊區域城市設計。加快明朝博物館和城牆博物館等建設,規劃建設“雲錦城”、石頭城遺址公園等重點專案,完成梅園新村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牛首山和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建成開放。
***八***堅持民生需求導向,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圍繞“七個更”的目標,統籌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構建更加公平、普惠、均衡的民生保障新機制。
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通過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壯大股份合作經濟、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創業就業和加強救助幫扶等措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探索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更加關注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城鄉居民收入達標人口比例提高4個百分點。
構建城鄉一體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並軌。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進公共租賃住房與廉租房並軌執行,逐步建立以共有產權管理為核心的購買型住房保障制度。
推動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市域創成“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職業教育雙業提優發展。擴大教師“區管校用”試點範圍。加快南京軟體科技大學籌建工作。加快四大保障房片區學校配建,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推進市中醫院新院、浦口新城醫療中心等建設,確保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河西兒童醫院年底前投入執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提升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工作水平,爭創“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做好工青婦、民族宗教、援疆援藏、僑務、參事、史志、檔案、地震、氣象、社會科學等工作。
深化社會綜合治理。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區、街***鎮***、社群***村***社會服務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推動社群減負增效常態化,加強和諧社群建設,全市98%的城市社群和96%的農村社群達到省和諧社群標準。繼續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創新物業管理機制,提高小區服務水平。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從源頭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建立全程監管和責任追究制度。重視和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方式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各位代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今年,市政府將重點辦好民生十件實事。***1***提高保障水平。實現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險市級統籌,實行低保全城同標。啟動城鎮職工和居民大病保險。為全市戶籍居民購買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居民家庭財產綜合保險。***2***完善住房保障。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950萬平方米、新開工保障房280萬平方米、竣工280萬平方米。完成20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整治。***3***改善交通出行。新增、更新公交車1243輛,新改建公交場站27座,新增公共自行車1萬輛以上,新增停車泊位6萬個。***4***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其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3個百分點,實現再就業6.5萬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萬人次,培育自主創業者1.1萬人。***5***優化醫療健康服務。引導優質衛生醫療資源向新區、薄弱區佈局,全市90%以上社群衛生服務中心、88%以上村衛生室達到省級建設標準。***6***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託管學校98所,名校辦分校30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0%。新擴建達省優標準的幼兒園40所。***7***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00公里。完成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600戶。人均純收入低於6500元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8***加強養老服務。建成市3A級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0個,新增養老機構床位4179張。***9***強化便民服務。制定實施《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公用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整合便民服務功能,為市民提供優質便捷服務。新擴建社群綜合服務中心30家以上。***10***推動智慧生活。基本實現全市公共區域WIFI網路免費向公眾開放。以市民卡為載體,推進誠信卡試點。推廣居民健康卡,實現區域醫療一卡通、一賬通。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編制“十三五”規劃。我們將立足市情、發揚民主、凝聚智慧,編制一個適應時代要求、體現中央精神、符合南京實際、反映群眾意願的“十三五”規劃,為南京新一輪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為民,是各級政府神聖職責。我們將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嚴格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過程,推動法治南京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研究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規劃,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推進政府部門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加大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行政執法力度。對行政機關重大合同一律嚴格實施合法性審查。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報告備案制度、實施後評估制度、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推進科學行政。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做到以政府權力清單消除權力尋租,以負面清單釋放市場活力,以責任清單規範政府行為。建立健全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嚴格遵守《關於加強“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和監管的意見》、《南京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則》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議事決策規則》,推進政府決策和執行機制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積極防範政府性債務等潛在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建立完善行政審批事項裁量基準制度、並聯審批制度、監督管理制度,提升服務效能。推行公共服務標準化,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各級服務載體,構建綜合高效的政務服務平臺。
強化勤政廉政。深化“四風”整治,大力整治庸懶散拖等問題,堅決克服等待、觀望和畏難情緒,保持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務實苦幹的優良作風。強化宗旨意識,密切聯絡群眾,有效打通聯絡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建設節約高效政府。對照“十二五”目標,著力補缺、補弱、補短和補軟,實現“十二五”圓滿收官。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源頭治理,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穩步推進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專案管理、政府採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規範管理,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實施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重大建設專案和社會公益事業資訊公開,強化審計、監察、督查的監督作用,自覺置身於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之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執行。
各位代表,“邁上新臺階,建設新南京”,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領導下,解放思想、克難奮進、紮實工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而不懈奮鬥!
下一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