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寓言故事的優質作品
寓言細節存在於寓言情節之中,優質地為表現作品的主題服務。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寓言故事的優質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篇1:心不在馬
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巧,剛剛入門不久,他就要與王子期比賽,看誰的馬車跑得快。可是,他一連換了三次馬,比賽三場,每次都遠遠地落在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王這下可不高興了,他於是叫來王子期,責問道:“你既然教我駕車,為什麼不將真本領完全教給我呢?你難道還想留一手嗎?”
王子期回答說:“駕車的方法、技巧,我已經全部教給大王了。只是您在運用的時候有些捨本逐末,忘卻了要領。一般說來,駕車時最重要的是使馬在車轅裡鬆緊適度,自在舒適;而駕車人的注意力則要集中在馬的身上,沉住氣,駕好車,讓人與馬的動作配合協調,這樣才可以使車跑得快,跑得遠。可是剛才您在與我賽車的時候,只要是稍有落後,你的心裡就著急,使勁鞭打奔馬,拼命要超過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時常回頭觀望,生怕我再趕上您。總之,您是不顧馬的死活,總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實,在遠距離的比賽中,有時在前,有時落後,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論領先還是落後,始終心情十分緊張,您的注意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比賽的勝負上了,又怎麼可能去調好馬、駕好車呢?這就是您三次比賽、三次落後的根本原因啊。”
趙襄王賽車時心不在馬,終致失敗的教訓說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領,不計功利,努力將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過於患得患失,為名利所累,往往會事與願違,把事情的結果弄糟。
篇2:兩個青年學棋
有兩個青年人想學下棋。他們聽說奕秋是全國最有名的棋手,就邀著一起來到奕秋這裡,拜奕秋為師學下棋。
由於這兩個學下棋的青年人學習時用心程度不一樣,最後學習的結果也就不一樣。其中一個人學下棋時全神貫注地聽奕秋講解下棋的技藝。因為他聽講時思想集中,學得快,懂得深,下棋的技巧也掌握得熟練多了,後來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學下棋的青年人則不同,每次當奕秋講下棋的時候,他雖然也坐在那裡聽,可是思想卻開了小差,總覺得有大天鵝快要飛過來了。待天鵝快要飛到眼前時該要準備好弓和箭了。他一心想著當天鵝飛近後該如何拿弓,如何搭箭,又要如何瞄準,然後再怎樣放箭,向最大的天鵝射去,等等。這個青年人雖然和前一個青年人同在一道學習下棋,但由於他老是思想不集中,而是沉思在遐想之中。結果學習的效果卻遠遠不如前一個全神貫注、用心學習下棋的青年人。難道說是後一個青年人在才智上不如前一個青年人嗎?當然不是的!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只有全神貫注、用心學習的人才會學好本領,在學習上三心二意、極不專心的人是學而無成的。
篇3:楚人學齊語
春秋時期,在現在河南省境內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才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為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麼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著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著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並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干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並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裡,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後,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後,戴不勝終於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視客觀環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