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徵文
家庭教育是一種平等的雙向、互動教育。平等的前提下是家長可以指引孩子的教育,也可以是孩子糾正家長的教育,還可以是"和平探討"出"真理"的共同進步的教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寫家庭教育的優秀徵文,供大家參考!
篇1
《人民日報》曾以“掙脫安逸——‘牛勝虎’的啟示”為題講述了發生在哈爾濱“東北虎林園”裡的一件離奇事。佔地100萬平方米的“東北虎林園”建立的目的,是要把老虎從籠子裡放出來,逐步變人工餵養為野外捕食,提高老虎的生存能力,最終將老虎放回大自然。一天,參加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的老總和攝影記者們興致勃勃地來林園攝影。然而,令這些攝影高手失望的是,當一頭小牛犢被送進林園之後,他們沒能拍攝到預想的“群虎噬牛圖”,一場驚心動魄的牛虎爭鬥,結果以貌似強大的東北虎失敗而告終。兩隻東北虎使盡渾身解數,仍抵不住小牛犢的本能抵抗,最後只得灰溜溜地落荒而逃。細細一想,也在情理之中。雖然林園給了老虎廣闊的活動空間,和一般動物園不一樣,但在餵養方法上卻完全相同,即定時把切好的肉端到老虎面前。既然能飯來張口,不用出力就有美餐填飽肚子,老虎也樂得坐享其成。過慣了安逸舒適的日子,以凶猛著稱的獸中王便變得徒有其表了。而小牛犢則是本能地感到危在旦夕,奮力拼搏。牛虎相鬥,終以牛勝。
前不久有報載:一位成績優秀的北大學生,因為生活不能自理,除了讀書,吃飯之外什麼都不會的學生,最後退學了。學習成績是孩子優秀的具體表現,但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並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家長的共同目的都是希望培養出具備優良心理素質、熱愛學習又能自立自強的孩子。現在在我們的家庭中,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有些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百般溺愛,生怕孩子吃苦,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去面對社會和生活呢?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1.自立,從小抓起
***1***自立,他可以!
父母在相信孩子有自立的能力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他是可以自立的。因為自身工作時間的原因,我在下午四點半以前往往不能按時去學校接孩子,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不得不“狠心”地教會了小孩自己獨自坐公交車回家。記得在小孩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當時第一次讓小孩子自已坐車回家,說實話自己確實有些提心吊膽,一是怕孩子坐車不安全,二是怕孩子坐車錯過了車站,但是自已下午有教學任務,肯定不能按時去接孩子的,只能狠一狠心讓他自己回家。因為怕小孩錯過車站,我就在孩子的衣服裡放了四塊錢,與他說好了,萬一車子坐過了頭,可以用另外二塊錢坐回來,沒有坐錯的話,那二塊錢就作為獎勵。那天當我忐忑不安上完課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小孩正興高采烈地在辦公室裡與同事在玩,我不由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表揚了兒子的能幹。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脆弱,孩子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父母的溺愛剝奪了他們自立的能力。我們應該鼓勵他,相信他,因為他的能力和潛力是很大的,一定是你沒有想到的。
***2***自立,從自理開始。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樣,不能自理,何以自立?所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應該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
我在培養小孩的自理能力時,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在前一天晚上提醒他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我認為小學階段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比每次考試100分都更重要,學會整理自已的學習用品和作好第二天的上課準備是培養小孩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我一直都比較注意幫助孩子養成這方面的習慣。在整理時,我僅是起提醒和監督作用,一般不會去代勞,時間長了,孩子自然知道第二天上學前應作哪些準備。二是父母都比較忙的時候學會照顧好自己。許多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其實,有時候,父母沒必要什麼事都去管,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孩子長大了,遲早將脫離父母的羽翼去獨立生活,因此在小孩成長的道路上早些教會孩子自己照顧自已非常重要,家長應逐步放手讓小孩學會照顧好自己。
2.自立要從小事做起。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對夫婦要他們的孩子收拾起攤在桌上的書本、玩具時,有的孩子藉口:“我馬上……知道了……我現在還不想……我過會兒再收……我太累了……媽,你替我收拾吧”。這時,有的家長就退讓了,殊不知,這一退讓卻讓孩子失去了責任感,產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媽媽會替我做的依賴思想。所以在給孩子交待任務之後,做家長的一定要剋制替孩子做事的慾望。
3.自立要適當地找“苦”給孩子吃。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難。”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少年時代都是在貧困中度過的。貧賤憂戚的生活,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經千錘百煉,終有所成。少年時代是長身體、長知識,培養高尚品行情操和良好氣質的關鍵時期。貧賤憂戚,固然不是我們故意追求的東西,但它確實可使有志氣的青少年產生強烈的危機感,懂得如何勤奮努力、創造未來;而養尊處優,把享受寄託在他人的勞動之上,就會缺乏危機感,不思進取。建議家長能適當找“苦”給孩子們吃,避免他們染上“富貴病”。而經歷過艱難困苦環境鍛鍊之後,人不僅有堅強的意志、實幹的本領,而且還會產生尊重他人、珍惜時光、愛護財物等優秀品質,其生存能力和競爭意識都會加強,這對於他們適應社會,有所建樹,將會大有裨益。
細細想一想作為家長真的很辛苦,但孩子的自立自強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自己必須做個有心人,制定計劃,持之以恆。家長的責任是做足球場上的教練,而不是上場為孩子踢球,更不是要孩子把球踢進你的球門。
篇2
教育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將孩子社會化的問題。魯迅曾經批評一些人只會做孩子之父,不會做人之父。按照魯迅的意思,一個孩子呱呱墜地,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是一個人胚;只有這個孩子進入人類社會,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化***接受了人類的語言、情感、生活常識、基本文化等***,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孩子的社會化化得優還是劣,這和孩子的監護者和教育者密切相關。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父母是孩子的起始性長期性的監護者和教育者,是造成孩子社會化優劣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極不善於教育孩子,對孩子的社會化所起的積極作用很少,所以魯迅批評他們只會做孩子之父,不會做人之父。
人的社會化是有層次的。學會在社會中生活與交往所需的基本語言、情感、禮貌、生活常識、文化知識等,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基層次”;在基層次基礎上,還歷練了但任縣鄉領導、經營中小企業、協調小範圍人事關係的較好素質,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中層次”;在基層次和中層次基礎上,還造就了擔任省、部、軍團領導、經營大型企業、戰略性協調大範圍人事關係的基本素質,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高層次”;在高層次的基礎上,更生昇華了能引領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向前進的領袖性智慧、人格、氣質等,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頂層次”。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幫助孩子實現基層次社會化的重要人物是父母。在幫助孩子實現基層社會化這件事上,不一定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比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做的好。因為基層次社會化的內容是一般社會成員都能具備的,而從父母具備引起孩子具備,需要的不是父母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而是父母具有對孩子的良好的感染力、引導力和細緻的行動。在這裡,成功的關鍵是注重細節、調動感情,即善於從細節上培養孩子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從調動孩子的積極情感上加速孩子的社會化。
篇3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今天你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習慣會來養你;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最多隻能擁有一份工作,而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他擁有的是一個系統、一個模式。工作只能親力親為,而模式則能自動工作。中國家庭教育網L,XB***h| a6|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每個家長都使出渾身解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我的心得是:要從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生活由一點一滴的小事組成,那就從點滴小事做起,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
1、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要求女兒每天晚上8:30前必須睡覺,早上7:00前起床,從而保證充足的睡眠,這個習慣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勤換衣,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
3、養成有計劃花錢的習慣。女兒每週可得零花錢10元,但必須在專用記帳本上記錄收支情況,比如每次花錢必須記錄清楚用途,金額,結餘額。
4、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現在的孩子偏食現象非常嚴重,女兒也不例外,通過不斷強化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日三餐按時按量進餐,儘量不挑食,控制零食,不買不吃路邊攤上的三無食品,少吃垃圾食品。
5、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買醬油等。最近正在教女兒洗衣,洗碗,從洗襪子短褲開始學習。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是一時的,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終身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的取得則是水到渠成的。
通過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反覆,以及與女兒的不斷溝通,從去年開始與女兒達成一致意見,制定出每週的學習計劃,計劃實施的前階段,女兒會經常忘記,而我經常督促,這個學習計劃,女兒一直堅持到現在,並已基本形成女兒每天放學回家首先必做之事,形成了習慣。
這個學習計劃是:
1、每天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練習1——2頁鋼筆字;聽讀英語20分鐘;寫日記一篇。
2、週六下午:練習毛筆字2——3張;練習素描一幅。
每週根據完成情況,給予獎勵或懲罰,完成好獎勵一本書,完成不好則扣零花錢5元。
正是因為逐步養成的學習習慣,五一帶女兒遊景點,女兒帶著紙和筆,將沿途景點一一記錄,為她完成長假日記提供良好素材。
在學校老師、我們家長及女兒的共同努力下,女兒養成了許多良好的習慣,這些良好習慣將會伴她一生,讓她受益匪淺。但女兒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慣,需女兒去改變,家長去幫助,老師去指導。習慣成自然,改變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只想讓女兒知道並記住:
每天改變一點點,那就是成功的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那就是成功的象徵;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完善美好的人生。
篇4
小的時候,孩子就像一個未成行的泥巴,而作父母的,就要把一灘泥巴,雕刻成一件藝術品。這其中就需要灌注教育。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這塊泥巴也漸漸有了形狀,漸漸的,便越來越堅實,而難以雕琢。甚至有時候,這塊泥,就不聽使喚了,即使再怎麼捏,也無法捏出自己想要的,就是這麼的冥頑不靈。如果這個時候,再進行那些早該進行的教育,已是為時已晚,根本就是過時了。
那些從小養成的惡習,當然也就很難糾正,甚至於一些十幾年前養成的壞習慣,早已深入骨髓,一時間真的很難改正,這自然就是個失敗的例子,必然也是可怕的。教育孩子除了在兒童期十分重要外,在過渡期那時更加重要。尤其是一個孩子向青春期過渡,不僅是生理上的變化,也更是心靈上的變化。
在這一時期,孩子便形成了人生觀和世界觀,更有了自己個人的主見,由於兩代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背景,自然就難以躲開代溝,就有心靈上的矛盾和衝突,為了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災難,就要教育。萬事德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範。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去作為孩子的榜樣,去相信教育的真實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教育,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說實話,不撒謊,而父母自己卻常常說謊,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說慌。
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會很難過,會學著說謊,從此不信任父母,對父母懷著疑惑的態度。這種教育又怎麼能成功。教育還要貼近實際,從現實出發,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渺茫的幻想。教育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冠冕堂皇,只要平平淡淡。而且貼近實際的教育更能使孩子接受,也更容易接受。
每一次,孩子都能按父母說的去做,每一次爽朗地答應,沒有一個人會不高興,但如果太飄渺的教育,太華麗的教育,孩子可能無法一下子全部接受,甚至每一次都做不到,很可能,他會難過悲傷,誰願意呢?一個好的父母,沒有一天是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可能要說的話很短,可能也只有一兩句,但著一兩句話就能說上三四天。雖然對孩子而言,可能心煩,可能羅嗦,可能聽厭了,但對與沒一位父母而言是苦口婆心,只要孩子能聽進去一句,哪怕再說上一個月又何妨。
教育對於孩子是每時每刻每地都需要的。父母應把每天要講的,都印在孩子心裡。即使孩子不接受,也要不知不覺地讓字字句句印入孩子腦海中,讓他們時時刻刻想起父母的忠告與不厭其煩的教育。也有時候,單靠口說的大道理已無法牽制住孩子頑固的心,就好像一頭發了瘋,衝向懸崖的公牛。在這個時候,適當的懲罰,那也是同樣很有必要的。當然懲罰的同時還要孩子認錯,要心服口服。認了錯之後,當然就不能太過分,應該像朋友般的,與孩子好好地聊一聊,彼此相互溝通了解,父母應在這時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以後改正,以身作則,給孩子在這時候教育是很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